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白鳶


近日陝西省新冠疫情動向時刻牽動着國內外同胞的心。截至1月7日9:00,陝西累計確診2629人,死亡3人,病死率約1.14‰。

此前流行一種說法,認為打完疫苗後,新冠病毒的病死率(CFR)不到1%,可視為一種大號流感。然而一則視頻放出7篇柳葉刀等國際醫學期刊的權威研究,點醒大眾:病死率衡量病毒危害的觀點已過時,在醫療資源不完全充足,後遺症多發的現實情況下,嚴防死守依然必要。


視頻中每拋出一個觀點都會出現:「七個月回訪間隔不夠長的話,咱再來個一年的唄」「德國六大保險公司合作的醫保數據定期監測新冠感染者健康狀態」這樣的自我拷問和數據權威性驗證,可謂求知慾、求生欲滿滿。

在略帶口音的視頻解說中,每個醫學專業術語被反芻、翻譯成淺顯易懂的語言。衡量疾病危害的疾病負擔(burden of disease)有兩個標準:早死所致的壽命損失年(YLL)和傷殘所致的健康壽命損失年(YLD)。外行人一看就懵,視頻里卻解釋得像白開水一樣簡單:「本來應該活的年數,因得病而死直接損失的那部分和得病僥倖未死,但生不如死的那部分餘生」,讓人豁然開朗。


這是近日知乎高贊聯合創作大賽中斬獲50萬大獎的最佳聯合創作短片《病死率不到1%的新冠病毒感染症,危害到底有多大?》(以下簡稱「新冠病毒危害短片」)。背後的作者是知乎上的兩位答主:視頻答主「三個老爸實驗室」、圖文答主「拍照稀爛幫幫主」。

在知乎上,有關新冠疫情的專業討論很多。這一次,三個老爸實驗室和拍照稀爛幫主通過聯合創作的方式,緊跟疫情變化,深度解讀新冠病毒會帶來哪些後遺症,破除「新冠不過是流感」的誤解和謠言。


01

創作「合伙人」

「三個老爸實驗室」顧名思義由三個老爸組成,他們對外的介紹通常是:晨晨爸爸、葡萄爸爸、開心爸爸,也正是「爸爸」的身份讓他們開始走上科普之路。

晨晨爸爸原是某上市公司總經理秘書,葡萄爸爸原是某外資500強企業市場部員工,開心爸爸現於某機器人公司項目部工作。儘管三個老爸無一人是生物醫藥學專業,在做視頻的第二年卻異想天開地和新冠病毒「槓」上了。

理由也非常簡單直接,當疫情逐漸常態化,很多人開始對新冠病毒有所鬆懈,甚至誤解「新冠只是一場流感而已」。三個老爸急切地想要做點什麼,提醒大家嚴肅對待,於是就開始走上「死磕新冠科普」這條路。


雖說斜槓青年很流行,可醫學壁壘太過厚重。醫學本科就比大部分專業多一年,動輒艱深的英文術語,不是外行人一個月頭懸樑錐刺股就能達到的境界。在旁人看來,這可能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嘗試。

三個老爸也很軸,「既然自己不夠專業,那就找一個專業人士把關」。在知乎上尋尋覓覓,葡萄爸爸終於找到了生物醫藥專業的答主「拍照稀爛幫幫主」。

「拍照稀爛幫幫主」很神秘,一度像個閒雲野鶴的旅遊答主,自新冠疫情後才開始顯山露水,陸續回復如「多國宣布封國,為什麼各國對奧密克戎(Omicron)的反應這麼強烈?」這樣可以展露生物學專業性的問題。這位答主「混跡」知乎近5年,擁有粉絲5.9萬,練就一身醫學研究好本領,在葡萄爸爸的誠意邀請下,雙方一拍即合,準備干一票大的。


要知道心裡早就升起「聯誼」意向的答主可不止他們幾個,正是看到這一現狀,今年10月,「媒人」知乎上線聯合創作功能,並籌划起高贊聯合創作大賽,幫助視頻答主和圖文答主形成良性互動,也掀起了答主們的聯誼小高潮。這也正遂了「三個老爸實驗室」和「拍照稀爛幫幫主」的心愿。

