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前一天晚上沒睡好
第二天整個人都
不
太
好
臉色很差
頭暈眼花
胃不舒服
臟器混亂
明明只是沒睡好而已,為什麼人會這麼難受?
去年,一篇發表於 Molecular Cell 的新研究指出,不好好睡覺,體內神經細胞的 DNA 損傷將無法修復,日積月累,有可能造成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嚴重後果。

圖片來源:Molecular Cell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
「我體內的 DNA 好好的,
怎麼就需要修復了呢?」
DNA 非常脆弱
人類身體裡的 DNA 負責編碼基因,使得生命體能夠正常生存。
雖然我們體內的 DNA 雙螺旋結構十分穩定,但它非常脆弱。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會導致 DNA 損傷。比如,陽光中的紫外線,香煙中的有害物質,X 射線等。
除了外界的傷害,人類身體內部也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改變,這些改變,都會導致 DNA 損傷。比如體內的自由基會對 DNA 造成傷害,水和活性氧也會和 DNA 產生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你處於存活狀態,你的 DNA 就在受損。
有研究表明,在普通成年人體內,每個細胞的 DNA 每天至少要損傷一萬次以上。

DNA 的損傷,發生在身體各處,從皮膚表層到皮下組織,從大腦,到各個器官。
DNA 損傷如果不及時修復,將會導致嚴重後果。
短時間內的損傷可能導致細胞功能異常或者細胞死亡。
長期的 DNA 損傷積累就會使得身體出現一系列異常變化。因為染色體端粒在進行複製的過程這過程不斷被消耗,DNA 複製的完整性也會逐漸減弱,這一情況有可能導致細胞老化,發生在人體的表現就是——衰老。
很多女性產後為了照顧寶寶,導致長期睡眠不足,看起來會比同齡人更年長一些,多半有這個原因。
人類體內的 DNA 雙螺旋一直處於自我複製狀態。因此,一旦 DNA 受損後沒有及時得到修復,複製之後,我們就會得到一個新的同樣是損壞的 DNA。而這些損壞的 DNA 很有可能導致細胞轉化為癌細胞。
此外,腦內神經元 DNA 受損,還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也就是,你前一天沒睡好,第二天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長期沒睡好,可能會變得健忘。
那……有什麼方式可以修復 DNA 損傷嗎?
有。
睡覺是人體修復 DNA 的最好時間
首先,損傷的 DNA 可以被一種叫 Parp1 的蛋白能感知到。
Parp1 蛋白是一種 DNA 損傷的感知器和監測器,可以感知多種 DNA 損傷,並發出信號讓修理 DNA 損傷的蛋白到各自崗位上去開始工作。

Parp1 蛋白就像指揮官一樣,發現問題並發出任務讓小兵去解決。
體內的 DNA 是如何被修復的呢?
這就要從 DNA 的結構講起。
DNA 鏈由鹼基對構成,腺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A)與胸腺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T),鳥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G)與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C)兩兩組和。

當 DNA 在進行複製時,可能會出現鹼基配對錯誤,這時,只要把錯誤的核苷酸替換成對的,就可以了。

當人類暴露在一些有害環境中,比如,煙草霧,體內的鹼基就有可能會受損,這時候就需要把受損的核苷酸拿掉,並換上健康的核苷酸。

當人類過度暴露於紫外線照射下時,兩個相鄰的鹼基對的核苷酸可能會因為被「曬化了」而粘連在一起。

這個修復過程就比較複雜了,需要將這兩個被「曬化了」的核苷酸周圍大約 24 個核苷酸一起摘除,並替換成新的。

當你被比較強的射線照射時, DNA 有可能被攔腰斬斷。

比較強的射線是指 X 射線、伽馬射線等。但我們日常做檢查的射線量均有醫用標準,並不會造成 DNA 大規模斷裂,因此無需對檢查手段太過擔心。
一般來說,DNA 鏈斷裂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哪怕只是單鏈斷裂,都有可能造成細胞死亡。
有兩種方式可以修復 DNA 鏈斷裂,一種,是以另一條為模版,進行復刻。

