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快遞櫃在小區、寫字樓附近隨處可見,其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非常便捷,但問題也來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發現,快遞員不再送貨上門了。快樂「買買買」,犯愁「收收收」,快遞不能送貨上門引發的糾紛事件越來越多。針對快遞行業中的這些現象,國家要出手了!1月7日,國家郵政局《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公開向單位、個人徵求意見,其中明確:未經用戶同意以代為確認收到快件或者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通報批評,並可處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此消息一出,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一些人紛紛點讚支持,認為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網購更便捷,快遞更安全,「老大難」問題終於有望解決。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此舉存在隱患問題,在如今電商盛行的時代下,快遞公司與之適配的人工、場地、包裝材料、設備以及運輸等成本不斷攀升,送貨上門是在用「拼多多」的價格去享受「順豐」的福利,不能一味地以罰代管,傷了快遞員的心。快遞該不該送貨上門?這是一個被熱議很久的話題。一方面,消費者希望享受到更優質更全面的服務;另一方面,快遞行業競爭大,快遞員送貨壓力重,很難「面面俱到」,最近幾年體驗越來越好的的快遞服務,仿佛一夜回到了幾年前。世人的悲歡並不相通,快遞員的苦,或許只有身在快遞行業的朋友能夠理解。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網購就是圖快遞便利,可以送到家門口,現在還要用戶把快遞拖回來,反而違背了當初網購的初衷。在一次次激烈的「交鋒」中,消費者和快遞業之間的矛盾越加突出。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提高快遞行業的運轉效率,需要快遞行業多方努力,才能保障行業生態的健康。各位財友們覺得快遞送貨上門難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