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到2022年6月4日,打了幾個月的俄烏戰爭幾經變折,大局已定。

現在每天新聞里的俄烏戰爭,已經變得俗不可耐,跟肥皂劇一樣以每天推進100米的速度發展,看得吃瓜群眾心急火燎,遲遲等不來大結局。

有些讀者說你的俄烏戰爭的預測怎麼有誤?比你寫第一篇文章分析戰情,打得久得多。

這裡必須說一下,預測戰爭走向有誤屬於正常情況,預測戰爭完全正確,那簡直見了鬼了。

就連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都多次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他不知道戰爭走向哪裡,不知道戰爭幾時結束,他這樣的大人物都難以預測,你讓遠在萬里之外的一個中國自媒體做預測,也太為難人了。

我又不是天天守在普京旁邊聽他開會,我怎麼預測?

還有,我們儘量使用「推測」這個詞,根據手裡頭現有的資料做推測,而不使用「預測」這個詞,我已經在多篇文章里說過,我又不是神棍,不做預測,頂天了做推測,而且測得準確度相當不好看。

作為一個離戰場十萬八千里的自媒體,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已發生的情況,儘量客觀的、通俗而明白地講給讀者聽,這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強行要我們做預測,故意把你的推測改成預測,是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故意給你挖坑讓你跳。

就是拿來做推測的資料,也是在不斷刷新的,一拿到新的資料,我們就得重新下判斷。

比如最早期美國不停地預測俄羅斯哪天會打烏克蘭,以及俄羅斯大縱深大包圍的打法,看得所有人都一頭霧水,這事直到4月底的時候才公布原因。

原來俄烏戰爭前,普京看到烏克蘭各級官員腐敗不堪,就叫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下屬第五局拿錢去收買烏克蘭軍隊高官,複製2003年美國花30億美元,賄賂伊拉克500名高級軍官的方案。

當年伊拉克每個師長都收了1000萬美元,並得到了全家可以移民美國、或在新政府任職的承諾,伊拉克上上下下,被區區30億美元給滲透光了,國防部長、巴格達城防司令等都收了幾千萬美元,個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最後美軍在幹掉伊軍唯一抵抗的麥地那師後,僅以死亡一百多人的代價,散步旅遊般拿下了伊拉克。

普京覺得這樣很好啊,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第五局你們把錢拿好,去賄賂烏克蘭軍官,我們也要散步旅遊拿下烏克蘭。

第五局一共150人,話事人叫貝塞達,副手叫博柳赫,這倆哥們一看好傢夥,幾十億美元呢,花出去都是現金,還不用開發票,這事好辦,這哥倆就直接把錢給吞了,為了防止事情敗露,就拉整個部門的人下水,給所有下屬都分了錢,領導拿大頭,部門拿小頭,再擬了一份虛假的受賄名單,上報給普京,說誰誰誰收了我們多少錢,答應幫我們做什麼之類。

烏克蘭軍隊就跟當年的伊拉克軍隊一樣被我們掏空了,我們大軍一到,一星期就能吃下烏克蘭,保證個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2021年年底,普京開了個秘密會議,說準備對烏克蘭搞軍事行動,他們上上下下都被我們第五局的同志搞定了,我們大軍開過去接收各城市就行。

第五局的同志,都是好同志啊。

貝塞達和博柳赫嚇哭了都,沒想到吹牛皮吹出這麼大代價,為了阻止普京的計劃,防止貪污的事情敗露,他們只好向CIA主動賣情報,迫使普京改主意。

大家還記得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美國屢次很有信心的,提前預測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時間嗎?還記得普京在眾人面前質問情報頭子的尷尬鏡頭嗎?

原來一切的原因都是貝塞達和博柳赫搞出來的。

在俄軍總參謀部的計劃里,他們就不是去烏克蘭打硬仗的,前線20萬軍隊,最早只有6-8萬人衝去跟烏克蘭20萬大軍對陣,是打算收繳一下武器就可以維護治安了。

我現在還記得,俄軍早先進攻哈爾科夫時,被烏軍繳獲一批物資,裡頭連警察的裝備都配齊了,當時我打破頭也想不通是怎麼回事,原來關卡在這裡頭。

俄烏衝突一開打,頑強抵抗的烏軍把普京都打懵了:這情況怎麼不對啊,不是說好拿錢辦事的嗎?

