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嘍大家好啊。

咱得先自吹自擂一把。

話說,昨天,咱又搶跑成功了。

——請品鑑:

昨天例行更新的最後一部分,
咱提到了Omicron神秘的叔叔輩已經在土澳和加拿大冒頭。
(請見這裡:[變異毒株]2021年12月6日,Omicron最新情況匯總)

就在一個小時以前,
Omicron的分類命名發生了重大調整。
B.1.1.529這個Pango編號整個被取消掉,
原先的B.1.1.529被重新命名為BA.1;
昨天提到那個神秘長輩則被命名為BA.2。

——請品鑑:


媽耶~
所以Omicron這開局陣仗真是豪華啊,
一上來就是雙毒株平行流行的節奏可還行?

今天的第二個爆炸消息,
是下面這篇神速見刊的(垃圾)論文~

——請品鑑:



簡單來說,
這幾位作者拿AlphaFold2去預測Omicron刺突蛋白RBD結構域和中和抗體結合的結構以及相互作用,
然後得出了樂觀的結論——Omicron的RBD結構雖然發生了一定變化,
但不會帶來足以完全逃逸中和抗體(以及現有疫苗保護)的超能力。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可惜,剛剛發出來,
就被西奈山研究所巨咖Florian Krammer老師直接指着臉放嘲諷~

——請品鑑:

Krammer老師:

這玩意兒正好可以用來校驗AlphaFold2靠不靠譜啊可以說~

我覺着這個預測完全不着調……


更狠的是哈金森研究所大佬Jesse Bloom老師,
扔數據打臉可還行……
或者更具體地說,
Bloom老師放出了針對原始株的多克隆抗體 (polyclonal antibody)對Omicron的中和免疫效力計算結果。

——先插播個名詞解釋:


各位,這個名詞解釋咱只能點到為止了啊,
剩下的各位自行腦補或者搜索吧。
因為如果說得太明白的話,
某些煞筆也許會誣賴咱是anti-vaxxer~
(這樣的悲劇已經發生過……)
這口大鍋咱可背不動

——總之,Bloom老師的計算結果請品鑑:


↑ 簡而言之,這張圖是感染原始株後產生的多克隆抗體,對各個變異株的中和免疫效果,
衡量單位是效果下降倍數(fold reduction)。
當然了,以上只是Bloom老師用深度突變掃描(deep mutational screening)算出來的數據,
還沒有經過試驗驗證~
(估計試驗結果最快兩周左右可以出來)
但是,Bloom老師為了驗證有效性,
還順手用這玩意兒計算了之前各大VOC的免疫逃逸能力,
結果跟相應的抗體中和測定試驗基本一致。

順便一提,圖上那個免疫逃逸能力比Omicron還猛的變態玩意兒PMS20,
那個是洛克菲勒大學大佬Theodora Hatziioannou老師他們,
在實驗室里搞出來的玩意兒,
目的為了驗證各種單抗和多抗中和效力的終極polymutant……

——這貨長這樣(可能需要點開大圖):

是不是跟Omicron的刺突蛋白還挺像的。

然後呢,PMS20是正兒八經做過抗體中和測定的,
多克隆抗體對這貨的中和免疫效力要縮水20-80倍左右(~20 to 80-fold reduction in neutralization),
所以Bloom老是藉此推測,
多克隆抗體對Omicron的中和免疫效果要縮水25-60倍的樣子。
攤手~

哦對了,諷刺之處就在於,
洛克菲勒大學這個多克隆抗體中和免疫效果研究還挺新鮮,
兩個多月之前才在Nature上線,

——請品鑑:

現在看來,

這篇文章從標題到結論都是碩大無比的flag~

標題:

「High genetic barrier to SARS-CoV-2 polyclonal neutralizing antibodyescape」(新冠病毒多克隆中和抗體免疫逃逸的高遺傳學屏障)

結論:

「Thus, optimally elicited human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should be resilient to substantial future SARS-CoV-2 variation and may confer protection against potential future sarbecovirus pandemics.」(因此,針對新冠病毒優化誘導的人體分泌多克隆抗體應該足以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大量突變,並且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潛在冠狀病毒Sarbecovirus亞屬大流行提供保護)

結果話音未落,

Omicron就橫空出世……

果然是,

新冠爸爸專治各種不服

下面進入喜聞樂見的飆數據環節。

——全球數據請品鑑:

不知不覺,咱已經跟進這個榜單有小十天時間了,

似乎足夠勉強自己畫點曲線圖了……

——here we go:

↑ 這齊齊整整的指數增長曲線可還看得過眼?

