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日金曲::柏松 - 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 經合組織:2021年11月,成員國區域通脹率達到5.8%,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2%,是1996年5月以來的最高值。其中,美國通脹率為6.8%,是1982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歐元區通脹率為4.9%,低於經合組織成員國區域整體水平。

► 新華網: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顯示,2021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地中海、北大西洋、南大洋、北太平洋海區溫度均創歷史新高。全球變暖90%以上的熱量儲存在海洋中,需要充分將海洋變暖的影響納入氣候風險評估、氣候影響和應對當中。

► 乘聯會:原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輛,現調整到550萬輛以上,滲透率達到25%左右。2022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大部分新能源車型銷量不會受到補貼退坡明顯影響。隨着新能源產業鏈的規模翻倍提升,降成本能力提升,由此預期2022年年末的新能源車增量很強。政策補貼的力度穩定,必然推進2022年的中國新能源車銷售總量暴增,繼續保持世界50%以上份額的超強領軍地位。

宏觀經濟

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貿運行基礎並不牢固。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做好跨周期調節,助企紓困特別是扶持中小微外貿企業,努力保訂單、穩預期,促進外貿平穩發展。《意見》從四個方面共提出15條政策措施,包括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進一步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緩解國際物流等外貿供應鏈壓力和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等。

2、證券時報:截至1月10日,今年多地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開工,總投資規模超過3萬億元。2022年地方推動「基建投資」發力穩增長的重點漸次清晰,水利、交通、能源和互聯網新基建等被多次提及。專家稱,今年的重大項目準備時間早,在財政提供充足資金的支持下,有望助力基建投資企穩回升。

3、世界衛生組織:截至2022年的第一周,歐洲新報告的新冠確診病例超過700萬例,在兩周內增加了一倍多。預計在未來六到八周內,超過一半的歐洲人口將感染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

4、美聯儲博斯蒂克:由於通脹偏高且經濟復甦強勁,美聯儲今年將至少需要加息三次,最快從3月開始,同時也有必要迅速縮減美聯儲資產持倉,藉以將金融體系內過多的現金抽離。不認為新一波疫情爆發將會拖累復甦,而是更有可能使通脹加劇,導致2022年有必要第四次加息25個基點,而不是放慢腳步並讓美聯儲有喘息空間。

地產動態

1、住建部: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務等政策支持力度,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十四五」期間,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同時,繼續做好公租房保障,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

2、深房中協:2021年,全深圳二手房網簽(含自助)44375套,相比2020年超12萬套的網簽量,下降幅度達到63.1%,創下新低,更是自2007年以來二手房網簽量首次低於新房成交量。另有消息稱,深圳2022年首個新盤遇冷,開盤10天僅認購一套。

3、中證報:目前杭州房貸額度緊張程度有所緩解,放款周期在1個月左右,商業銀行房貸利率全面回落到6%以下。以學區房為代表的高價二手房成交出現了些許暖意,備受關注的新房「萬人搖號」現象出現了明顯緩解,中籤率回歸高位。

股市盤點

市場

1、周二,上證指數報3567.44點,下跌0.73%,成交額4413.01億。深證成指報14223.35點,下跌1.27%,成交額6144.38億。創業板指報3056.15點,下跌1.28%,成交額2346.45億。兩市合計成交10557.39億。盤面上,新冠檢測、醫藥商業、磷化工、中藥、冰雪產業、三胎概念等板塊漲幅前列。數字貨幣、豬肉、元宇宙、大基金持股、國產航母等板塊跌幅居前。

2、周二,恒生指數跌0.03%,報23739.06點。國企指數漲0.04%,報8369.01點。北向資金當日淨賣出40.26億。

3、截至1月1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83家,當日無新增。總市值2568.31億元,成交金額15.66億元。

4、兩市融資餘額:截至1月10日,上交所融資餘額報8968.7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0.61億元;深交所融資餘額報8076.6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7.75億元;兩市合計17045.3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8.36億元。

5、海通證券:近期市場弱勢調整延續,短期調整可能拉長。從目前趨勢來看,下行趨勢仍在延續,短期市場或繼續下探尋找技術支撐。在當前弱勢格局下,建議投資者控制好手中倉位,做好短期防禦,把握市場結構性低吸高拋。板塊上,關注金融、農業、消費、科技等行業結構性機會,同時關注年報業績超預期的投資機會。

6、港交所:2021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667億港元,同比上升29%;2021年的總集資金額為7707億元,同比上升3%。

7、經濟日報:分析上市公司濫用停復牌的行為,其根源是大股東和管理層忽視法律權威,輕視投資者權益,投機行為突出,同時還有懲戒力度不足的緣故。對上市公司而言,要嚴格守法,不搞「躲跌」式停牌,不為忽悠股價而停牌;還須練好信息披露內功,有效防止市場傳言及由傳言引起的股價異動。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要格外關注那些濫用停復牌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保持應有警惕。

