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B姬 | 文

01

最近,三國卡牌手遊《三國志幻想大陸》推出了一個新角色,赤焰周瑜。他手持長槍,亂發飛揚,造型上完全是浴血沙場的前線武將,和周瑜在一般三國遊戲乃至大眾認知中軍師形象差別很大。

事實上,關於周瑜在三國題材遊戲中的形象問題,和周瑜在《三國演義》中是否被刻意醜化爭論一樣多,周瑜到底是文人謀士還是捨命戰將?玩家間一直爭議不斷。

通常,奇幻風的架空歷史遊戲中的角色都比較脫離現實,會按照小說、故事裡的形象來設計角色。譬如謀略出眾的周瑜,在三國題材遊戲中有時是通音律,善撫琴的翩翩書生;有時又是法術高超的法師。畢竟比起體弱多病的謀士,玩家還是更喜歡翻嵐覆雲的大法師。

但無論法師、儒臣還是戰將,我們都能從歷史中找出那麼一點原型事跡出來。改編不是亂編,在歷史長河中打撈出一個真實的周瑜形象,成了這些三國遊戲們的事前任務。

02

一直以來,普通人心中的歷史基本就是刻板印象大集合,每個歷史人物都是按照好人壞人、奸臣忠臣、文官武將的標籤一個個組合出來的。而三國人物,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力,更是堪稱刻板印象重災區,不只是普通人,連古代的知識分子都經常中招。

就拿周瑜來說,史書上記載的周瑜以謙虛和「雅量高致」著稱,然而《三國演義》刻畫的那個妒賢嫉能、氣量狹小的周瑜形象卻更加深入人心。

不過也不能全怪通俗文學作品,很多時候,歷史人物的刻板形象有着深刻的時代因素。

比如在絕大部分人心中是個武將的黃蓋,其實更以政務工作見長。他先後做過9個縣的縣令,軍事履歷卻乏善可陳——除了赤壁之戰時獻火計,只有一場幾百人的小規模戰功被記載下來。

類似的錯誤認知還有很多,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對三國人物的普遍刻板印象。這主要是因為,在唐朝以前,我國其實沒有那麼清晰的文武官分別,而是有「文武合一」的傳統。那個時候很多人,既能從事政務治理工作,也能帶兵打仗,用現在的話來講,這是管理體制不健全導致的粗放型人才機制。

周瑜就是受這種認知偏差影響最大的三國人物。很多人都知道嫉賢妒能的小人周瑜不是歷史真實,當他們想為周瑜翻案時,會發現一個形象正面的軍師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也就是大部分三國題材遊戲中周瑜的形象來源。實際上,《三國志幻想大陸》之前的周瑜也採用類似的設計:一個撫琴的輔助角色。

但實際上,史書記載的周瑜除了「精通音律」這一點,就沒有什麼和「軍師」掛鈎的地方了。投奔孫策時,他「將兵五百人,船糧器杖」,後來在吳國,周瑜基本也一直在擔任高層軍官的職位(中護軍、偏將軍),與他幾乎畫上等號的都督一職,在三國時期也是政府的軍事長官所擔任,和漢初的監軍、督軍並無聯繫——曹操征討孫權時,就是由夏侯惇擔任都督。

此外,史書中描繪周瑜,多用「英」「武」「烈」等字樣,根本沒有「羽扇綸巾」這種對典型文職官員的描寫。「軍師周瑜」,更多是蘇軾這樣的宋朝士大夫結合宋朝現狀,所構建、再造出來的。

李雲中(現代)所繪的周瑜

03

開頭提到《三國志幻想大陸》剛剛推出的赤焰周瑜,就更貼近上文里的武將周瑜。

在展示開發歷程時,開發組提到,他們一開始準備按之前的路子,做一個升級版的火焰周瑜,能控制火精靈什麼的,但是這麼設計,總是脫不開「擅長火攻的軍師」這一玩家早就看厭了的周瑜形象。因此,最後他們決定跳出「火」這個元素,着重刻畫其武將的一面,把周瑜做成了一位剛猛熊烈、視死如歸的戰將,不僅讓他拿起了長槍這一武將味道很濃的武器,還把他的主舞台從後方大營,搬到了戰陣上。

如果玩家不買賬呢?開發組似乎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表示,三國英雄本就不該被特定的印象所桎梏,而應是自由而多面的。也許這次呈現的戰將形象不能符合每個人對周瑜的理解和想象,但他們仍然希望通過自己的遊戲,折射出三國更多的光芒。

這種在虛擬幻想的世界尋找歷史真實的做法,比一味迎合固有印象要好得多。從赤焰周瑜的視頻評論中也能看出,玩家們願意接受這個和大眾印象略有不同的周瑜。

有玩家直抒胸臆:「周瑜,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懷瑜握瑾,公子無雙」;還有玩家在評論當中進行科普:「(周瑜)本來就是陣前將軍,那個時代長槍是很常用的武器,基本所有將士都會用,除非有自己特別的喜好會帶特殊武器。」

架空幻想和嚴肅考據並不衝突。迎合既有的大眾認知無可厚非,但願意在遊戲裡打破固有印象,嘗試還原更真實、更立體的歷史人物,對玩家來說,要更有意思一點

希望我們今後能在更多遊戲中看到「在虛擬架空世界中尋找真實」的歷史角色。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