難道我出身情報部門的普京大帝,居然給情報部門忽悠了?

一查,原來是第五局真把錢給吞了,普京一怒之下,以貪腐、瀆職、泄密罪將第五局領導全給逮了,150號人全部清洗掉,以俄熊這爆脾氣,貝塞達和博柳赫肯定要吃槍子了。

這事是美國情報部門告訴了英國的同事,英國的同事又賣給了英國的《泰晤士報》等媒體,才慢慢傳到市面上的,俄羅斯官方到現在打死不認。

所以俄烏戰事一開,連普京都一臉懵,無法預測後面會發生什麼事,你叫一個自媒體去預測......

你跺你也麻。

戰事已開,已經下不了台了,虧得俄軍跟烏軍的代差很大,經過一番調整,新主帥德沃爾尼科夫換了打法,俄軍通過陣地戰寸寸逼近,少上坦克和飛機,用步兵和大炮開路,從東部和南部,一點一點蠶食烏軍的陣地,把局面穩住了。

綜合各個媒體的信息來看,俄軍現在彈藥充足,軍隊傷亡損耗低到可以忽略,烏軍這邊應該是每天被大炮轟死震死100人左右(這個數據一直沒有非常準確的統計),受傷另計,烏克蘭這邊長久下去是無法拼消耗的。

全虧家底厚,要不俄軍這次,差點被情報部門弄翻車了。

因為北約給烏克蘭開了衛星情報系統,能隨時看到俄軍動向,俄軍機動戰沒法打,就祭出了陣地戰,烏軍才被壓製得緩緩敗退,烏克蘭軍隊打得也挺英勇的,平原對陣俄羅斯,拿人命一層層去守陣地,打得一點都不慫。

但兩國國力差距巨大,現在這種戰況,只是國力的正常折射,俄羅斯打穩一點,只要北約不下場,基本勝券在握。

真正的勝負手,其實發生在戰場外,是俄羅斯對抗歐美的金融戰。

美國主導這場金融戰爭的,是76歲的白髮財長耶倫;俄羅斯主導這場金融戰爭的,是59歲的小個子女人、聯邦銀行行長納比烏琳娜(Elvira Nabiullina)。

金融戰在兩個女人的指揮下進行。

耶倫大家都熟,就是天天在電視上,催拜登降低中國稅收的那位,納比烏琳娜大家就很陌生了,要簡單介紹一下。

納比烏琳娜出生在普通家庭,老爸是一名司機,老媽是工人,她從小就是讀書天才,以高分考入莫斯科大學經濟系,成為全系學霸,拿獎學金拿到手軟,並在這裡嫁給了自己的經濟理論學老師。

她的學問,主要師從經濟學家亞辛教授,亞辛做過葉利欽時代的經濟部長,是他將納比烏琳娜帶入政壇,1990年入職蘇聯科學聯盟經管會,之後一直在俄羅斯經濟部混,職場路線穩健,2000年普京做總統時,她就做到了經濟發展和貿易部副部長,2013年開始打理俄羅斯央行。

俄烏衝突發生後,耶倫出招,美國第一時間凍結了俄羅斯3000億黃金和美元外匯儲備(還剩3400億),阻止部分俄金融機構通過美國金融系統處理付款等交易,撤離美資企業,凍結盧布外匯市場。

盧布匯率遭到毀滅性打擊,最低時暴跌85%。

打戰是全世界最燒錢的項目,要是沒錢,俄羅斯還打個毛。

納比烏琳娜的應對是停止股市匯市交易,股市重開後也只准買不准賣,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煤炭、糧食的不友好國家,必須在俄羅斯銀行開設盧布賬號,並使用盧布支付購買(重點),還放開地下進口商品市場,解決國內商品供給。