公告

8、華昌化工:預計2021年淨利潤16億元-17億元,同比增長776.08%-830.84%。上年同期經營業績基數較小,報告期產品價格上漲。

9、藏格礦業:預計2021年淨利為14億元-14.5億元,同比增511.65%-533.5%。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氯化鉀銷售價格同比有所上升,二級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鋰業有限公司碳酸鋰銷量及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上升。

10、合盛硅業:預計2021年淨利潤85億-87億元,同比增長505.28%-519.52%。主營產品工業硅、有機硅行業迎來強景氣周期,年內實現產銷兩旺。

11、包鋼股份:預計2021年淨利潤24.4億-36.5億元,同比增長501.05%-799.11%。報告期內鋼材和稀土價格同比上漲。

12、卓勝微:預計2021年歸母淨利潤20.50億元-21.57億元,同比增長91.09%-101.06%。受益於5G通信技術發展催生的射頻前端產品市場增量需求,經營業績較上年顯著增長。新產品接收端射頻模組產品,在客戶端快速上量並持續滲透,推動業務穩步發展。

異動

13、安旭生物(4連板):發布異動公告。經自查,近日有關報道提及其對公司進行實地探訪。招臨時工和實習生屬於經營正常需求,未發生重大變化。此外,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抗原自測試劑產品和新型冠狀病毒抗原鼻腔檢測試劑(自測)近期獲得歐盟CE認證,獲證時間相對較晚。

14、深交所:就中青寶0元收購保爾利德51%股權相關事項下發關注函,要求詳細說明保爾利德有希望成為UGC平台先驅者的表述依據,是否存在偏離實際情況。詳細說明在本次信息披露中披露公司擬將標的公司改名與元宇宙相關名稱的原因,並結合前述問題的回覆說明是否存在故意製造熱點、噱頭等情形。

財富聚焦

1、中金公司:近年來,隨着市場、資金、人才、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驅動,國內IC光刻膠及原材料廠商日益增多,國產高端IC光刻膠突破在望。隨着國內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以及對國產核心半導體材料的重視,國內部分公司在KrF、ArF等高端IC光刻膠領域不斷突破,將來有望改變全球光刻膠產業供給格局。

2、上證報:近日,投資人的一封聯名舉報信,將私募業淨值披露的「灰色地帶」再次暴露在公眾視野。據悉,諸多私募管理人在第三方平台「報喜不報憂」,產品回撤較大時往往直接停止淨值更新,防止投資人因恐慌而贖回產品。在第三方平台的淨值展示、路演推介等方面,私募管理人確實存在一定的虛報、瞞報空間,可能對投資人造成一定的誤導。

行業觀察

1、公安部:2021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5億輛,其中汽車3.0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81億人。全國新註冊登記機動車3674萬輛。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0%,扣除報廢註銷量同比增長59.25%。

2、中經網:當前,在全國7.5億就業人員中,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達5800萬人。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歷史欠賬較多,社會上還是存在「重學歷輕能力」的偏見,「藍領」變「金領」的進階之路並不順暢。擴大激勵保障,拓展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不斷提升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重視和關注,都是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3、央視財經:作為春節消費市場上民眾備貨的主力產品之一,往年春節前後,蛋價往往呈上漲趨勢,但今年不一樣,北京雞蛋價格小幅下調,批發價每斤降0.6元,有些地方一顆蛋不到1元。業內稱,春節後雞蛋價格還將回落,但由於今年整體存欄較低,大幅回落將不會出現。

4、央視財經:春節前通常是豬肉的消費旺季,今年的行情卻有旺季不旺、價格走低的特點。2022年第一周全國豬肉價格每公斤27.71元,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47.7%,已經是連續5周下降。目前生豬存欄高,屠宰量大;隨着節日將至,肉類食品公司也將加大投放,春節期間豬肉供應充足。

5、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到2025年,水旱災害防禦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共八方面重點任務,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加強重大水資源工程建設,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加強水土保持和河湖整治,加強農業農村水利建設,加強智慧水利建設,加強水利重點領域改革,加強水利管理。

6、經濟日報:2021年,韓國承接的新船訂單量為1744萬修正總噸(CGT),創8年新高,同比增長了112%。儘管在訂單總量上落後於中國,位列世界次席,但在高附加值船舶和綠色能源船舶訂單量方面穩居世界首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稱,韓國造船產業已走出低迷。

公司要聞

1、大眾中國CEO馮思瀚:受芯片短缺影響,2021年大眾中國在華實現交付330萬輛,同比下降14%。上汽大眾12月銷售約13.66萬輛,同比下降13.29%,全年累計銷售124.20萬輛,同比下降17.50%。

