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利維坦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流行着大量手抄本,《綠色屍體》、《第二次握手》、《一雙繡花鞋》、《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憶錄》)……不知道陪伴多少男女度過了或驚悚或撫慰的長夜。這些地下作品當然是「少兒不宜」的,其實嚴格來說,所謂適合兒童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也只是一個十分晚近的概念,換言之,「適合兒童」的「適合」也是個因時代而變的標準,否則,怎麼理解格林童話諸多原始版本中的血腥與恐怖,又怎麼會有孩子把《紅樓夢》當作是性啟蒙讀物?又怎麼理解《西遊記》、《水滸》中的暴力與情色?正所謂,當你手裡有把錘子的時候,看所有的東西都像是釘子。

我們有一個新號可關註:
利維坦行星
Leviathan-2018

廉價驚險小說中的角色「彈簧腿傑克」確有一些事實基礎。1837到1904年,倫敦常有目睹「鬼魂、惡魔或魔鬼」的敘述,恐怖之感四處瀰漫。© JUSTIN GILBERT

「電閃雷鳴之際,一個美麗的女孩驚醒。她直直地坐在床上,目不轉睛地盯着外面的暴風雨。剎那間,閃電將一個高高的、骨瘦如柴的身形照亮。「什……什麼東西?真的假的?」她倒吸一口涼氣。人影用長長的指甲划過窗子——絕不是幻覺。她大喊救命,但無人來救。突然,人影闖入房間,拽着女孩的頭髮將她拖到床邊,將牙齒扎進她的脖頸。血液噴涌,緊接着的是令人作嘔的吮吸聲。女孩已經暈厥,吸血鬼正享用美餐!」

這難道能算兒童文學?

《吸血鬼瓦涅爵士》(Varney, the Vampire; or, the Feast of Blood)的恐怖故事隨即徐徐展開。該小說首次出版於1845年,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故事之一。讀者花一便士就能買到連載這類故事的雜誌——十來頁的小冊子。人們熟知的「廉價驚險小說」(penny dreadfuls)之名即由此而來。

廉價驚險小說《吸血鬼瓦涅爵士》,全文洋洋灑灑近66.7萬字。©ALBUM/BRITISH LIBRARY/ALAMY

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如瓦涅、斯威尼·陶德(Sweeney Todd,即理髮師陶德,譯者注)和「彈簧腿傑克」,在維多利亞時期為英、美、澳等說英語國家的讀者帶來了恐慌。

1861年,作家兼記者喬治·奧古斯塔斯·薩拉【George Augustus Sala,同時也是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學徒】寫道,廉價驚險小說充斥着「隱居的貴族,殺人的男爵,沉迷於毒理學的貴族夫人,吉普賽人和土匪頭子,戴着面具的男人,帶着匕首的女人,被拐的孩子,容顏枯萎的女巫,沒心沒肺的賭棍,惡毒的好色之徒,異國公主,狡猾虛偽的神父,掘墓人,復活之人,瘋子和鬼魂」。這些駭人故事通常包裹着謀殺、犯罪、超自然元素,偶爾也會有一些愛情碎屑。廉價驚險小說於19世紀30年代初現,於90年代沒落,讓數百萬人為之着迷興奮、戰慄不已。

可以想象,這些廉價驚險小說構建的世界最能吸引兒童和青少年了,事實上它們正是為了年少讀者而創作的。根據大英圖書館的資料,許多故事都以少年作為主角,比如男學生傑克·哈克維(Jack Harkaway),他在維多利亞時期深受讀者喜愛,放在今天相當於哈利·波特。一本專門面向男孩的雜誌——《英格蘭男孩》(Boys of England)首次介紹了1871年出版的《傑克·哈克維的學校生活》(Jack Harkaway’s Schooldays)的主角,小說詳細描寫了男主角逃學並登上一艘船,開始了冒險和遊歷之旅,甚至還有他因惡作劇出了岔子,不得不與一條約4.6米的蟒蛇搏鬥的情節。

在1871年的廉價驚險小說中,傑克·哈克維還是個學生。這一系列將記錄他的整個人生,甚至他孫輩的人生故事。© JUSTIN GILBERT

廉價驚險小說的流行有着另一重影響:它們提升了人們(尤其是孩子)的識字能力。那時,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正規教育是天方夜譚,狄更斯筆下的世界也是不存在的。《英國工人階級的精神生活》(The Intellectual Life of the British Working Classes)的作者喬納森·羅絲教授(Jonathan Rose)表示,這類廉價讀物的泛濫創造了一種「識字激勵」。人們沉浸在傑克·哈克維和理髮師陶德的故事中,且只有一種方法才能跟上後續情節——學會閱讀。

儘管一些歷史學家將義務教育認定為文盲率下降的原因,但羅絲說道:「事實上,識字能力的提升大多發生在普及免費教育之前。」英格蘭直到1880年才要求所有兒童必須上學,而廉價驚險小說在幾十年前就已如日中天。

像《英格蘭男孩》和《男孩標準》等廉價驚險小說出版物以孩子為對象,刊登恐怖故事和探險故事。© MICHAEL HOLMES/JOHN SPRINGHALL

不過,不能輕易認為廉價驚險小說一無是處。對於倫敦制帽師弗雷德里克·威利斯(Frederick Willis)來說,正是年少時閱讀廉價驚險小說的經歷,讓他開始讀莎士比亞和喬叟的作品。他在《慶典路101號:往日倫敦之書》(101 Jubilee Road: A Book of London Yesterdays)中寫道:「正是廣受歡迎的『血腥(小說)』激發了我對閱讀的熱愛。」鐵廠工人的兒子阿爾弗雷德·考克斯(Alfred Cox)在《醫生之中》(Among the Doctors)寫道,他的「文學熱愛之萌芽」始於「狂熱地閱讀廉價驚險小說」。就連威爾士詩人W.H. 戴維斯(W.H. Davies)在成長過程中也看過「最糟糕的那種常見廉價驚險小說」。

