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美國國務院前蘇聯空間衝突特別調停大使的官員對《財經》記者解釋,正如俄羅斯發動攻擊之前警告的,美國和歐洲目前試圖採取最嚴苛的制裁措施,各方預期這將對普京和俄羅斯經濟帶來實質傷害
圖/法新
文|《財經》記者 蔡婷貽
編輯|郝洲
2月27日,俄羅斯在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進入第四天,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宣布,俄羅斯談判代表團已抵達白俄羅斯,「我們準備在戈梅利舉行談判」。不過,該提議遭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拒絕,他說烏克蘭代表團不會前往一個對自己國家發射導彈的國家,他建議會談在華沙、布達佩斯、布拉迪斯拉發、伊斯坦布爾或巴庫舉行。
在會談地點尚存爭議之際,軍事衝突仍在烏克蘭境內持續。聯合國初步統計顯示,至少15萬名烏克蘭公民已經離開烏克蘭境內,其中約10萬人進入波蘭,其他則分別進入匈牙利和摩爾多瓦。
俄羅斯軍隊經過數天攻擊仍未能順利控制首都基輔,不過已經進入了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支持烏克蘭的西方國家承諾的軍事援助開始陸續抵達,澳大利亞宣布將和歐洲國家一起提供致命武器,美國承諾的武器援助也將上路。
隨着衝突的持續升級,西方國家間的分歧漸漸彌合,德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首次對武器出口出現大幅態度轉變,同意對烏克蘭提供1000枚反坦克火箭筒和500枚地對空導彈。此前,德國也已同意荷蘭將原本由德國提供的400輛坦克轉給烏克蘭。
間接參戰
西方國家僅提供武器和援助,卻眼看烏克蘭軍隊孤軍奮戰、平民逃離本國,和美國過去直接參與或發動軍事攻擊的做法相比,令不少人感到困惑。
熟悉烏克蘭局勢的歐美學者指出,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國,而且美國和歐洲國家原本也不認為烏克蘭在未來幾年能真正加入北約,這局限了美國和北約成員國能介入戰爭的程度。
曾擔任美國國務院前蘇聯空間衝突特別調停大使的官員對《財經》記者指出,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支持始終是政治、經濟和情感,以及非常有限的軍事系統支持和交流」。在2月24日之前,美國能做的是公開情報、試圖通過警告扭轉普京進攻烏克蘭的決定,只是「這個策略失敗了」。
美國歷史上參與的軍事行動通常與美國利益直接相關,除了小布什因為「9·11事件」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1990年老布什協助科威特的海灣戰爭、克林頓在1995年介入了南斯拉夫內戰以及 2011年奧巴馬以人道主義為由加入的利比亞內戰則各有不同理由。
美國學者指出,烏克蘭並非美國鄰國、沒有美軍駐紮、沒有戰略儲備油,也不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更重要的是拜登對於美國介入他國戰爭始終相對謹慎。拜登在擔任參議員時,投票支持過1995年克林頓出兵南斯拉夫和2003年小布什出兵伊拉克的決定,但是自此以後他對出兵有所保留。在他擔任副總統時,他反對奧巴馬介入利比亞內戰,也反對奧巴馬對阿富汗增兵。擔任拜登外交幕僚多年的國務卿布林肯,也不認為軍事介入是美國維護國家利益的積極選項。
美國民眾和國會議員也不支持美國積極介入戰爭。根據美聯社2月24日委託民調顯示,只有26%受訪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扮演積極角色。國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和盧比奧(Marco Rubio)都公開反對美國出兵,盧比奧警告兩個核武大國的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
事實上,在接受美國電視台專訪時,拜登也表達了他對美國和俄羅斯對立可能失控的擔憂,「我們對抗的不是一個恐怖份子團伙,我們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這是非常嚴峻的形勢,而且隨時可能瞬間失控。」
制裁能否發揮作用
白宮和歐盟成員在2月22日俄軍進入頓巴斯地區「維和」後陸續宣布對俄羅斯的制裁,但是其速度和廣度卻遭到不少烏克蘭支持者的批評。
對於外界批評,白宮資深官員2月22日對記者的背景說明指出,美國和盟友的回應比2014年還要快且廣。「這是侵略的開端,也是回應的開端,如果普京選擇升級局勢,我們也會提高回應的力度,包括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我們目前尚未公開的相關做法。」該名官員解釋,「制裁是為了更高的目標——預防和威懾,我們希望能防止俄羅斯進一步大規模攻擊烏克蘭,控制主要城市,因為在類似情況下可能造成數萬人傷亡;同時,我們也希望能防止普京在烏克蘭建立傀儡政府。」
上述前國務院前蘇聯空間衝突特別調停大使對《財經》記者解釋,正如俄羅斯發動攻擊之前警告的,美國和歐洲目前試圖採取最嚴苛的制裁措施,各方預期這將對普京和俄羅斯經濟帶來實質傷害。
考量到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和軍事衝突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白宮官員也強調,美國為了避免普京將能源供給武器化,正尋求降低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美國計劃進一步協助歐洲從全球各地獲取天然氣供應,目前正整合產油國和石油消費國的供需平衡。
在軍事衝突未見趨緩的同時,美國和歐盟成員將持續研究如何對俄羅斯進一步制裁,同時,美國、英國和北約則持續討論如何間接對烏克蘭提供援助。
拜登在2月26日批准3.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他強調,美國接下來將對波羅的海三個國家送出更多軍事人員和設備,同時將持續對烏克蘭提供防衛性武器;同時他也警告,如果俄羅斯攻擊北約成員國,情況將隨之升溫,「如果他進入北約國家,我們將參與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