2、五菱汽車:2021年,累計實銷達176萬輛,同比增長13.5%,位居民族品牌單一車企銷量第一。五菱品牌實銷144.9萬輛,同比增長17%;GSEV產品銷售45.2萬輛,同比增長160%;海外市場實現整車及散件出口14.6萬套,同比增長88%,創歷史新高。

3、蘋果:自2008年App Store推出以來,開發者們通過出售數字產品與服務獲得了超過2600億美元的收入。機構稱,蘋果正研發的元宇宙頭戴裝置運算力領先競爭對手的產品約2–3年。

環球視野

1、日本:1月11日,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為防止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擴散,截至2月底前,日本仍大致上維持目前的入境規則,即原則上禁止外國人新入境。

2、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跌0.52%,報2277點。

金融數據

國內

1、新三板:1月11日,合計掛牌6932家公司,當日無新增,成交金額5.11億。三板成指報1136.72,跌0.16%,成交額3.45億。

2、國內商品期貨:截至1月11日下午收盤,走勢分化,不鏽鋼、純鹼主力合約漲超4%,滬鎳漲超3%,鐵礦漲超2%,滬銀、熱卷、玻璃、20號膠漲超1%。動力煤、甲醇跌超3%,乙二醇、紙漿跌超2%,LPG、燃油跌超1%。

3、國債: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S2203上行0.03%,至101.075;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2203上行0.08%,至101.690;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2203上行0.11%,至100.690。10年期國債利率跌2.00BP,至2.77%;10年期國開債利率跌0.26BP,至3.07%。

4、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1月11日,原油期貨主力合約2203,以505.9元/桶收盤,下跌4.1元,跌幅為0.80%。主力合約成交91261手,持倉量增加3645手至40219手。全部合約成交148909手,持倉量減少1332手至66381手。

5、央行:周二,開展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00億元逆回購到期。

6、Shibor:隔夜報1.9840%,上漲10.60個基點。7天報2.1310%,上漲3.80個基點。3個月報2.5000%,無漲跌。

7、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6.3718,無漲跌,人民幣中間價報6.3684,跌0.0487%。NDF:3個月報6.4170,6個月報6.4540,1年報6.5185,2年報6.6415。

8、上海環交所:1月1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26612噸,成交額153.07萬元,收盤價57.52元/噸,跌1.3%。

國外

9、亞洲:日經225指數跌0.9%,報28222.48點。韓國KOSPI指數漲0.02%,報2927.38點。

10、美股:納指收漲1.41%,報15153.45點;道指收漲0.51%,報36252.02點;標普500指數收漲0.92%,報4713.07點。

11、歐洲:英國富時100收漲0.62%,報7491.37點;德國DAX30收漲1.10%,報15941.81點;法國CAC40收漲0.95%,報7183.38點。

12、黃金: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漲1.1%,報1818.50美元/盎司。

13、原油:WTI 2月原油期貨收漲3.82%,報81.2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收漲3.6%,報83.77美元/桶。

·創新藥·

► 證券時報:2021年,共有19家創新藥企業成功登陸港股和A股市場,登陸資本市場的創新藥企業數量為歷年之最。喜的是19家小型創新藥企成功上市,悲的是為數不少創新藥新股破發。在醫改政策的促進和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中國創新藥發展將躍上新台階。隨着越來越多創新藥企業步入研發後期,其中注重源頭創新和差異化競爭能力的創新藥企業更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 華創證券:國內創新藥市場有望逐漸從beta向alpha轉換。歐美創新藥投資表現為事件驅動,產品為王,尋找alpha;而國內創新藥現階段以仿製藥為主,分析的核心是「量價博弈」,講究賽道執行力。經歷過去幾年的產業塑形、市場起伏,國內創新藥市場有望逐漸回歸本質,更加重視公司估值,重新審視新藥真正的商業價值,能不能兌現EPS回報,尋找創新alpha。

► 國泰君安:中國創新藥才剛剛起步,正進入大浪淘沙期階段。看好有原始創新能力、對技術平台、靶點做紮實基礎研究的公司;在自研基礎上,靈活採用多個模式手段拓寬管線的公司;用邊際思維做創新,在臨床獲益上有突破的公司;商業化階段有醫保加持/銷售團隊布局完善的公司。2022年有望成為中國創新藥多年累積後、在海外開花結果的驗證之年,開啟國際化發展的元年。

► 中泰證券:2022年看好「創新前沿、中國製造」。創新仍舊是最重要的方向,更為重視創新出海、產業鏈布局。中國的創新藥仍然是立足國內,面向海外,基本盤仍舊更多在國內市場,最為悲觀情況下對業務的實際影響較為有限。綜上來看,中美貿易關係對生物醫藥產業的遠期影響較為有限,短期調整提供了良好布局機會,看好創新藥龍頭及biotech。


今日分享

往事不回頭,未來不將就,酸甜苦辣自己嘗,喜怒哀樂自己扛,願你眼中總有光芒,願你活成你想要的模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