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227-槍聲不斷美利堅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幺蛾子
最近,美國又發生了一連串的惡性槍擊案,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美國控槍問題的關注。
5月15日,美國紐約州的布法羅市,一名佩戴「亞速營」和「黑太陽」標誌的18歲白人男子在網上開啟直播(兇手被認為有納粹主義和極端種族主義傾向),隨後闖入了位於黑人社區的一家超市,掏出全自動步槍瘋狂掃射,共造成10人死亡,3人受傷。
直播殺人,想想都不寒而慄……
(圖:twitter @IntelPointAlert)▼

5月24日,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尤瓦爾迪鎮南部的羅伯小學內,一名18歲的拉美裔高中生用買來的AR步槍和375發子彈在校園中大開殺戒,共造成包括18名兒童在內的21人死亡。
這是美國歷史上傷亡第二慘重的校園槍擊案,僅次於發生於2012年12月,造成包括槍手在內的28人死亡的美國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
羅伯小學門口,擺滿了鮮花和哀悼物
(圖:shutterstock)▼

儘管在美國,頻繁發生的槍擊案和隔三差五便會鼓譟起來的控槍呼聲,很多人都見怪不怪了。如果美國人手裡的槍真的那麼好控制,這樣的悲劇何至於重複上演,以至於讓美國處於事實上的「與槍擊共存」狀態呢?
冰冷判例在先,自衛權的下放
近五年來,美國的槍擊案發生頻率一直呈現增長狀態。據美國聯邦調查局數據,2021年美國的槍擊案數量比2020年增加了52%,與2017年相比更是增長了97%。但少有人知的是,其實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嚴控槍支是美國大多數州的共識。
據美國疾控中心(CDC)數據顯示
2020年,美國共有四萬五千多人死於槍擊▼

美國各州對槍支的管控程度不同。大致可分為完全不限制公民持槍、只有通過考試的人才有資格持槍、經執法部門批准的人才有資格持槍,以及完全禁止公民持槍四種等級。
在1986年,美國只有一個州完全不限制公民持槍(佛蒙特州),八個州允許公民在通過考試後持有槍支(華盛頓州、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印第安納州、阿拉巴馬州、緬因州、康涅狄格州和新罕布什爾州),而在剩下的41個州里,普通人是基本無法持有槍支的,與今天的情況完全兩樣。
但之後生效的兩起案件判決極大地改變了這一狀態,甚至直接讓美國陷入了槍支泛濫的困境當中。
1986年到2016年,三十年過去
美國的槍支持有情況發生了巨變
(橫屏,圖:wiki)▼

案件一,沃倫訴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案。案件發生時,本案受害人A和受害人B共同租住在華盛頓特區拉蒙特街的一棟公寓中。
1975年3月16日凌晨,兩名歹徒潛入公寓,對女房東實施性侵。受害人A和受害人B在睡夢中被尖叫聲吵醒並報警,而警方調度員也承諾將立刻前往支援。但因調度員的失誤,這一案件的優先級被設置得很低,沒有引起出警人員的重視。
結果,出警的四輛警車沒有一輛確認過公寓內的狀態。絕望中的兩人再次撥打了911報警電話,這一次警方保證增援已經在路上,但實際上沒有任何警力前往。而相信了911保證的她們,決定幫助女房東。
不幸的是,兩名歹徒發現了她們,並將她們脅迫到了其中一名歹徒的公寓。在那裡,三名受害人遭受了長達14小時的毆打、搶劫和性侵。僥倖逃脫後,驚魂未定的她們便向聯邦下級法院起訴了警方,認定警方存在處理不當和未遵循調查流程等行為,要求索賠。
女性往往是絕大多數性侵案件的受害者
有些美國女性會隱藏式攜帶槍支以防不測
(圖:Flickr)▼

警察有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義務,這對於中國人而言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在美國,該案上訴到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後,7名法官援引英美法系中的「救助義務學說」,認為「警方對於大眾的責任是廣義的,並不存在警方對某一公民的特殊關係」。因此,以4比3的微弱多數認定三名受害者敗訴。
該上訴法院是哥倫比亞特區的上訴法院
(圖:shutterstock)▼

