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還是沒擺脫減量博弈,基本哪個板塊情緒一熱,大家都認為沒問題,閉眼買入就能賺錢,然後馬上高潮,直接套人。這背後,是有深刻原因的,那就是之前說的,有基本面(中期邏輯)的沒好的籌碼結構,有好的籌碼結構又沒中期邏輯,最典型的就是消費,其實沒多少人認為消費真能恢復多好,那麼來利好了,大家都是基於博弈短期基本面改善來看。
當然,這個很合理,也是四季度很好一個選擇,這個近期也說得比較多了。但太不符合普通投資者思維了,多數人一定等到情緒高潮了再去,這時候就接盤了,最簡單的還是看消費里有中期邏輯的,那麼有信仰,短期套住了,最後依靠業績還可以爬出來。
比如光伏、儲能等行業,商業模式打通,下游會爆發,產業鏈都有利潤的。商業模式沒打通,大家就玩命卷,有人為了項目經驗卷訂單、哪怕沒利潤,有人弄招標但不開工,也好理解,經濟性是大規模投資的前提——這就是第一性,尤其現在政府、企業和居民都沒啥錢——也是謹慎。一旦打通,短期估值貴了也沒關係。復盤微軟的走勢,鮑爾曼執政時,股價十年不漲,換了CEO,馬上推出office for iPad,這背後也是一種重大拐點的變化、這時候盈利啥都是很滯後的、微軟此後9年漲了7倍——當然對微軟來說,不是經濟性,而是經營策略的轉變。
短期市場會進入到一個輪動很快的階段,包括放寬後會有一個更亂的時點。大家會發現,跌了之後布局很容易賺錢,但漲了去追,弄不好又虧錢。這時候,要避免焦慮,比如地產這種,確實沒信仰,那麼什麼邏輯都懂,也拿不住,震盪一下就割了。從方法論來說,我們交易的都是中期邏輯,但四季度市場交易的多是短期博弈邏輯,這時候會很無奈。但更無奈的是,容易陷入焦慮。
地產說的比較多了,包括基本面好一些的銀行,也存在中期邏輯問題。地產好轉,固然帶來銀行地產類貸款風險程度好轉——當前是用自動續期掩蓋起來的。但經濟減速背景下,各類貸款的減少都是必然,而利差的下行也幾乎是肉眼可見的,近期看到很多發達地區信用貸款放的更開了,這必然會帶來壞賬的提升。那麼,銀行因為地產和防控,是需要修復,但大的時代確實是結束了。沒參與也不用焦慮,真的經濟復甦,有誰認為一直是銀行地產漲,畢竟屬於它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回不來了。近期,就是避免焦慮,只要市場從交易短期變化的極端態回歸,那麼機會就會成批帶來。每年都有這樣一個基本面看似不起作用的階段,但別擔心,賺自己認知內的錢就好。
對於有色、石油、煤炭等,確實存在一個說法,就是資本開支情況很少,加息作用有效,當前對高油價的批判也會影響資本開支;有人認為短期美國通脹會落後,中期還是會起來,歷史上通脹多數年份平穩,但會在某些年份跳升。換言之,有分析認為這些大宗價格和大宗的相關產業鏈,都是有中期邏輯的。我也在看,對這個確實很難判斷,能源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確實是加息無法解決的,但美國經濟的衰退跡象,確實也顯現了不少。導致對這些問題,很難給出清晰的判斷。
但我整體認為,加息進入後半段;對於地產、防控和背後對應的中國經濟,我知道當前社會極度悲觀,但我看到的很多信號,讓人認為問題已經被關注,是有解決辦法,明年國內經濟是會好於預期的,這也使得我對明年A股行情相對樂觀。
股票市場沒有真相,重要的是角度和變化。(每周日晚7點更新)
——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