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要時間足夠久遠,所有的照片都會變得有意味和感人。」

1912年,一位年輕人剪辮之前在照相館留影,與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長辮做最後的告別。


再比如,上世紀30年代這張糊到快看不清五官、卻依舊能看出演技的劇照↓

↑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李霞卿

一張老照片,定格的不只是一個人、一段時光;更是不可磨滅的家國記憶和歷史傳奇。

試想一下,要是把家家戶戶珍藏的老照片都拿來裝訂成冊,配上背後的故事結集出版、代代相傳,是一件多麼讓人振奮、期待的偉大盛事。


25年前,還真有人這麼做了。他就是時任山東畫報出版社圖書編輯室主任的,馮克力。

他策劃了一套書系,「專門刊發有意思老照片,並配以翔實、活潑、意味雋永文字,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名字就叫《老照片》。


1996年首次出版,到現在,已經持續足足25年。

裡面每張配圖,都是有着20年以上歷史,名副其實的老照片。


照片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是國內各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的收藏;二是老照片愛好者、研究者的收藏;三是普通民眾的個人家藏。


每兩個月出版一期,一年六期。每本20篇非虛構文章。


你可以把它看作一部「紙上紀錄片」,或是「素人回憶薄」。


閱讀它的過程,有種聽祖父母講故事的年代感。有美聯社記者,帶你穿越火線、深入戰爭後方。透過老照片,以更多元的視角回溯歷史;

也有普通人的回憶故事,《光影里的媽媽》《懷念姥姥》《岳父》……帶你去看獨屬於那個年代的人生百態。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在裡面找到各自人生、家庭、乃至整個家族的縮影。

有大時代的滾滾車輪印記,也有裹挾其中小人物的喜怒哀愁。


1996年至今,25年裡已經出過一百三十多期。幾乎沒有做過商業宣傳的它,至今銷量穩固,粉絲基礎龐大。

不愛網購的老讀者一次訂閱整年,每兩月送到家門口,日子過得也有盼頭。

網絡上隨處可見訂閱10年以上的老讀者評價▼

老一輩讀者終將老去,將來我們每個人也會成為記憶,可我們總得為下一代留下些什麼。

《風氣之先的上海》(原載《老照片》第32輯)

作為每個家庭書架上可以收藏的「國民影像集」,它當之無愧!

本次預訂,還額外贈送價值48元的精裝版老照片特刊《一同走來》一本,和老照片明信片12張。(先到先得,贈完為止)


市場價150元
影探讀者福利價99元/6期(2個月一期)
贈送老照片特刊和12張明信片
▼▼▼

01.

真實、細膩、溫情脈脈

「讓每個讀者有如找回了家族的遺物」

放眼整個出版界,《老照片》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它一出生便風華正茂,一度創造出單輯銷量三四十萬冊的記錄。要知道,那可是個10塊錢能花兩三天的年代。

以一己之力,開創了中國出版業的「讀圖時代」。一路走來,入選「新中國出版業五十件大事」:

1978-1998二十年難忘的書;
改革開放30年來有影響力的300本書;
共和國60年60本書;
改革開放40年40本暢銷書。


「共和國60年60本書」入選評語曾這樣評價它:

十餘年來,不斷出版的《老照片》以樸素而溫情的獨特方式定格歷史,使我們得以在過去朦朧的霞光中,重新認識和反思切身的社會生活。

一位讀者珍藏了超過20年的《老照片》第一輯,上面還有主編馮克力的簽名▼


從「知青農場」的政治學習,到「特殊年代」的大學生活;從泰山上的轎夫,到20世紀初火車開通後民眾紛紛圍觀的盛景。


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每一輯書都會從眾多老照片題材中,選取一個有代表性、震撼力的專題,收入其中。

比如第131輯就收入了好幾張高清的——20世紀30年代北京協和醫學院照片。


卓越的醫療設備、教學環境、醫師儲備,是那樣美輪美奐,讓人驚嘆。

可惜戰爭爆發後,這樣一所根植於古老東方的醫療與教學機構,終究也沒能逃脫侵略者的魔爪。


如今我們僅能從照片上,清晰直觀地看到她當年的鼎盛和風采。

如果你想更靠近真實的歷史細節,我建議你記得訂閱一套《老照片》。每一本,都是回憶。


02.

通俗好讀,老少皆宜

「每個文字都帶着時代餘溫」

《老照片》特別打動人的一點,就是裡面的主角,就是老百姓自己。

照片上的人可能是我們的祖輩、親人、鄰居、鄉親。講故事的人,有研究員、老師、工人、農民,都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在歷史書上,你看到的是磅礴、奔流的壯闊史;像開了上帝視角般俯瞰時代興衰榮辱。從《老照片》看歷史,角度就會不同了。

分享一個,我讀着幾度哽咽的一個故事。文章以一個普通女兒的口吻,講述了她父親為改變自家命運而勉勵跋涉、奮鬥一生的故事。


父親出生卑微,家境貧寒,幸得幼時半工半讀,在私塾里借讀了幾年,打下了些許古文根底,後來又讀了小學。

他先通過了郵局招工考試,成為一名漢文揀信生。之後又跟當地牧師學英文,幾年後成為英文揀信生,旋又升為二等郵務員,在入職10年後升職為基層郵局局長。


父親完全憑藉自己的努力,使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蒸蒸日上。然而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被日本人的野蠻入侵所打破,每況愈下。

這樣的家庭,在當時的中國,何止是千千萬萬!


直到1936年初,父親調往華北郵局。不久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

之後幾經浮沉,作者整個家族的命運與國家興衰緊緊綁在一起。一個家族的歷史,也是整個國家興衰榮辱的縮影。


我更愛每個普通民眾故事背後迸發的閃閃微光:即便有苦難,更有希望;即便有悲涼,更有溫情。

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就體現在這些無數小人物的人生沉浮中。


03.

為中國家庭記錄過往,收藏情感


陳丹青曾經建議馮克力,可以效仿國外的畫冊,把《老照片》打造得更具質感,更吸引年輕人的眼球。

但馮克力始終堅持《老照片》裝幀風格,樸素、簡約,內斂不張揚。


它始終堅持着,每張影像、每行文字,都與我們自己、與父母祖輩血脈相連。無需張揚,無需吆喝,我們總能在歲月中識得彼此。

這也是《老照片》和老讀者之間的默契。


就像《新京報書評周刊》評價:最私人的故事,最終都成了歷史。

意味雋永,飽含深情。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代代相傳。

現在《老照片》2022年搶先預定中。全年一共6期。市場價150元,這次特惠價,只需99元,還送12張老照片明信片+一本價值48元的特刊《一同走來》。特別划算!


幫爸媽、祖父母預訂一份,讓他們在閒暇時可以像跟老友聊天一樣,回溯歷史,慰藉心靈。

給自己、給自己訂閱一套,換個角度觀察、探尋近百年來的中國史、家族史。


無論何時翻閱這些老照片,就走進了那個未曾遠去的崢嶸歲月。

市場價150元
影探讀者福利價99元/6期(2個月一期)
贈送老照片特刊和12張明信片
▼▼▼

-廣告-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