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剛剛用一篇《關於起訴騰訊音樂不正當競爭的聲明》控訴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文簡稱為TME)後,網易雲音樂(下文簡稱為網易雲)轉頭就與微信達成合作,並宣布了「微信狀態支持網易雲一鍵分享功能」。然而近日有用戶發現,微信與網易雲的合作似乎並不純粹,分享到微信的音樂會自動變成視頻號的內容,並且隨着音樂還會匹配視頻,但視頻內容卻與音樂毫無關聯、還無法關閉。這也就是說,當用戶收到了朋友在微信上推薦的網易雲平台中的歌曲後,想要聽歌就必須強制看視頻號中的視頻內容。所以此事很快也引發了相當多的吐槽,諸如「只想聽歌不想看視頻」、「別搞這些花里胡哨的」這類言論在社交平台也開始大量出現。根據我們的實際體驗發現,在將網易雲中的歌曲分享到微信狀態後,微信方面所匹配的視頻號內容並不是完全隨機的,而是匹配使用了該歌曲作為BGM的視頻內容。然而即便如此,這一「貼心」的舉動似乎也很難讓用戶買賬,畢竟大家分享歌曲到微信狀態,是為了向朋友分享自己在聽什麼歌,而不是為了看視頻的。那麼微信為什麼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或許,這是因為視頻號如今是微信乃至騰訊的戰略重心所在。而傾盡資源來保障視頻號的成長以對抗抖音,並最終重新占據用戶的時間,騰訊的這個算盤可謂是擺在了檯面上。「頭騰大戰」當初之所以會打響,最核心的原因無疑是字節跳動與騰訊對於用戶時間的爭奪。此前羅振宇在2016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所提出的「國民總時間」這個概念,顯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互聯網商業的本質。畢竟時間是絕對剛性約束的資源,去除工作與睡眠,用戶進行信息消費的休閒娛樂時間是有限的。而「頭騰大戰」雙方可以說都是依靠搶占了用戶的信息消費時間而獲得成功,其中騰訊用的是社交和遊戲,字節跳動用的則是信息流與短視頻。然而近年來,征服用戶、讓用戶心甘情願沉迷的卻是短視頻,並且更加遺憾的是,騰訊方面在短視頻領域押寶的微視幾乎堪稱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多次折騰卻依舊不見起色後,最終還是被放棄了。雖然騰訊PCG此前力推的微視沒有做起來,但其顯然並不願放棄短視頻這條賽道,隨後其社交的代表WXG、也就是微信站出來扛起了這面大旗,並在2020年推出了視頻號。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微信方面為視頻號大大小小推送了數十次的更新。如今視頻號儼然已經占據了微信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從發現頁、搜一搜、看一看、朋友圈、聊天、微信紅包到個人名片,再到狀態。在2020年年末,視頻號的日活就已經達到2.8億,到了2021年末日活就已超過5億,可謂是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抖音、快手花了三四年才走完的路。背靠微信這一坐擁十億量級用戶的國民APP,視頻號如今顯然已比微視走得更遠,如果從單純的日活數據來看,整個短視頻行業也形成了抖音、快手、視頻號三足鼎立的格局。但是就像前文中所說的那樣,用戶的使用時間是有限的,微信不顧一切地為視頻號引流,儘管在短短兩年間就使得其達到了5億日活,但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人會把時間精力從抖音、快手上轉移到視頻號呢?如今,抖音是陽春白雪、快手是下里巴人,用戶想看「小資」情調的瑰麗內容抖音已成為了最好的選擇,想要更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快手則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然而如今視頻號的特色卻有些模糊,似乎並沒有什麼內容調性可以代表視頻號,「視頻版朋友圈」也儼然成為了外界對它的最大印象。誠然,視頻號里的NBA集錦確實是獨特的,可NBA球迷的體量顯然無法代表這個擁有5億日活的內容平台。好在,通過去年12月17日超過2000萬人觀看的西城男孩(Westlife)全球首場線上演唱會,緊接着12月31日的五月天跨年演唱會收穫超過1400萬人觀看,視頻號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流量密碼。到了今年,張國榮的《熱·情》演唱會高清修復版上線視頻號,僅用兩小時觀眾就已突破千萬,此後在4月15日,崔健的首場視頻號線上演唱會「繼續撒點野」開唱,這場直播更是吸引了超過4600萬人觀看、點讚量超過1.2億。接下來就是在「520」當天,周杰倫的「摩天輪2013演唱會」在視頻號重映,更是直接在微博熱搜榜「屠榜」。毫無疑問,崔健、周杰倫、羅大佑的演唱儼然已經使得視頻號「破圈」,毫無疑問也讓這種形式成為了視頻號搶奪用戶的法寶。用音樂來凝聚用戶顯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畢竟音樂內容的優勢就在於用戶消費的門檻相對較低,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用戶都有理由去體驗。而這種對於「美」的追求也是刻在人類基因里的,同時也更容易引發共情,因此無疑也是探索視頻號與社交網絡之間聯動的最佳場景。如果以音樂為武器,來實現視頻號的「社交感」才是騰訊方面的如意算盤,那麼這或許就可以解釋,分享到「微信狀態」里的音樂會被強行匹配視頻號內容了。事實上,騰訊對於「微信狀態」的描述是,「區別於聊天和朋友圈,具有修改個人狀態、減輕表達壓力、尋找同類的社交功能」。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出來,騰訊如今似乎已經對社交形成了路徑依賴,只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存在,也就意味着他們的流量就將源源不絕。但問題是,視頻號的社交是需要有用戶參與度來作為支撐的,用「微信狀態」的強制跳轉背後,其實就是在拿用戶的朋友圈作為視頻號的宣傳陣地。考慮到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可以發送20張圖片的功能,但代價卻是發送9張以上的圖片將自動轉成視頻。再結合上如今音樂分享到微信狀態會強制匹配視頻號內容,只能說騰訊或許是「急了」。索尼承認手機拍照將超過單反?認真你就輸了
這條消息背後,其實還有更多信息量並未傳達出來。
網易搞了個視頻版知乎,可還沒起飛就「折翼」了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