最後,宣布3月28至6月30日,以每克5000盧布的固定價格購買黃金,將盧布與黃金掛鈎,打破了對銀行流動的限制性。

納比烏琳娜的應對開始後,俄烏前線的戰事還稍停了好幾天,一直眼看到盧布開始回漲,普京才長長舒了一口氣,重新動手。

糧草有望,繼續開打。

盧布之後一路回漲200%,現在比2022開年時還上漲了20%,納比烏琳娜甚至要出措施阻止盧布再漲下去。

俄羅斯匯市和股市,全部得以保全。

第一輪過招兩個月,耶倫完敗於納比烏琳娜。

納比烏琳娜能贏第一回,是因為歐洲國家真的需要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具體原因我以前寫過了,這裡就不重複放數據了。

這是俄羅斯的國家天賦,是俄羅斯打不垮的重要原因,其他國家沒法這麼玩。

根據彭博社的預測,俄羅斯2022年將從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獲得2850億美元,每天可以賺8億美元,比去年還高20%。

俄軍現在每天的開銷,大概剛好是9億美元。(海外軍網SOFREP推算)

連美國都在大量買入俄羅斯石油,3月份一個月,美國買了1782.5萬桶石油,比2月增加了8.6%,比1月增長103%,俄羅斯從美國第九大原油供應國,攀升到第六大。

個個嘴上說不要,個個身體很誠實。

輸掉第一輪的耶倫,開始主導第二輪的金融戰。

說起來也簡單,就兩步。

第一是讓歐盟不要再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第二是請中東土豪們增產,打俄羅斯的油價,搶俄羅斯的市場。

歐盟6月3號公布了第六輪對俄羅斯制裁措施,包括石油禁運、制裁俄油輪、銀行、媒體等等。

只有石油禁運比較新鮮重要,其它都是老調重彈,俄羅斯人看都懶得看,麻了。

歐盟30%的進口石油來自俄羅斯,去年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共價值710億歐元,三分之二走海路,三分之一走管道,歐盟打算6個月內停止購買俄羅斯海運石油,走管道的暫時豁免,到2022年底,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減少90%。

為什麼走管道的要豁免呢?

因為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三國是歐盟內陸國,沒有海港,不能通過油輪運輸石油,只能依靠蘇聯時期建的德魯日巴輸油管道,這條管道北線到達德國和波蘭,南線到達斯匈捷等國,比如斯洛伐克,92%的石油來自俄羅斯,匈牙利60%的石油和8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禁運這幾個國家就不要生活了,所以只能豁免。

歐盟對俄羅斯每年還進口其40%的天然氣,20%的煤炭,這些怎麼沒反應?

也是要禁的,5月3號的時候歐盟開會,負責能源的歐盟話事人西姆松,就表示要制裁俄羅斯的天然氣。

但是天然氣的運輸和儲存比石油要更複雜,歐盟內部現在還在激烈討論,大概會在第七輪對俄羅斯制裁措施中宣布。

歐盟各國趁着制裁還沒開始,瘋狂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5月俄羅斯賣了6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歐洲5月份天然氣進口量達到了108億立方米,也創下歷史紀錄。

2021年,歐盟一共花了620億歐元,因為納比烏琳娜的金融策略,天然氣價格大漲,預計2022年,歐盟要花1000億歐元找俄羅斯買天然氣。

如果這筆費用全部從俄羅斯的賬單上劃掉,那就得找美國買天然氣,不過美國LNG天然氣的價格,比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價格,貴4倍。

我也以為我打錯字了,又查了一下,確實是4倍,2018年奧地利總統見普京時,就說美國LNG天然氣是俄羅斯管道的三倍,「傻子才用美國液化氣。」

2022年1月,波蘭出口公司的數據,顯示歐盟進口美國的LNG天然氣,價格是俄羅斯管道氣的5倍。

4倍是行情價啦,灑灑水啦。

俄烏戰爭現在怎麼看,都感覺是在坑歐盟,往死里坑啊親。

俄羅斯要是減少了對歐盟的能源出口,他經濟會崩嗎?耶倫的妙計會成功嗎?