另一種就比較粗暴了,直接將斷裂的兩端融合在一起。不過這種方式修復出來的 DNA 正確率較低,畢竟修復蛋白得無中生有,憑空給你變出一段 DNA 來。

修復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作,並非幾分鐘就能完成的。
在人類體內,修復蛋白時時刻刻都在努力工作着,不分晝夜。
最新的動物研究發現,在夜間睡眠過程中,Parp1 蛋白的表達水平比白天高很多。說明睡眠期間 DNA 的修復過程更加活躍。同時,提高 Parp1 蛋白的表達能延長動物的睡眠時長,進而使 DNA 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被修復,修復的完成度也會更高。
也就是說,當你在睡覺時,修復蛋白可以更好的修復 DNA。
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當你的睡眠時間小於 4 個小時時,體內的修復細胞幾乎無法對 DNA 的損傷進行修復。當你的優質睡眠能達到 6 個小時,才可以較好地修復 DNA 的損傷。而整個DNA修復的過程需要 8~9 個小時才行。
所以,只有當你擁有充足的睡眠時,才會在起床後感覺到神清氣爽。每天醒來的 2~3 小時內,是你這一天體內健康 DNA 占比最高的時候。
如果有時間可以多睡一會兒、早睡一會兒的話,就趕緊睡吧,不然,你的 DNA 就要死傷遍地了!

俗話說得好「晚上睡得少,上班易被炒」。
要是睡眠不足,DNA 的損傷可是會積累的,這樣就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症狀發生,這不只包括白天沒精力,更容易打瞌睡,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神經元 DNA 損傷導致記憶力下降
消化系統細胞 DNA 損傷導致不正常代謝
生殖系統 DNA 損傷導致生育系統問題
心臟細胞 DNA 損傷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
……
不過,只要得到充足的睡眠,大部分短期的 DNA 損傷都可以被修復,但長期的 DNA 損傷積累很難逆轉。當 DNA 損傷到一定程度時,細胞就會啟動死亡程序,或者轉變成癌細胞。
因此,每當你在深夜抱着手機紅着眼,遲遲不願意入睡時,想想體內正在損傷的 DNA,想想那些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而死亡的細胞,想想不舍晝夜為你加班加點努力織補的修復蛋白。
今晚開始,提前放下手機,選擇一個你喜歡的睡前儀式,比如,泡個腳、讀一章喜歡的書、聽一會兒播客……
當困意來襲時,就,睡個好覺吧~
本文合作專家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Visconti R, Grieco D. New insights on oxidative stress in cancer[J]. Curr Opin Drug Discov Devel. 2009 Mar;12(2):240-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333869/
[2] Reuter S, Gupta SC, Chaturvedi MM, Aggarwal BB.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how are they linked?[J] Free Radic Biol Med. 2010 Dec 1;49(11):1603-1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840865/
[3] Perrone S, Lotti F, Geronzi U, Guidoni E, Longini M, Buonocore G. Oxidative Stress in Cancer-Prone Genetic Diseases in Pediatric Age: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J].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6;2016:478242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239251/
[4] Vignard J, Mirey G, Salles B. Ionizing-radiation induced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a direct and indirect lighting up[J]. Radiother Oncol. 2013 Sep;108(3):362-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849169/
[5] Kiefer J. (2007) Effect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DNA[J]. In: Obe G., Vijayalaxmi (eds)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https://doi.org/10.1007/978-3-540-71414-9_3
[6] Wyatt MD, Pittman DL. Methylating agents and DNA repair responses: Methylated bases and sources of strand breaks[J]. Chem Res Toxicol. 2006 Dec;19(12):1580-9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173371/
[7] Bouwman P, Jonkers J. The effects of deregulated DNA damage signalling on cancer chemotherapy response and resistance[J]. Nat Rev Cancer. 2012 Sep;12(9):587-9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918414/
[8] Ghosal G, Chen J. DNA damage tolerance: a double-edged sword guarding the genome[J]. Transl Cancer Res. 2013;2(3):107-12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058901/
[9] McNeely T, Leone M, Yanai H, Beerman I. DNA damage in aging, the stem cell perspective[J]. Hum Genet. 2020 Mar;139(3):309-33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324975/
[10] Chatterjee N, Walker GC. Mechanisms of DNA damage, repair, and mutagenesis[J]. Environ Mol Mutagen. 2017 Jun;58(5):235-263.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485537/
[11] Zada D, Bronshtein I, Lerer-Goldshtein T, Garini Y, Appelbaum L. Sleep increases chromosome dynamics to enable reduction of accumulating DNA damage in single neurons[J]. Nat Commun. 2019 Mar 5;10(1):89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837464/
[12] Zada D, Sela Y, Matosevich N, Monsonego A, Lerer-Goldshtein T, Nir Y, Appelbaum L. Parp1 promotes sleep, which enhances DNA repair in neurons[J]. Mol Cell. 2021 Nov 12:S1097-2765(21)00933-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98058/
[13] Jackson SP, Bartek J. The DNA-damage response in human biology and disease[J]. Nature. 2009 Oct 22;461(7267):1071-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847258/
策劃製作
策劃:維克羊 | 監製:Feidi
插畫:壯壯 |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丁香醫生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