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書友給小巴留言:作為吳曉波老師的書粉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從1997年開始,吳老師堅持每年寫一本書,這像是一個約定,於是自己每年都可以靜候一個驚喜。
這份驚喜在今年秋天如約而至,吳老師帶來了《人間杭州》。
這一次,吳老師以城市觀察者的身份講述自己生活了四十年的城市。在有張力的文字記錄中,歷史人物被召喚至筆下,被埋沒的文明重回視野。
文字之外,《人間杭州》也帶來了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書中有200多幅歷代資料照片與珍貴畫作,其中有博物館收藏的《康熙南巡圖卷》《仇英抗倭圖卷》,也有以外國人視角記錄的風景人文水彩畫、傳教士照片等。你可以從中拎出另外一條敘事線,窺見杭州面貌的今昔對比。
《人間杭州》插圖▲《康熙南巡圖(卷九局部)》
12月,我們將共讀《人間杭州》,領讀人是本書的策劃編輯宣佳麗老師。作為策劃編輯,宣老師有第一手的編輯手記,她會將其整理成「七天共讀」的一部分,帶你了解吳老師寫這本書的幕後故事。
在共讀開始之前,小巴精選了已經看過這本書的五位書友的感想,並對這些感想做了補充說明,希望能夠幫助你更了解這本書。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在共讀營里提供關於這本書更獨家的信息。


@北京書友 高翔#竹人有話說
「對於杭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靈隱寺,它是濟公活佛的參禪悟道地。一次跟景區工作人員一起參觀,我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在假山後邊發現了一個佛像群,一飽眼福,看了十幾個形態各異的佛像。」
▷小巴:想了解杭州的「地標明信片」,真的要跟對人
景區工作人員好像一個「尋寶師」,帶遊客領略鮮為人知的景區深處。在《人間杭州》中,吳老師也會化身成這一角色,用另類視角為你講述杭州那些聲名在外的景區,如雷峰塔、靈隱寺、大運河、良渚……
在寫到大運河時,不同於人文作家的視角,吳老師以財經視角出發,將大運河稱作「財富之河」,犀利地將其描述為「骯髒、繁亂卻又生生不息」,繼而解釋大運河如何養成杭州人「善賈」的天性。
像這樣以一個個景點為引,吳老師為讀者釐清杭州商業和文化的發展脈絡。諸多案例可以啟迪你用多維視角去審視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許還能帶領你挖掘當地的一些商機。
@海寧書友 俊輝
▷小巴:歌詠杭州的那些詩人們
如果感受過杭州的四季美景,也許你能理解書中的這句話。
書中提到:「杭州把整座城市放大成了一個博物館。你沒有辦法把飛來峰或林和靖筆下的梅花搬進博物館,也沒有必要為吟詠西湖的上萬首詩詞建一個博物館。」
《人間杭州》插圖▲2021年的杭城與西湖
在《人間杭州》中,吳老師從上萬首詩詞中揀選出代表作,並講述詩人們的創作故事。你可以找到那句最能代表杭州的詩詞。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兩年,寫下與杭州山水有關的詩多達200首;
◎18歲的柳永北上趕考,途徑杭州,被美景繁華吸引,隨即寫下《望海潮》;
◎蘇軾筆下與杭州和西湖有關的詩詞多達453首,居於他歷任各州中作詩量的首位;
◎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先後39次來杭州療養和工作。他尤其喜愛西湖,登北高峰有感,寫下《五律·看山》。
@天津書友 紫怡
「之前去成都三星堆博物館看到很多與良渚相關的藏品,因此對良渚比較好奇,也想探究良渚與三星堆之間的交流。這種不經意之間衍生的跨越城市的聯結,讓我有更強烈的好奇心去了解其他城市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幫助自己開拓視野。」
▷小巴:《人間杭州》也是一本科普類書籍
本書第一章正是對良渚的介紹,作者將良渚稱為「東方之母」,它是部分文明的發源地。
讀完這一章,大家會意識到,這位書友的發現與書中的記錄有點不謀而合的意思。吳老師提到他在成都的金沙遺址參觀時,意外看見了良渚文物——十節青玉琮。
《人間杭州》插圖▲良渚古城的玉琮
在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請書友說說杭州與他們所居住城市之間的差異性。
收集到的答案是「西安豪放、成都活潑靚麗、上海兼容性強、武漢充滿人間煙火氣……」
此外,多位書友一致表示,各個城市之間有共通的文化屬性。
基於此,《人間杭州》並不只是只有杭州人才能得到共鳴的一本書。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本科普類書籍。基於全面的研究,吳老師引經據典,詳述了杭州複雜的人文歷史,而城市之間存在着共通性,無論你是哪個城市的書友,你都能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
@成都書友徐志洪
▷小巴:《人間杭州》=犀利的文字表達+高質的書本品相
一則文字,想讓讀者產生共鳴,要求作者有很強的文字表達功力和很高的觀察敏銳度。
本書的開篇,吳老師提到城市是儲蓄秘密與記憶的容器,而後鋪陳了自己的杭州記憶:13歲初識杭州,居住在求是村;工作後,在運河邊的書房裡,習慣了與夜航船低沉的隆隆聲共處;近幾年,因工作常去葛嶺半山腰的靜逸別墅,得閒也會在此「竊取」他人的杭州記憶,那些人,有的顯赫囂張,有的潦倒一生。
《人間杭州》插圖▲杭州城外的運河與寺院
一本書,開篇即定基調,在之後的閱讀中,隨着作者的節奏,你仍舊可以感受到一種流動性,從吳老師抽絲剝繭般的文字敘述中,喚起自己的記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吳老師說《人間杭州》是他目前書里品相最好的一本。為了讓封面兼具用紙手感和顏色呈現效果,本書的封面打樣一共用了6種不同的紙張,在反覆比較之後選定。
@上海書友 Lei
▷小巴:吳老師說《人間杭州》包含了他所有的文學素養
如果你也有跟這位書友類似的感悟,小巴必須跟你說,這是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噢!
吳曉波老師以商業財經類的作品見長,他說《人間杭州》乍看起來似乎有點「出格」。
為了寫《人間杭州》,吳老師購買並閱讀的參考書目多達50部,其中包含了多個國家的地質學創作典範,比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伊斯坦布爾》、美國作家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英國作家約翰·伯格的《我們在此相遇》、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等等。
吳老師說:「這是我最接近文學的一次創作,大概以後都不會有了。我把所有的文學素養都用在這本書里了。」
《人間杭州》插圖

借用吳曉波老師在《人間杭州》中的一句話:「這裡的風景和市井生活帶有很大的療愈性。順從與從容,足以讓劍拔弩張的歲月頓時婉轉起來。」
在12月28日開始的七天共讀營里,我們提煉了書中一部分文字與圖片記錄,藉此帶你聆聽具有療愈力量的杭州故事,窺見吳老師與杭州相關的私人記憶。


加入共讀營 你將收穫

共讀營打卡流程:
添加同城班委微信報名→班委組建臨時群(12月27號)→加入社群 →開始7天打卡學習之旅→群內每天交流提問→結營後邀請老師連麥直播→班委在群內答疑解惑→共讀打卡結束
*此次共讀營活動暫僅限海寧、杭州、蘇州、南京、東莞、深圳、北京、哈爾濱、西安、鄭州、蘭州、成都、上海、昆明、貴陽、莆田等16個城市參加,其餘城市正在籌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