不會。

歐盟將三分之二的石油禁掉,俄羅斯一年少賺100億美元,將天然氣全部幹掉(不可能,有些國家買不起美國的天然氣),俄羅斯一年少賺600億歐元。

俄羅斯2022年能源總出口金額預計是2700億美元,全部砍掉,也沒有動俄羅斯能源財源的五分之一。

而且俄羅斯可以找新買家,平掉歐洲的賬。

2021年,俄羅斯的天然氣產量是5148億立方米,對外出口一共1851億立方米,其中大部分送到了歐洲,中國只有380億方立方米,大不了調配一下出口國。

還有個東方超級大國印度,正在瘋狂購買俄羅斯石油。

數據極其誇張。

2022年3月,印度購買了俄羅斯300萬桶石油,4月是720萬桶,5月是2400萬桶,6月預計是2800萬桶。(消息來源:Refinitiv Eikon)

這個數據簡直駭人聽聞。

印度之所以大筆買入,據說是俄羅斯石油在亞洲的轉手價格,比布倫特石油期貨價格,低了約34美元一桶。

也不知道印度是買了石油自己用,還是又轉手賣給了歐盟各國,反正印度又贏麻了。

歐美各國紛紛指責印度發國難財,但印度外交部長在布拉迪斯拉發論壇上振振有詞:

我們不是派人特意去買俄羅斯石油,我們只是派人去買市場上買石油,買最好的石油!

滾刀肉遇到滾刀肉,誰能拿印度有辦法?

叫歐盟不買的計謀現在看起來行不通,但那中東土豪們增產,像1980年代那樣打擊俄羅斯油價,行不行得通呢?

6月最新的消息是,OPEC在美國示意下開始增產,6月增產43.2萬桶每天,7-8月增產64.8萬桶每天。

OPEC每天的產能是2800萬桶左右,他增長43萬桶一天,他幾個意思?

就是油價這麼高,他想多賺錢的意思,誰捨得加大產量打擊油價啊,能多賺一天是一天啦親。

你看不到阿美石油市值又超蘋果了嗎?沒有俄烏衝突,沙特人哪裡有這麼美好的生活,神經病啊砸自己的飯碗增產。

拜登現在急得,已經宣布7月將訪問沙特,要求沙特增產。

不過2022年的美國,真的不是1980年的美國了,小弟們真的不聽話了。

今年3月初,拜登主動打電話給沙特,要求溝通溝通石油問題,但通話請求被拒絕了。

沙特王室特別痛恨拜登,因為拜登在2018年因卡舒吉事件接受採訪時,說沙特是「賤民國家」,承諾自己上台後要讓沙特王室成為「社會棄兒」。

沙特人早把這事記在小本本上了,穆斯林報仇,四年不晚嘛。

從現在的局面看,耶倫在第二輪對壘中,極有可能,又會輸給納比烏琳娜,畢竟兩條路現在都走不通的樣子。

只要俄羅斯財源通暢,俄烏戰爭俄羅斯就肯定打得贏,他軍事上占上風,財源上占上風,除非自己作死,不贏沒可能。

俄烏戰爭的勝負手,還牢牢握在納比烏琳娜的手裡。

最後說一句,美國現在對小弟的控制力好像變弱了,1980年代的沙特,是多麼配合美國搞死蘇聯啊,今天拜登居然要做小人,求着沙特為他們辦事了。

而《阿拉伯新聞報》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其中幾乎一半來自海合會國家。

「海灣國家正張開雙臂,擁抱與中國的經濟關係。」

(寫了一整天,寫吐了,不想檢查錯別字,將就着看吧)

-------------------------------------------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盧克文2021作品集錦↓

----------------------------------------------

在我的知識星球,能看到




每日時政深度點評,了解國家大事,看透國際風雲變幻


財經股評,從宏觀視角讀懂股市變化本質,掌握市場規律


分享我的觀點和見解

2019年,從《文在寅的復仇》,有幾百萬讀者關注我們,我在文章裡帶大家解析了當今國際局勢和中國的崛起之路。

如今,有28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邏輯和本質規律。

掃碼加入
28000+人都在盧克文工作室
看國際風雲詭譎,時事變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