然後,南非的數據今天還是跳過吧,
NICD的官方數據比較亂,看不球懂,
擅長解讀的幾位數據可視化鬼才又紛紛選擇不碰周末版數據……

咱簡單瞅一眼英國得了。

——請品鑑:

↑ 如上圖,截止2021年12月4日的SGTF人數。
四捨五入的話,倍增時間差不多是三天~
(跟昨天全基因組測序算出來的數字一致)
或者說,就相當於有效再生數Rt=3.47……
所以前幾天咱還推論說英國要等到12月底發生Delta和Omicron的死亡交叉呢,
現在看來,咱太樂觀了……

需要再提前幾天才行。

聖誕節好戲上演

但更讓人焦慮的事實在於,

南非2.5~3天倍增一次,Rt過3,

英國也3天左右倍增一次,也Rt過3;

可是南非完全接種率才25%,

震中豪登省也不過32%~

而英國完全接種率逼近70%。

這是嘛情況?

這說明了啥?

算了,咱還是點到為止吧,

剩下的請各位自行腦補或者搜索~

AntiVaxxer的大鍋咱真扛不動。

順便八一句卦啊,

今天英國可是好不容易才保住確診Omicron人數第一的寶座的……

中盤期間數次被丹麥反超啊我擦,

這競爭也忒激烈了

所以說,丹麥的曲線並不比英國的好看多少……

——請品鑑:

↑如上圖,

各位感興趣的話不妨自己口算倍增時間和Rt

問題在於,丹麥的完全接種率比英國還高……

——請品鑑:

↑如上圖,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是每100人接種劑數、至少接種一針的人口比例、完全接種率,以及第三針接種率。

紅色曲線=英國、紫色曲線=丹麥,然後綠色曲線=南非。

所以……完全接種率77%(外加第三針接種率30%)的丹麥,和完全接種率68%(外加第三針接種率17%)的英國,以及完全接種率25%(外加第三針接種率零蛋)的南非,

為啥他們三家面對Omicron都差不多慘呢?

嗯嗯嗯?

接下來,進入超級傳播事件環節。

全世界發生的超級傳播事件太多了……

已經沒法逐條列舉了,

又需要數據可視化鬼才出馬了

——請品鑑:

Omicron相關超級傳播事件一覽,
縱軸是發生場景,橫軸則是發生次數。
其中值得八卦一嘴的包括這些:
西班牙173位醫務人員聖誕聚餐,已中招68人(還在增加);
丹麥約150人聖誕聚餐,已中招55人(還在增加);
挪威120人聖誕聚餐,已中招70人(然後鄰座的還中招了50人);
挪威和加拿大各有一個爬梯中招42人(還在增加)。

這罹患率……咱已經麻木了,誰愛算誰去算吧~
咱就等着12月底看好戲得了

最後走兩條不那麼好笑的魔幻現實主義小笑話吧。

笑話一:
根據南非內鬼爆料,
Omicron變異株的發現人之一、
南非基因組測序工作帶頭人Tulio老師,
最近收到了大量死亡威脅
現在Tulio老師住所和實驗室都已經有24小時警察保衛~
這就是所謂的: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嗎?
笑話二:
前幾天咱提到的路透社某造謠文章
果然在中文網絡上刷屏了……
聽說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但咱微博被莫名其妙封號了,所以沒法親眼目睹)

——比如說這樣的:

???

總之,對於這條謠言,
咱在知乎上寫了個回答,

——是這個造型的:

沒想到啊沒想到,
咱的思路居然跟大佬撞衫了。
剛才牛津大佬ArisKatzourakis老師百忙之中寫了篇論文闢謠(大誤)
原文如下,

——請品鑑:


翻譯成人話(可能並不需要):

作者:Aris Katzourakis

標題:新冠病毒與普通感冒病毒發生重組的證據

提要: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與普通感冒病毒發生了重組

介紹:我們檢驗了新冠病毒與普通感冒病毒發生重組的證據

方法:擼了幾把BLAST(並做了點比對)……

結果: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與普通感冒病毒發生了重組

結論: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與普通感冒病毒發生了重組

怎麼樣,Katzourakis老師這學術八股文還搞得挺嫻熟吧?

所以,造謠狗們,要不要擼個blast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