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月25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2年中期)--穩字當頭的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於線上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出席本期論壇並致辭。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楊瑞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副主席,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裁閆衍聯合主持,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劉元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劉曉光發表重要演講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展開解讀。百度財經、網易財經、新浪財經、財經、搜狐財經、WIND、同花順財經、中國網、南都直播、中證金牛座、財聯社、好看視頻等多家媒體平台同步線上直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近105萬人次。

第一單元

論壇第一單元,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致辭。

劉偉校長首先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向各位嘉賓、聽眾以及媒體表示歡迎。他指出,經過16年的發展,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已經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智庫之一。論壇聚焦中國宏觀經濟動態研究和前沿重大經濟問題研究,共謀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與策略,在國內宏觀經濟學研究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充分發揮了國家高端智庫咨政啟民的先鋒作用。

劉偉校長強調,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我們依然要保持信心和決心。我國仍然有足夠強的韌性、足夠多的政策工具來應對衝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體看來,要把握好以下三點:首先,堅持以擴大消費為戰略基點,從供給需求兩方面做好制度安排;其次,堅持以產業轉型為主攻方向,要抓住以新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以及以碳達峰碳中和為主導的綠色轉型這兩大產業升級機遇;最後,堅持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能,一方面要統籌各方的力量,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一方面是要優化上下游經濟結構,進一步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為企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第二單元

論壇第二單元,劉曉光代表論壇發布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2年中期)。

報告認為,「三重壓力」疊加「兩大超預期衝擊」使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嚴重偏離正常增長軌道,呈現「快速探底」「壓力加劇」的特徵。但隨着近期疫情因素逐漸消退、宏觀政策刺激力度加大,核心經濟參數的拐點紛紛到來,中國經濟運行的底部將充分顯現。通過分析我國經濟復甦的支撐因素以及未來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展望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必將迎來企穩回升態勢,但復甦的進程將比2020年更加脆弱,中國宏觀經濟將呈現非對稱的「W型復甦」的運行特徵。報告指出,上半年宏觀政策調整及時、靠前發力,但力度不足、效率下降。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宏觀調控舉措,政策效果也必將會有更充分的體現。此外為保證全年經濟目標的基本完成,使中國經濟回到健康運行區間,中國穩經濟一攬子措施需要在中期進行擴容和工具的創新。報告最後,CMF研究團隊結合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十大建議。

第三單元

論壇第三單元,各位專家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展開研討。

黃奇帆分析了中國及全世界的經濟運行受到的三個基本因素的衝擊和影響:一是新冠疫情反覆延宕;二是俄烏衝突升級;三是國際地緣政治競爭加劇。跨國公司多採取「產地銷」和「銷地產」的生產經營方式,以消弭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衝擊。黃奇帆認為,未來只要人類社會各種消費需求在不斷增長,跨國的投資貿易就不會停滯,還會繼續增長,只不過將會以更加集約、更加經濟的方式來呈現。對於中國,黃奇帆認為中國經濟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力量。我們要在產業鏈、供應鏈等產業組織層面有新的迭代升級,有更高質量的產業體系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占據主動,才能發揮中國作為。

楊偉民認為,就當前情況而言,我國經濟面臨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新挑戰。二季度經濟形勢將拖累全年經濟增長,相較於2020年,今年我國在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及出口方面的發展動力不足,很難實現當年的「V型復甦」。就過去的經濟發展狀況,我國要促進經濟持續性發展,要解決一些長期的結構性矛盾。在本世紀第二個10年的發展中,房地產、地方政府、金融的三角循環拉動了增長,但隨着房價上漲動力的減弱,已呈現疲憊態勢。並且需求、供給、分配方面的結構性變化都使得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

展望未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的內生特點沒有變。從短期看,疫情近期有所緩解。隨着防控措施更精準,改善預期的一些政策措施正在落實,經濟發展將重回正軌。從長期看,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便利的基礎設施、強大的國內市場;我們還有充分的政策空間,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百年奮鬥的智慧經驗,所以從長期看能夠保持經濟平穩持續發展。

王一鳴指出,我國經濟已有明顯改善,但依然面臨挑戰。就經濟發展而言,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總體上已經進入到快速重啟階段。但當前我國經濟復甦仍然面臨統籌疫情防控與穩定經濟增長存在難度、外部環境制約、需求不足、經濟恢復動力變化、市場信心和預期尚未恢復、重點群體失業率上升等多項挑戰。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最重要的是抓住現在的時間窗口的關鍵節點,把國務院部署的穩經濟一攬子措施落實到位,努力實現二季度增速轉正,經濟能夠穩定在合理區間。對於市場預期問題,王一鳴認為穩定預期需要找到一個切口。除了做好短期逆周期調節,還需要挖掘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劉元春認為全球滯漲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將大於挑戰,它是大變局給予中國進一步破局的一個很大的契機。他認為這一輪全球經濟滯脹絕對不是俄烏衝突、新冠疫情簡單導致的,它實際上是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發生重大扭曲、資源配置發生重大錯配所帶來的一輪新危機。他提出,全球滯漲提供的機會需要我們對我們的戰略進行優化:一是必須對中國產能過剩進行重新審視;二是不必過度刺激歐美,我們可能需要以靜制動,等待歐美滯脹中的一些惡化,靜觀歐美在俄烏衝突中的深度消耗;三是新能源戰略要進一步布局,進一步搶占戰略性高點;四是對沖一些成本上揚對我國的壓力,企業成本控制政策要出台,特別是結構性對沖政策要繼續出台;五是貿易政策需要再定位、再調整;六是汲取蘇聯在七十年代世界長波低谷下沒有抓住時代所給予的契機的教訓,必須要以我為主進行全面改革。

毛振華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多方面衝擊,其中預期轉弱、信心不足的問題尤為嚴重。這一點具體體現在經濟增速預期下台階、居民消費意願下降、長期投資意願下降以及房地產下行預期進一步確立,而解決投資預期下降、企業家信心下降這一問題尤為關鍵。具體看來,投資預期和企業家信心下降源於多個方面,具體包括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經營環境問題、社會思潮影響以及政府方面的一些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多方面發力:第一,強調經濟建設為中心,糾正一些錯誤的觀念,調整幹部任期過短的問題;第二,要把GDP作為核心考核指標;第三,抓好營商環境,尤其是改善大型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提升企業家預期;第四,要在政策方面、指導思想方面給予企業家良好的長期預期。









文稿來源: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

微信編輯:馬曉琴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院長兼首席專家為校長劉偉。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併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台、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台。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係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諮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紮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於建設成為「最懂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信二維碼

微博二維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