案件二,石城鎮訴岡薩雷斯案,徹底毀滅了美國的禁槍可能。
本案當事人傑西卡·岡薩雷斯離婚後,前夫仍跟蹤她和四個孩子。為了保證自己和孩子們的安全,傑西卡向法院申請了限制令。法院裁決,前夫在正常的探視時間之外,必須待在距離傑西卡和四個孩子超過90米遠的地方。
1999年6月22日下午,前夫在非探視時間帶走了三個女兒後,傑西卡四次通過電話報警,最後又在次日凌晨前往警局報警,但此前傑西卡曾允許前夫在非探視時間裡探視孩子,警局對此無動於衷。
6月23日凌晨3點,喪心病狂的前夫攜帶槍支來到石城鎮警局門口追殺傑西卡。在交火中,他被警方亂槍打死。但在來之前,他已經槍殺了自己的三個女兒。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涉槍事件死亡率一騎絕塵▼

後來,傑西卡向當地法院遞交了訴狀,認為正因石城鎮警方未能嚴格遵守法院的限制令,才導致了這一悲劇。
官司一路打到了美國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該案中認定,警方的義務在於保證犯罪分子破壞法律後會被繩之以法,而非干預非法行為本身,因此警方沒有過錯,駁回了傑西卡的起訴。
這個家庭,永遠不可能完整了
(圖:medium.com)▼

這兩起案件塵埃落定後,大受震撼的美國人意識到了一點——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並非警察的責任,在不法侵害發生時,想保護自己免遭侵害只能靠自己,或者靠自己的槍。
而各州也「順應民意」地開始將公民自衛權下放,越來越多的州開始允許公民持有槍支,形成了今天這種「槍比人多」的尷尬局面。
看這架勢,買槍跟買菜也差不了多少……
(圖:shutterstock)▼

美國步槍協會,推不倒的大山
除去上述的案件判例外,美國國內圍繞着槍支及其上下游產業所形成的龐大產業鏈,也決定了在美國控槍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在這個巨大的利益鏈條中,最具盛名(或者說最有爭議)的組織,即是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
美國全國步槍協會成立於1871年,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民兵武裝組織之一,其成立的初衷在於提高人們的步槍射擊技術。但發展到今日,NRA已經成為了全美國最有名的槍支權利遊說集團,龐雜的關係網可謂遍布美國政商兩界。
在美國,一些不能見光的利益勾兌
就通過遊說團體的巧妙運作來達成
(NRA官網,圖:shutterstock)▼

在美國歷史上,有多達九位總統、三位副總統和兩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都是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的成員。其中不乏西奧多·羅斯福、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克松、里根這樣的知名人物,就連上一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都是該協會的忠實成員。
特朗普支持者中有不少保守派「紅脖」
而「紅脖」群體裡又有很多人是持槍者
(圖:shutterstock)▼

為了「捍衛」美國人的擁槍權,年盈利超過4億美元的美國步槍協會很豪橫。早在1976年,他們就成立了專門的政治獻金部門「政治勝利基金」,來專門贊助那些反對控槍的政客。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統計,在當時美國參眾兩院的535名議員中,有多達307人都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手段從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及其附屬機構當中獲得過資金支持。
NRA的遊說建立在「鈔能力」的基礎上
2012-2019年,NRA用於遊說的支出
(下圖未包含最近兩年,圖:statista)▼

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步槍協會砸下的競選資金就高達5440萬美元,光是給特朗普本人的就超過3000萬美元。難怪特朗普當選後坦然表示:你們在白宮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和擁護者。
除了大手筆的政治獻金,美國步槍協會還能通過自身的會員體系來影響地方選舉和全國大選。據該協會披露的數據,他們在美國有500萬會員。而據相關第三方機構估算,步槍協會的會員數量足足有1400多萬,接近前一數字的三倍。
誰贊成他們擁槍,誰就能得到他們擁護
(圖:Flickr)▼

