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個「台灣接種疫苗死亡人數首超確診死亡人數」的說法上了中文熱搜,這個說法太過驚悚,所以很多朋友來問。
這個消息的來源是台灣「立法委員」葉毓蘭10月7日在臉書上發的貼,她說「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死亡843人幾乎追上了新冠確診死亡844人」,以及「為了保命而施打的疫苗,也讓因為新冠而死亡的人數將近翻倍」。並在抱怨了一堆台灣接種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後,認為「疫苗施打死亡追上了新冠確診死亡,也並非意外,更非偶然。」並稱新冠疫苗為「奪命疫苗」。
幾天來這個「台灣接種疫苗死亡人數首超確診死亡人數」說法流傳極廣,光在微博一個平台,閱讀就近4億。
咱們不妨從醫學角度分析一下。
1,這些死亡人數的事實真相是什麼?
葉毓蘭說她提到的疫苗後死亡的數據來自台灣10月份更新的「COVID-19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那我們來看看這份通報到底是怎麼報道這些死亡人數的。
首先,通報的確說目前累計843例COVID-19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並指出其中大於半數的人為75歲以上長者。
但是,通告強調了:
「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為接種疫苗之後任何時間,通報者主動通報因懷疑或無法排除與疫苗施打相關之任何事件。」
這部分的重點是「主動」這一個詞,就是說你打了疫苗後出現的任何狀況,並不是你去看病後,醫生認為和疫苗有關,由醫生上報的;而是你出現了某些情況,你懷疑和疫苗有關,你就主動上報,這個過程並沒有要求經過專業人士的評估。
微信微博里查查,國內各種說「打了疫苗得了白血病」、「打了疫苗聽力下降」的說法也很多啊,如果有個主動匯報網站,大約數字也會挺驚恐的。
綜上所述,台灣的通報里其實說得非常清楚,通報數 ≠ 發生數。葉委員長可能沒好好讀一下通報。
2,疫苗後的死亡統計代表了什麼?
台灣收集疫苗後不良事件用的平台叫VAERS,和其他有些地區比如美國用的監測系統類似。
這種監測系統的優點是一有什麼不良反應馬上就會被系統捕捉,缺點是顯示的只是不良事件(包括死亡)的通報數,本身不能得出是不是和疫苗有關,反而經常被反疫苗人士拿去造謠說疫苗多麼有害。疫情以來,國外核查網站已經刊登了針對VAERS的很多闢謠文章。
台灣的通告特意指出:
「這些通報事件時序上發生於疫苗接種之後, 但不表示為接種疫苗所致。」
上面這句話非常關鍵,為啥?
因為,時間上前後發生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有因果關係。比如,每天雞叫天就亮了,你能說雞叫導致了天亮嗎?
關於接種疫苗後的死亡,美國CDC的科學家早就研究過大面積接種疫苗人群的基線死亡率,就是打不打疫苗都會有的死亡。
在一千萬人中,按概率來說,疫苗接種後的兩個月中:
4025人會得心肌梗塞
3975人會得中風
9500人會被診斷出癌症
60人會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
所以接種疫苗後如果有人上報這些事件,以為是疫苗引起的,其實這些絕大多數只是正常事件,是人類生老病死的一部分。
其實新冠疫苗剛開始打的時候,網上也紛紛傳言「挪威23名老人死於疫苗」等等,後來專業組織的調查證明並非疫苗致死。台灣這843人中半數以上為 75 歲以上長者,和國外的數據類似,因為打不打疫苗老人都有更多基線死亡。所以,把通報數字和新冠死亡人數比較是非常不妥的,誤導了大眾。
3,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某些不良反應到底是不是疫苗引起的呢?
201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了一個「疫苗不良反應審查委員會 」,專門分析了如何決定疫苗和不良反應的因果關係。論文指出,要確定因果關係,需要兩方面的線索:
1)流行病學證據:當人群中出現的某個情況的次數超過正常的基底數字。比如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接種人群中,一種罕見的「血小板減少性血栓」出現增加了。
2)臨床和生物學機理上的證據。比如屍檢結果,比如研究發現阿斯利康疫苗會誘導產生一種抗血小板因子4的抗體,進而產生了這種特殊的血栓。
在上面這兩方面證據都存在的情況下,阿斯利康疫苗被證實有這種罕見的不良反應。
至2021年7月29號,澳大利亞接種了680萬劑的阿斯利康疫苗,被發現有7例相關的死亡,所以每1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有一例相關死亡。這是一個不幸事件,但也是一個極小的比例。
這篇論文的結論是:
1,沒有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2,最終證實是疫苗引起的不良事件很少。
那有的朋友問,通過計算一下每種疫苗接種劑數和通報死亡人數的比例,是不是就可以比較哪種疫苗更安全?
不能,因為每種疫苗接種的人群、接種的時間都不一樣,不能直接對比。比如台灣是最先給高危人群和75歲以上的老人接種了阿斯利康疫苗。
對這一點,通報其實明確指出,經過專業人員分析,不管哪種疫苗,目前「通報的死亡事件數 (通報值)都沒有高於預期死亡事件數 (背景預期值)」。
這裡的「不管哪種疫苗」,也就是說台灣自產的高端疫苗也是安全的。高端疫苗是在獲取了安全有效的二期數據後,開始了緊急使用,這點和大陸及其他地區類似。2020年6月份,中國《新冠病毒疫苗緊急使用方案》被批准,在二期臨床試驗顯示疫苗安全有效的基礎上,全國開展了新冠疫苗的緊急接種。到2020年11月底,累計接種超過了150萬劑次。
從上面三點可以看出,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說台灣因疫苗死亡的人數超出其他國家或地區。台灣的疫苗接種,其實是歲月靜好,那為什麼還傳言紛紛呢?
一方面可能是有些人像葉委員長一樣沒有仔細讀「通告」,誤解了數據。
另一方面可能是疫苗政治化了。疫情以來,在不同派別紛爭不休的地區,似乎更容易出現誇張和貶低疫苗的情況。有的地區是在野黨趁機煽動民眾的驚恐焦慮,以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像南美就有這樣的情況。
最後提一下,不懂醫學也可以鑑別一下熱搜的說法是否有問題,因為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專業知識,只需要邏輯分析和基本常識。
咱們想想,新冠疫苗在全世界已經接種64億劑,已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為什麼到了台灣這個小地方就會「導致很多人死亡」?台灣同胞難道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疫苗對他們的致死率特別高,那是不是全世界的華人都需要擔心呢?從邏輯上看,熱傳的說法不合情理啊。
總之,這個「台灣接種疫苗死亡人數首超確診死亡人數」,只是一個大眾自我上報的數據,而不是一個最後經調查證實了和疫苗有關的實際數據。也就是說,通報率≠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