當時,連載小說在孩子們之間十分流行,他們甚至形成小團體,分享並大聲朗讀最新的連載故事。瑪麗·萊格-聖吉恩(Marie Léger-St-Jean)是組織廉價文學數據庫「價格一便士」(Price One Penny)的獨立學者,她說當時英格蘭北部的一群工廠女孩會湊錢買最新一期的廉價驚險小說,並相互傳閱,且記者亨利·梅休(Henry Mayhew)在他1851的書《倫敦勞動者和倫敦窮人》(London Labour and the London Poor)中也提及,「擁有廉價血腥小說的人會在一大群人面前朗讀」。

1846年,廉價驚險小說《一串珍珠:一段愛情》(The String of Pearls: A Domestic Romance)第一次提到殺人理髮師——斯威尼·陶德。© JUSTIN GILBERT

這些團體「十分普遍」,羅絲說,「當時那些年輕人的可支配收入極少,所以他們會見面,會交換這些書。有些人當然是不認字的,所以他們會坐下來聽別人大聲朗讀。」到了19世紀末,朗讀廉價驚險小說變得沒那麼常見了——「因為人們的識字率越來越高」。

童工問題是維多利亞社會工人階層的典型問題,同時也能夠解釋廉價小說的流行。在19世紀初的英國,人們開始工作的平均年齡是8.5歲。像礦業、煙囪清掃和紡織業等行業僱傭兒童做一些要求小身量的特定工作,這些工作通常很危險。而一成不變的工廠工作極為無趣。

羅絲說道:「如果你生於工人家庭,你將會日復一日地做着同樣的工廠工作,沒什麼變化。突然你接觸到了這種文學,這和你在主日學校讀到的完全不一樣,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閱讀廉價小說是一種對現實的暫避。」

怪物般破門而入的「彈簧腿傑克」是為人詬病的眾多廉價驚險小說角色之一,因為人們認為許多孩子因此學壞而走上犯罪道路。© JUSTIN GILBERT

但並非每個人都待見以年輕讀者為受眾的廉價驚險小說。有人懷疑比起學習怎樣識字,讀者更容易學壞。「當時有種看法是工人階級在讀垃圾,」萊格-聖吉恩說道。19世紀的記者邁克爾·戴維特(Michael Davitt)在他的書《監獄日記的遺留:給「孤獨」聽眾的演講》(Leaves from a Prison Diary: Or, Lectures to a 「Solitary」 Audience)中,稱廉價驚險小說是「危害社會的流氓文學,給這個國家製造了太多罪犯」。他寫道,他認識的一個讀這些小說的人,「最終成了個臭名昭著的竊賊」。

但羅絲表示,就算廉價驚險小說製造了一兩個竊賊,但現實狀況是19世紀的暴力犯罪率下降了。「讀這些書不妨礙你遵紀守法、舉止文明。」

19世紀由廉價驚險小說引發的道德恐慌,和近些年我們所了解的道德恐慌並不相同。現代人面對的是重金屬、龍與地下城、電子遊戲,當然還有哈利·波特。羅絲說:「20世紀時,我們對漫畫書有着同樣的擔心,21世紀時對饒舌音樂也是如此。青少年很自然地會去看一些家長不喜歡的書,你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健康的取向。」從《飢餓遊戲》到《使命召喚》,年輕人尋求顛覆性和越界行為。這在羅絲看來是一種「青少年的固有現象」。

廉價驚險小說《所有國家的海盜和走私犯的歷史》整理了一系列關於海盜的「真實」故事。在一個故事中,一個海盜將英國船長活活燒死。© JUSTIN GILBERT

隨着「彈簧腿傑克」的故事越來越受歡迎,維多利亞時期超力量惡巫的目擊記錄漸漸減少。© JUSTIN GILBERT

湯姆上將——男孩海盜之王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廉價小說角色。他和傑克·哈克維一樣,都是離經叛道、勇於冒險的男孩。© JUSTIN GILBERT

廉價驚險小說《骨架騎士:死亡陰影》(The Skeleton Horseman; or, the Shadow of Death)中的骷髏騎手沒有內臟,卻是尋求正義的英雄。© JUSTIN GILBERT
許多廉價驚險小說塑造了強大的女性角色,如左圖中的女性是《保羅·克利福德》(Paul Clifford)中的朵拉(Dora),她此時正對抗小心眼的伯爵;右圖中的女性是洛維特夫人,正用一根鐵棒砸向理髮師陶德,以拿回屬於自己的錢。© JUSTIN GILBERT

瓦涅爵士成為後來吸血鬼故事的靈感來源,包括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德古拉》(Dracula)。© HULTON ARCHIVE/STRINGER/GETTY IMAGES

文/Sarah Durn

譯/Yord

校對/Amanda

原文/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penny-dreadfuls-victorian-children-literacy

本文基於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Yord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往期文章: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500年前西文古籍、絕版畫冊、日本中古瓷器、家居小版畫等。點擊閱讀原文入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