對這研究結果,步槍協會淡定地表示:在接受調查時,有些非會員會說自己是會員,是支持協會的表現。
考慮到參加2020年美國大選投票的美國人也只有1.5億,步槍協會所能動員起來的這1400萬人無疑是一股極強大的力量,這是美國兩黨都開罪不起的巨大票倉。所以,美國政界在推動控槍方面舉步維艱,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該協會的成員仍在不斷增加中
相應的,它的政治力量只會更為壯大
(NRA拉新,圖:Flickr)▼

富人和窮人,悲歡從不相通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槍支如此泛濫,難道美國中產和巨富不擔心自己的生命會受到威脅嗎?畢竟槍彈無眼,誰也說不好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倒霉蛋。
但真實情況是,美國的富人的確不怎麼擔心槍擊問題,因為無論是美國的安保還是犯罪,都呈現高度區域性的特點。
不同街區的治安完全不同,有時好比天上地下
(在?看看黑幫紋身,圖:Flickr)▼

打個比方,在中國租房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基本上就只有價格、通勤的遠近,以及交通便利與否這三個要素。
而在美國租房,基本上好一點的中介平台都會提供一項名為「犯罪地圖」(Crime Map)的服務,租房者可以通過查看城市每個地區的犯罪率,進而避開犯罪猖獗、槍擊和黑幫衝突頻發的地帶。
比如這個,芝加哥犯罪地圖
(橫屏觀看,圖:crimegrade.org)▼

從某種角度來說,美國的警察體系反倒更像中國的小區保安。美國警察的工資不由財政統一支付,而是由地方政府掏錢。在那些地段好、地價高的地方,富人支付的稅會更多,警局預算就更充足,不僅警力更多、裝備配置更齊全,履職態度也更好。
在脫離了保境安民的崇高敘事之後
執行警務不免夾帶經濟層面上的考量
想要更好的保障,「業主」必須花大價錢
(圖:Flickr)▼

於是,如果這一地帶犯罪率上升,那麼富人很快就會搬出,從而導致警察的收入降低;而那些地段越偏僻、建築越破舊、房價越低的地方,越容易吸引犯罪分子聚集,地方稅收也就越窮,自然養不起多少警察。而且,那裡的警察也不願跟幫派搏命,往往糊弄了事。
就這樣,富人街區開始良性循環,警力充足,警員履職態度端正,而破落街區的警察越發懶政,最終在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而中產階級和巨富根本不會選擇高犯罪率的區居住,哪怕槍擊事件再頻繁,對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同一個城市,街區與街區的差距卻很懸殊
(圖:shutterstock)▼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92年的洛杉磯暴亂中,由於不滿法院對一起黑人襲警案的判決,洛杉磯的黑人區爆發了一場遊行示威,進而演變成了騷亂。幾個小時內,參與暴亂的人數就超過了10萬。
而警方在意識到自己根本無力在全城範圍內控制局勢後,乾脆將所有的警力撤進了政府區,以及好萊塢和比弗利山莊這樣的富人區,任由暴徒在外縱火焚燒車輛和搶劫店鋪。雙方在很多時候甚至就是大眼瞪小眼的狀態。暴徒不進富人區,而警察也對近在咫尺的犯罪行為置若罔聞。
在騷亂中,韓國移民拿起槍保全了自己
這種正面硬剛,後來被許多美國人稱道▼
在六天裡的時間中,共有63人死亡,238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億美元。直到美國軍隊和加州國民警衛隊介入,騷亂才得以平息。而富人區在這場風波中沒有受到絲毫衝擊。
在這樣的美式國情下,真正掌握權力和財富的社會上層不會推動禁槍舉措,也就再正常不過了。顯而易見的是,美國這種與槍擊共存的狀態,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參考資料: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rren_v._District_of_Columbia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wn_of_Castle_Rock_v._Gonzales
3.http://www.xinhuanet.com/2022-05/25/c_1128680990.htm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Rifle_Association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ime_mapping、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92_Los_Angeles_riots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