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龍這邊,將廣東事業部併入寶龍置地公司,安徽事業部併入了事業二部,總部部門也做了較大幅度的精簡。
聽一位寶龍設計條線的朋友說,他們設計系統裁了一半以上的人,因為老闆已決定今年不拿地了,這樣的話也不用做新方案,不需要那麼多人了。
金輝把區域公司和城市公司進行了整合,從原有「集團-區域-城市-項目」四級管控,調整為「集團-城市-項目」三級管控。
調整後,金輝形成了9大城市公司,而區域與城市合併過程中的重疊和冗餘人員,則需要面臨新的選擇。
金科的調整動作也比較大,中原和山東合併成豫魯區域,浙滬和江西合併成浙贛區域,湖北和湖南合併成華中區域,廣西和華南合併成兩廣區域,四川和雲南合併成川雲區域。
這次調後,金科從原有的13個區域公司,精簡為9大區域公司,在其內部通知中濤哥看到有不少被合併區域的副總處在「另有任用」狀態。
事實上,不僅民企,一些國企最近也在做較大幅度的組織調整,比如首創同樣對城市公司進行整合,從去年至今,首創的縮編比例也超過了30%。
濤哥發現,在行業動盪期,地產出現了有趣的逆集中化現象。
過去我們認為市場集中度將會不斷提升,房企大魚吃小魚,強者恆強,如今卻出現了一定的倒退。
現在的情況是,房企大魚更危險,小魚反而還比較太平。
那些大的上市公司,正面臨着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投資人怕他債務違約,銀行想提前抽回貸款,地方也壓着預售資金不放,一有個啥事媒體就各種報道。
而小房企本身信用一般,就借不了多少錢,債務壓力沒那麼大,或者即使債沒還上因為規模小也不會引起關注,最近市場上不少小房企都在積極招人。
現在的大房企,很多看起來很強,但往往會一步棋錯、滿盤皆輸。
因為投資人信心太脆弱了,一點事就能擊碎,然後引起連鎖反應,遭遇全面的金融緊縮,最後不得不違約躺平。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恐怕就是現在很多房企老闆的真實寫照。
就像前一陣融創的朋友說,仔細盤盤發現,老孫為自救把各種方法都用上了,堪稱房企危機應對的教科書。
並且不光房企很難,就連金主爸爸都想撤了。
前一陣,平安不動產裁員,也有他們家的管培生來找濤哥訴苦,你說這麼大的金融企業,誰又能想到會裁入職半年的學生呢?
事到如今,怪誰也沒用,我們都只不過是時代的一粒灰塵而已。
還是希望如郭主席所說,「房地產泡沫化、貨幣化的問題發生根本性的扭轉」。
既然扭轉了,就給大家一個重開的機會吧。
關於今天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麼評價?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濤哥雜談,地產人都在看的公眾號,點擊下方卡片關注我,帶你全面認知房地產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