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全部為第二批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4日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他們全部為第二批航天員。

其中,陳冬參加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劉洋參加過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蔡旭哲是首次飛行。

按計劃,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將迎來空間站兩個實驗艙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並與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於12月返回東風着陸場。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於5日上午發射


經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5日10時44分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即將開始推進劑加注。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4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的。

林西強介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任務主要目的為: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完成空間站艙內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進行日常維護維修等相關工作。

按計劃,神舟十四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三號、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

目前,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三號、天舟四號組合體狀態和各項設備工作正常,具備交會對接與航天員進駐條件。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產品質量受控,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中國空間站將再添「明星」部件機械臂


機械臂是空間站的「明星」部件之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4日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後續發射的問天實驗艙將配置一個小機械臂。空間站配置的大小兩個機械臂,分工各有側重,又相互配合,可滿足空間站任務的需求。

與已隨天和核心艙入軌工作的大機械臂相比,小機械臂有着以下3方面突出的特點:一是更加精巧,小機械臂的重量和長度均約為大臂的一半,負載能力約為大臂的八分之一,相應的目標適配器也更加輕巧,小臂的運動和操控靈活。二是更加精準,小臂的末端定位精度更高,位置精度、姿態精度優於大臂,能夠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細操作。三是可與大臂級聯工作,也就是小機械臂可被大機械臂抓取形成組合機械臂,艙外作業覆蓋範圍更廣,通過大範圍轉移滿足去往不同位置進行精細作業的需求。

林西強在介紹小機械臂擔負的任務時說,首先,與大機械臂相似,小機械臂通過目標適配器連接分離切換,可實現獨立艙外爬行,完成航天員出艙活動支持、艙外狀態檢查等任務。其次,小機械臂可發揮自身精巧、精準的特點,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各類載荷和平台設備的艙外安裝、維護和照料等精細操作。小機械臂還可通過組合臂轉接件實現與大機械臂的級聯組合,實現航天員和載荷的大範圍作業,如後續需要在艙外安裝的設備,可以通過貨運飛船上行至夢天艙的貨物氣閘艙,通過組合臂的抓取和轉移,完成在艙外載荷平台上的安裝。此外,大小機械臂可協同開展艙外操作任務,還能完成互巡互檢的自身維護工作,有效提高了機械臂系統的可靠性。

來源:新華視點

編輯:高芳芳

校對:何玉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