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消息有一個特定術語:轟動一時的假新聞,就如同野鴨互相追逐。

為了引起轟動,一家報紙可以刊印任何傳聞,無論真假,不會有人在乎細節。

這些人懂得,假新聞和針對它的闢謠是兩件事,唯一重要的真相,就是銷量。

所以假新聞或者說鴨子,都無人治理,至今也一樣。」

這是2022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幻滅》的中段,伴隨着19世紀初巴黎兩家小報合併時、激奮人心的慶典,畫外音說到。

《幻滅》

確實,至今也一樣。

不知真假的新聞,和接踵而至的同樣不知真假的闢謠,成了我們最近生活里新的日常。

豐縣、俄烏、上海,消息與闢謠,都和200年前的巴黎一樣。

這部《幻滅》,改編自法國文學巨匠巴爾扎克的同名小說。

全書一共分為三部,屬於巴爾扎克篇幅浩瀚(共計137部作品)的《人間喜劇》中《風俗研究》部分的《外省生活場景》編,同類下還有大名鼎鼎的《歐也妮·葛朗台》,

《幻滅》是整個系列最長的一部,被無數人推崇。巴爾扎克本人也稱:《幻滅》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充分地表現了我們的時代」。

《幻滅》作為小說首次出版於1843年,巴爾扎克以法國復辟王朝時期為背景,塑造了兩個外省青年的形象。

一個是野心勃勃又貪圖虛榮的青年呂西;一個是個性淳樸、埋頭於科學發明創造的實業家大衛。

講述了在金錢至上的社會生活中,青年的才能怎樣遭受摧殘,和他的幻想怎樣遭受毀滅,新聞界和實業界怎樣被用來進行骯髒交易。

電影《幻滅》截取了呂西安的部分作為主線。

講述十九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自由派和保王黨斗得不可開交,金錢勢力和門第觀念結合在一起,腐化了整個社會。

巴黎外省安古蘭末,有位青年詩人叫呂西安。是位印刷廠打工的年輕詩人,因才情而跨階層地征服了侯爵夫人,兩人私奔至巴黎。

然而,踏入巴黎後,呂西安才發現浪漫主義的溫情和理想,在現實面前是如此蒼白無力。

他和夫人的感情沒能抗住上流社會的侵蝕和達官顯貴的羞辱,夫人拋棄了他,轉身找了更年輕更有才華的情人。

如此過後,為了改變命運和不公,呂西安用自己的才情取得了一個報社記者的認可,在他舉薦下,進入報社。

彼時的新聞界為了利益而批判,為了名氣而讚美,今天把這個人捧上天,明天把那個人打入萬劫不復,完全沒有節操。進入新聞界,就好比進入了名利場。

可呂西安不顧勸阻,執意選擇走這條捷徑。夢想憑生花之筆進入上流社會,博取榮華富貴。

然而這個有才能和抱負的青年免不了被黑暗的社會吞噬,墮落成出賣靈魂的無恥文奴,在文壇傾軋和黨派鬥爭中身敗名裂……

呂西安從貧困無人問津,到聲名大噪萬人矚目,再到執念所迫,自以為是,最後痛心疾首,萬念俱灰,為我們上演一出幻滅好戲……

這不是《幻滅》第一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1966年,法國導演莫里斯·卡茲那夫就曾選取了原作三部中的前兩部,拍出了4集、共計100分鐘的迷你電視劇版《幻滅》。

吉亞諾利的電影基本延續了這一做法,並把影片長度增加到了144分鐘。

最終電影《幻滅》獲得了24個凱撒獎項中的15項提名,成為凱撒電影節獲提名最多的電影,

電影最終獲得的7個獎項包括最佳電影獎、最有希望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改編獎、最佳攝影獎,最佳服裝獎和最佳裝潢獎。

影片導演澤維爾·吉亞諾,在《幻滅》之前,曾拍攝了《瑪格麗特》和《顯靈》等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

不同的是,這次導演並沒有對原著進行大膽的改編和顛覆,而是較為忠實的還原了小說中的人物與場景,甚至對白都是法語及原文中的段落。

讀過這位文豪原著的人,自然不會滿意太滿意導演的「節選」。但沒讀過原著的人認為片中高頻出現的「金句」,幾乎成亘古不變的真相與現實。

影片揭露和鞭撻了資本主義社會初期文壇和新聞界內幕和醜聞,將視點集中在原著背景關於「新聞媒體」這一特定產業上,評論、炒作、詆毀等各種手段從內核與當下無異,給人一種跨時代的共情,當今的網絡、自媒、推手又何嘗不是呢,幻滅終將到來,哪些才是永恆的?

片名《幻滅》,或許講得更多的是「幻」,而非「滅」。

「滅」不過一瞬;而「滅」之前如夢似幻的上流社會的奢靡生活,才是影片的題眼。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藝作品都在探討這一主題,《紅與黑》中的於連,《圍城》中的方鴻漸以及《麥克白》,無人能逃脫命運的安排和對時代大潮的抗爭。

M

《幻滅》
劇情|149分鐘|法國|2021年
導演:澤維爾·吉亞諾利編劇:雅克·菲耶斯基/澤維爾·吉亞諾利主演:本傑明·瓦贊/塞西爾·德·弗朗斯
豆瓣7.4 IMDb7.4

每次看電影前掃一下這個

比貓👁還要划算的電影票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