
Hideo Anze
Stripe(50Hz) 2021/07/25 14:42:27 shibuya-ku, 2021
KANA KAWANISHI GALLERY
€900
Hideo Anze
Stripe(50Hz) 2021/12/19 13:08:47 shibuya-ku, 2021
KANA KAWANISHI GALLERY
€900
日本似乎正在作出雄心勃勃的努力,以恢復它以往在全球藝術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東京藝術周聯合創始人兼畫廊主蜷川敦子在接受 Artsy 採訪時說:"日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GDP排名第三,這使得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自我維持文化。但如果它不參與鄰國和其他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全球文化,也無法向世界介紹新的觀點和價值觀。"
她補充說:"東京藝術周的一個目標是維持和發展日本與國際話語的聯繫,這種聯繫此前因為疫情而受到重大的影響。"

© Mandai Architects. Courtesy of Art Week Tokyo.
Art Week Tokyo’s AWT BAR commission designed by Motosuke Mandai.
蜷川並不是在努力實現這些目標的唯一一個人。2021年初,日本監管改革部長河野太郎(Taro Kono)與其他地方部委合作,解除了該國海關對藝術品進口程序、關稅和藝術產業稅收相關的管制。在此之前,這些嚴重影響高價值藝術品的稅法被認為是國際畫廊不願意來日本的一個重大因素。
稅收法規的修改似乎早就該進行了,但鑑於日本畫廊界最近的變化,它近期的調整可謂相當及時。
原宿當代藝術和街頭文化的中流砥柱 COMMON 畫廊的負責人新井悟(Satoru Arai)指出,許多新的畫廊已經在東京出現了:「以六本木、天王州島和原宿這三個地區為中心的新的日本藝術地圖已經逐漸成型。」

Photo by SAIKI.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um & Poe.
Kenjirō Okazaki, installation view of 「TOPICA PICTUS Revisited: Forty Red, White, And Blue Shoestrings And A Thousand Telephones」 at Blum & Poe, Tokyo, 2022.
總部在洛杉磯的畫廊 Blum & Poe 的東京前哨站主任小林今井(Marie Imai Kobayashi)也有類似的觀察:"在過去三年中,我們看到東京出現了幾個新的畫廊,這顯然擴大了當地的市場和公眾的參與度,每個畫廊都從中受益。"
韓國最近作為亞洲藝術之都的身份已經快媲美日本藝術界。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是藝術界的主導力量,當地藏家打破了國際拍賣記錄,之後經濟泡沫破裂,其後果很明顯,該國進入幾十年的放緩期。
"韓國政府和私人財團提供的支持對他們的藝術產業很有幫助,"小林觀察到,"日本的藝術界可以從這一成功中學習,但最終我們將通過我們自己獨特的生態系統成長。"

Mitsuko Miwa, installation view of 「Full House,」 at SCAI THE BATHHOUSE, 2022. ©Mitsuko Miwa. Photo by Nobutada Omot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SCAI THE BATHHOUSE.
Installation view of 「STRATA,」 at WAITINGROOM, 2022. ©︎ Naho Kawabe and Hanae Utamura. Photo by Shintaro Yamanaka.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and WAITINGROOM.
現在,繼上個月放寬對日本遊客的疫情旅行限制後,今年的東京藝術周迎來了自世界各地的350名 VIP,通過48小時的巴士遊覽20多個畫廊,並參觀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鑑於日本的藏家基礎明顯上升,同時亞洲各地的藏家數量也在增加,因此日本的這一系列與藝術市場相關的新舉措是很有必要的。小林說:"駐紮日本的藏家數量急劇增加。2014年 Blum & Poe 在東京開業時,並沒有如今這般景象。"
貝浩登的某位代表也有同感:"我們看到日本國內的市場正在擴大,年輕一代對藝術(包括日本和國際)表現出更多的興趣、熟悉度和參與度。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看到日本新入場的藏家在增加。"

Photo by Yosuke Torii. Courtesy of Gallery COMMON.
Waku, installation view of 「Afterimage」 at Gallery COMMON, 2022.
除了更喜歡購買那些看起來像數字圖像的畫作的年輕藏家的出現,日本的藏家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在發展和遵循自己的品味方面也變得更加獨立。
東京藝術周的聯合創始人白井一成(Kazunari Shirai)就是這樣一位藏家。他是資產管理公司 Sequedge Group 的首席執行官,出版社實業之日本社(Jitsugyo no Nihon Sha)的所有者,以及社會福利公司善光會(Zenkoukai)的創始人,在香港和東京之間居住。
白井的藝術收藏包括300多件藝術作品,涵蓋了極簡主義、概念藝術、單色和新媒體藝術,並特別關注融入語言和文字的作品。在他位於南青山的emergence aoyama complex,人們可以看到精選的藏品陳列,以及法國藝術家 Patrick Blanc 和蘇格蘭多媒體藝術家 Jim Lambie 的特定場域裝置作品。這個空間也是東京藝術周的貴賓室、信息中心和酒吧。

Shohei Takasaki
Untitled (March 28 2022), 2022
Gallery COMMON
Price on request
Waku
Untitled, 2022
Gallery COMMON
Price on request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據當地的藝術品經銷商說,以日本藝術家為中心的獨特的東亞藝術運動在過去幾年裡已經興起。
COMMON 畫廊主分享說,許多藝術家都受到了動漫和流行文化的影響,而疫情只會促進這種現象。此外,通過社交媒體,藝術家們已經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接觸到觀眾:"另一方面,二級市場上的藝術品價格飆升,對畫廊來說,冷靜地應對這種情況變得尤為必要。「
為這場新運動和不斷增長的需求做出貢獻的藝術家包括高崎昌平(Shohei Takasaki),他以視覺上引人注目的野性繪畫而聞名;還有西由加里(Yukari Nishi)的懷舊超現實主義繪畫;以及 Waku 情緒化的燈光裝置;以及田代一(Ichi Tashiro),他不拘一格的作品受到過去涉及現成物和過程藝術運動的啟發。

Courtesy of Jeffrey Deitch.
Haroshi, installation view of 「Dive In To The Pit」 at Jeffrey Deitch, 2022.
街頭文化是日本當代藝術中眾所周知的一股勢力,鑑於其全球的吸引力,這一現象不可能很快減弱。例如,以在舊滑板上創作而出名的東京素人藝術家 Haroshi 最近在紐約的 Jeffrey Deitch 舉辦了一場名為"Dive In To The Pit"的個人展覽。
Haroshi 去年在 Nanzuka Underground 舉辦過一次個展。考慮到藝術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該國的街頭文化中的藝術根基,畫廊創始人Shinji Nanzuka 將 Haroshi 看作值得關注的重要日本藝術家。

Courtesy of Take Ninagawa, Tokyo.
Gozo Yoshimasu, installation view of 「Voix」 at Take Ninagawa, 2022.
歸根結底,日本作為全球品位仲裁者的地位,以及東京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藝術之都的未來,取決於其持續的多樣化和創新的藝術產出。
"組織東京藝術周的興奮點之一是能夠再次確認這裡的藝術場景從上到下是多麼的深刻和豐富,"蜷川說,"從藍籌國際藝術家到新媒體藝術和社會參與實踐,以及地下藝術家和從工藝傳統中出現的藝術家,這裡簡直應有盡有。"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線上瀏覽並收藏東京藝術周的最新作品!
Reena Dev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