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全球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發布消息說,《自然》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年輕大學2021」增刊顯示,根據2020年文章份額排名的全球年輕大學(建校時間在50年及以下)50強中,有23所是中國的大學,其中5所位居前10。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仍是自然指數中排名最高的年輕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第2)、香港科技大學(第5)、香港城市大學(第7)、深圳大學(第10)等緊隨其後。
自然指數稱,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擁有數量最多的年輕大學,但大學校齡並不成為其強勁科研表現的障礙,並且高質量科研產出增長最快的機構往往具備目標明確、研究人員有獨立性等特點。亞洲除中國外,韓國有4所大學進入50強,其中3所居於前10;印度有5所年輕大學躋身50強。而在亞洲之外,澳大利亞有5所年輕大學進入50強,美國、奧地利和德國分別有兩校上榜。
排名自然指數年輕大學前10的高校還包括南洋理工大學(第3)、韓國高等科學技術學院(第4)、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第6)、浦項科技大學(第8)、蔚山國立科學技術學院(第9)。

全球年輕大學50強榜單。數據源自Nature Index,圖源:科學網
《自然》增刊重點介紹說,中國的南方科技大學是2019-2020年度自然指數中增長最快的年輕大學;西湖大學是自然指數中最年輕的研究機構,在上升最快的年輕大學中居第13位,在2019-2020年度生命科學領域上升最快的年輕大學中居第7位。
該增刊還探討年輕大學高質量科研產出的成功原因稱,儘管不同的戰略手段讓年輕大學表現優秀,但它們顯然有一些通行做法,例如招聘教職時不唯專業或資歷、願意讓研究人員獨立運轉自己的實驗室等。亞洲許多年輕大學都採用這種方法,以繼續保持其在年輕大學中的領先地位。
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溫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評論年輕大學之間的相似性時說,雖然有許多成功的途徑,但不少年輕大學都有相似的特徵:它們都專注於特殊的科學領域,並打造獨特的個性來吸引頂尖研究人員;它們通過敏捷和創造性的思維,以清晰的未來路線圖為基礎,與老牌大學展開競爭,尤其是在招聘和創新方面;它們讓研究人員能獨立發展和運轉實驗室及開展研究,發揮他們的潛力,並與他們所努力追求的更有目標的、支持驅動型文化保持一致。
據了解,被自然指數選定為年輕大學(包括研究生院)的是成立於1971年或以後的獨立大學,並且不是由合併或再合併一所或多所50年校齡以下的大學或通過更名而建立的大學。此外,它們必須是納入2020年自然指數前750所學術機構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