所謂聯合創作,就是把圖文答主和視頻答主聯合起來,圖文答主授權原創圖文內容,視頻答主進行引用、改編等再創作,二者共同製作出視頻,是為聯合創作視頻。知乎特意把聯合創作打通成為固定功能,甚至舉辦大賽,號召答主們參與。由此,知乎上大量高贊圖文內容,以新的形式再次被關注。

據了解,知乎視頻答主@硬核看板 聯合圖文答主@中國鐵路 創作的《為什麼不取消綠皮火車》被人民日報等央媒轉發,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國家反詐中心、江蘇警方和知乎聯合出品反詐微電影《手機》,也是基於江蘇警方在知乎分享的真實反詐案例,掀起新一輪反詐話題討論。


葡萄爸爸透露,其實他們早就按捺不住,已經多次嘗試聯合創作。每次「拍照稀爛幫幫主」沒有正面出現,僅能在視頻末尾處現身,這讓他們很過意不去。這次通過比賽,兩個答主頭像雙雙出現在視頻上方,四手聯彈擦出別樣火花。此外,有了知乎平台做「主持人」和「公證人」,視頻流量和收益翻倍支持,清晰透明,對答主來說,誘惑也不小。

「拍幫主,這圖能稍微解釋一下麼?」「相對風險=1-疫苗保護效力......」晨晨爸爸說,在聯合創作中,「拍照稀爛幫幫主」給他們帶來了專業知識的幫助,讓內容更具說服力。而在「新冠病毒危害短片」出來後,很多觀眾和身邊的朋友也因此更注重防疫,這讓他們覺得最有獲得感。


「新冠病毒危害短片」發布至今,達到1400多萬次播放,收到近千條評論。有因為視頻內容感到振奮的,也有對科學觀點表達無法苟同的,「三個老爸實驗室」和「拍照稀爛幫幫主」不斷給出回應和反饋,將這則視頻的製作初衷延伸到視頻之外。

「拍照稀爛幫幫主」在自己發布的博文中感慨,雖然自己不是公衛專業人士,這次創作也並非製造焦慮。但對於疫情親歷者們來說,這些焦慮是真實發生着的。而自己要做的是通過自己所學所知,輸出一些有幫助的內容就已經足夠。這正好應了「三個老爸實驗室」那句經典口頭禪——知道得越多,恐懼得越少。


02

讓內容創作破圈

近年來各類內容平台上的大數據推薦算法很流行,只推薦用戶喜歡的內容,久而久之,束縛大腦。同樣的,答主如果只在自己的圈中打轉也會失去創造力。

看「三個老爸實驗室」和「拍照稀爛幫幫主」的經歷就知道,「破圈」聯合創作很重要。如今他們不僅能夠不斷產生創作靈感,還能實現理想生活。

葡萄爸爸以前的願望是做個老師,兜兜轉轉在公司呆了12年,還是選擇跨出去。在知乎開始創作以來,他多次私下向其他答主討教,既是「學生」,也是「老師」。最近他在啃《生命的進化》,為接下來與其他答主聯合創作《生命》系列視頻「備課」。晨晨爸爸也在尋求破圈,逐步成為視頻後期高手。開心爸爸私底下還玩起搖滾樂。

而「拍照稀爛幫幫主」則徹底從旅行答主化身為生物醫藥專業答主。在知乎高贊聯合創作大賽獲最佳聯合創作短片獎後,「拍照稀爛幫幫主」感概:「感謝@三個老爸實驗室精心製作視頻,拯救了我這個拍照稀爛做視頻更爛的手殘」。


在答主「破圈」成功的背後,也少不了知乎平台機制的催化作用。知乎高贊聯合創作大賽無疑充分調動了創作者的積極性。2021年5月,知乎宣布升級社區內容標準及內容分發機制,調整內容結構,符合社區標準的好內容獲得2倍以上的流量提升,帶動內容創作者的關注度和收益增長。這些都為像「三個老爸實驗室」和「拍照稀爛幫幫主」一樣的優質答主創造了良好的內容創作生態。

「三個老爸實驗室」和聯合創作的答主們乘風破浪,充分展示了螺絲不肯擰緊,不斷向外行走的可貴精神。今年他們憑着多次與其他答主聯合創作,合作默契不斷升溫的優勢,優質視頻不斷湧現。據了解,「三個老爸實驗室」還榮登了知乎2021年新知答主席位,粉絲也漲到了46.3萬。

