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南到江浙,楊梅一年的產季也不過短短兩個月,而江南人民摯愛的仙居、慈谿楊梅,更是只能吃十來天。乒乓球大小的楊梅,每一顆都簇擁着細密柔軟的小刺,輕咬一口,便齊刷刷往你口中噴射果汁,吃到「十指纖纖盡紅染」,也不捨得撒手。趕在楊梅季的尾巴,我們搜集了8種楊梅風物,還開發了幾種吃法,希望用這篇酸甜生津的指南,留住每年珍貴的楊梅季。在一眾好看不好吃的刨冰店裡,它家的楊梅刨冰料也太足了!楊梅味的刨冰里,還夾雜着絲絲縷縷的果肉,最中間藏着楊梅果醬,頂上還有楊梅鮮果。往中間深挖,才發現裡頭還藏着芋圓、珍珠、酒釀、薏米、茶味冰粉,仿佛在尋寶,每一口都有新驚喜!刨冰綿密得一抿就化,用勺子一挖,就像陷入軟綿綿的空氣里……這塊樸素的楊梅蛋糕,乍看沒有楊梅,但其實楊梅無處不在。生乳酪里,是店家用新鮮楊梅熬的果醬,還加了青梅酒提味,餅乾底也細心點綴了楊梅凍干粒。每一口,都能吃到真實的楊梅香氣。口感也很有層次,一層半熟芝士,一層生乳酪,最後餅乾底,一勺挖下去,能吃到從軟到脆的豐富口感,就像在口腔里拂過一陣夏日涼風。想吃的朋友要抓緊啦!楊梅快過季了,老闆說最多只能賣到7月20日左右。平時只能整個購買,周末會有切塊。🍰據說每杯放了足足7顆晚熟楊梅,喝完原地清涼10度。安利一個神仙喝法:第一口,先把吸管伸到奶蓋和果汁的交界處,感受咸香濃郁的奶蓋和酸甜楊梅汁的碰撞;第二口,暴風吸入柔軟的果肉;最後攪拌均勻,大口噸楊梅汁和冰沙,好清爽!另外兩款龍井楊梅冰和碧螺楊梅冰茶也不錯,淡淡的茶香,讓楊梅更顯清新,收尾還有回甘,適合喜歡清淡口味的朋友。多汁的東魁楊梅,大量投入咸酸風味的古斯基酒中,還加了草莓醬和西番蓮汁。酸甜的果味層層堆積,竟然和古斯的咸達到了微妙平衡。更妙的是口感,因為楊梅的果茸沒有完全過濾掉,能喝到乾爽的麥芽香氣包裹着粒粒果肉。聽釀酒師說庫存不多啦,最多賣到本月底的樣子,想試的快衝!晶瑩剔透的木蓮凍里,紫紅色的楊梅浮沉其中,看着就清涼。這家的木蓮凍口感很自然,一吃就不是那種用卡拉膠勾兌的塑料感。木蓮凍,是用木蓮籽揉搓出果膠,凝結而成的,質地有點像白涼粉,但更有彈性。楊梅應該預煮過,果肉是軟軟糯糯的,跟冰涼Q彈的木蓮凍一起嗦入口,整個人仿佛被冰水洗刷過,舒服到腳趾頭了。5.5元一支的棒冰,無論包裝還是價格,在一堆雪糕刺客里都顯得尤其樸素。大於30%的果汁含量,一咬開便能看到粒粒果肉,吸溜起來很酸甜立體,在嘴裡含化了又是綿綿的冰沙感。因為用冰糖、赤蘚糖醇和菊粉等替代了白砂糖,甜得更清爽,吃完一整根也不覺得甜膩。楊梅肉厚飽滿,還保留了一定濕潤度,很有嚼頭。調味也有趣,加了陳皮和甘草,有更複雜的香氣和回甘。關鍵是表面沒有厚厚的糖粉,酸甜比正正好。泉利堂也是福建的百年老字號啦!很多當地人會特地去超市專櫃買。這是我們見過最實在的楊梅汁。果肉含量超過整瓶飲料的1/3,基本上是嚼着喝的!倒進杯子裡,楊梅果肉都duangduang往下掉......楊梅原汁含量有38%,用到東魁和荸薺兩種楊梅,前者個頭大,出汁率高,後者果肉更細軟,再用白毫茉莉花茶打底,酸甜之餘多一分清爽茶香。