「三個老爸實驗室」的工作室

獲得2021新知答主之後,「三個老爸實驗室」特意製作了一期視頻,分享成為知乎2021 新知答主是種什麼樣的體驗。視頻中,他們討論了圖文與視頻兩種創作媒介的關係:很多人認為視頻的發展會讓文字輸出者更少,實際上這個結論方向反了。無論是什麼創作模式,只是要為了輸出內容,文字一定、必定是最核心的部分,其他只是展現手法的問題。沒有文字為根,輸出的內容就是無本之源。

而打消圖文與視頻創作之間的誤會跟隔閡的有效辦法,恰恰是讓雙方合作的更緊密。「如果沒有圖文答主長期積累的精華內容,視頻做得再好看也沒有靈魂,合二為一才出彩。」葡萄爸爸說。

而如今讓人驚喜的是,這種破圈「求學」已經成為知乎上的流行玩法,給更多用心創作的答主帶來機遇。從某種意義上,通過聯合創作,圖文和視頻內容,圖文和視頻創作者,也完成了一次更深層的破圈。


03

優質視頻可以走得更遠

如果說「新冠病毒危害短片」實現了「三個老爸實驗室」的創作小高潮,那麼科學小實驗則是開山之作,也是他們創作之路的起點。

「三個老爸實驗室」起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帶着孩子做科學小實驗,順便分享實驗過程。拍攝地就在家裡,拍片就用單反湊合,配音用的是200塊錢的簡易話筒。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三個老爸實驗室」發現科學小實驗的形式比較簡單,播放量忽上忽下。這讓他們將目光聚焦到系列深度短片上來。


近年來解說類短視頻成為熱門,碎片化的知識點刷過一個又一個,仿佛看過等於記住。然而沒有對照、復盤,結果是快餐式的信息消費後在大腦中只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如何在視頻中沉澱專業知識,調動用戶積極參與探討,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大部分短視頻平台不得不承認的難題。

「光蹭熱點是蹭不過來的。」晨晨爸爸直言,做深度視頻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也需要和圖文答主聯手。歸根結底,在信息爆炸時代,幫觀眾抽絲剝繭弄清楚一個問題,比蜻蜓點水要更有價值。

2020年知乎視頻業務進入爆發期,當時就邀請了「三個老爸實驗室」和一眾優質答主,希望他們帶來更多信息增量,讓更多用戶擁有開闊眼界、帶來幫助、產生共鳴的獲得感。

按理說在這之前已經做了一年的視頻,創作應該更快,可「三個老爸實驗室」的視頻更新卻很克制,一個月最多才4條,必須質量過關才敢端上來。正逢新冠疫情來襲,「三個老爸實驗室」在知乎上發布了第一條病毒科普視頻《我是一個病毒,如果再混不進一座城池,我將再也沒有機會了!》,收穫良好反饋後,《新冠疫情》系列視頻一路開花,最終成就了聯合創作大賽上的折桂之作。除此之外,他們創作的《三體》《信息傳》系列短片也獲得良好口碑。

《我是一個病毒,如果再混不進一座城池,我將再也沒有機會了!》片段

努力沒有白費,粉絲已經用行動投票。系列視頻每條播放量相比最初的科學小實驗視頻已經翻番。粉絲催更成為常態,視頻引發大量共鳴,一些老粉還會在視頻評論中寫下千字小作文。這都給了「三個老爸實驗室」堅持下去的信息,也讓他們相信讓觀眾有獲得感的創作可以走得更遠。

「如果手機上只剩兩個APP,知乎算一個。」這是葡萄爸爸的回答,他在2013年成為知乎重度用戶,一路關注知乎各路「神仙」答主,看到了很多可能性。在葡萄爸爸看來,知乎上的內容是多種個體經驗的整合,一個話題就能看到多種視角,內容也會隨着時間沉澱、完善,對於視頻創作者來說,這是最珍貴的寶藏。

而回到在知乎做視頻的初心,他們希望「能在科普的路上走得再遠一些、更遠一些」。


- End -

資 訊

作者 | 白 鳶

編輯 | 鄒迪陽

統籌 |楊 菁

排版 | 靜 山


投稿、投簡歷:newmedia@nfcmag.com

廣告、商務合作:

nfcnewmed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