不過畢竟太濃稠了,喝完一整瓶還是會有點甜膩的。推薦兌蘇打水、茶或者和冰粉拌在一起吃,真的很絕!楊梅季馬上就要結束了,不如動手加工一下,封存住這珍貴的味道。這幾個菜譜,小白就能輕鬆上手,又美又好吃!😌提醒一下:所有楊梅在入菜前,都要在鹽水中浸泡10min左右,洗淨瀝乾(防止小蟲蟲。之前在長沙吃完就念念不忘,乾脆用楊梅做一個升級版!楊梅500g左右、冰糖50-80g、清水200g、紫蘇葉適量、仔姜80g左右和鹽10-20g。注意要用嫩仔姜,不是生薑、老薑。先把仔姜和紫蘇葉一起加鹽揉搓,醃製5-7min。小火熬化冰糖和清水,放入楊梅,等水燒開後關火。把楊梅和醃好的紫蘇、仔姜拌勻,密封冷藏靜置,最快一晚就能吃了。一打開蓋子,就能聞到紫蘇撲鼻的香氣,仔姜被楊梅染成漂亮的玫瑰色,酸酸甜甜,又帶點微微的辛辣,是絕佳夏日小菜,做一次放冰箱裡,能吃上一周。唯一麻煩的是給楊梅去核。教你一個小技巧:把奶茶吸管不尖的那頭對準楊梅果蒂(就是有小把子的位置),稍微用點力戳過去,就會發現果核已經在吸管里啦!
楊梅、冰糖和水入鍋煮開(不要太稀),把楊梅肉搗碎,然後和塗抹奶酪1:1拌在一起就好。奶酪的咸鮮和楊梅的酸甜好般配,用來抹貝果,根本停不下來……只要賣一包便宜大碗的白涼粉,就能做一大鍋!又美又好吃,普通果凍在它面前黯然失色。楊梅加冰糖入鍋煮開,撈出楊梅,加白涼粉攪拌均勻,倒入模具冷卻凝固。記住水:白涼粉=10:1的比例,絕對不會翻車。成型的楊梅凍切小塊,倒入牛奶/椰奶就可以吃啦。冰冰涼涼,酸甜開胃,不比外面花錢買的香?3顆楊梅去核,果肉搗碎。杯中依次加入果肉、冰塊、烏龍茶、楊梅汁和威士忌,檸檬角擠汁增味,最後氣泡水加滿杯子。個人喜歡不攪拌直接喝,能喝出一層層不同的風味,酸甜楊梅和清冽酒精感的碰撞,一杯回神。如果不喜歡威士忌,換成白蘭地/朗姆等烈酒都挺合適的,便利店就有mini裝賣。最近總在某書上看到這款故宮飲品,一開始不以為然,做完之後:真好喝!真好看!(連拍100張照片發朋友圈.jpg簡單到會燒水就能做,把去殼荔枝、楊梅、冰糖和水,一起小火煮10min左右,靜置放涼,吃之前擺幾片檸檬就好。將一小半清水替換成烏龍茶,口味還會更清爽。注意別加多,畢竟烏龍茶顏色深,做出來可能就不是粉紅色啦。用楊梅入菜,一點也不暗黑!想想看,原理跟菠蘿差不多,不僅能帶來酸酸甜甜的果味,水果里的酶還能軟化肉質。準備10顆楊梅、一隻清遠雞/三黃雞、料酒/黃酒100ml、適量生抽、蚝油勺、鹽和冰糖、姜3-4片、蒜2-3個、蔥段5g和生粉5g。雞肉洗淨,用廚房紙將表面的水吸乾,加入1勺生抽、蚝油、鹽、生粉水醃製約10-20min。楊梅也加入料酒(黃酒更好)醃製相同時間,等待酒香浸潤,風味更好融合。醃製好的雞,下鍋煎至兩面金黃。另起油鍋爆香姜蒜,把雞、楊梅丟進去,加上料酒/黃酒、冰糖、生抽、蚝油和鹽,倒清水沒過雞,煮開後加蓋燜10min就好啦!吃起來有點像花雕雞,但有楊梅的酸甜加持,又更清新一籌,就挺妙的。如果買不到新鮮楊梅,還可以用楊梅汁替代。做菜剩下的邊角料,可以用來做我們之前安利過的楊梅苦瓜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