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AI/CV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本文轉載自:募格學術 |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Nature官網、華僑大學新聞網、華僑大學研究生院官網

11月24日,來自我國學者的4篇研究論文同時登上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它們分別來自吉林大學、暨南大學、燕山大學和華僑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該篇Nature也是華僑大學自2018年發表首篇以來,再次以通訊單位發表Nature正刊論文!而這篇論文的二作林克斌博士,正是華僑大學首篇Nature的一作,他本科畢業於普通二本,考研調劑進入華僑大學,並一路實現了自己的逆襲!

本科畢業於普通二本

讀研後為學校帶來首篇Nature

2018年10月11日,Nature在線發表了華僑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研究論文《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xceeding 20 percent 》,報道了鈣鈦礦電致發光領域的重大研究進展。華僑大學魏展畫教授等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薄膜製備策略並優化了LED器件結構,製備出了高亮度、高量子轉換效率和較好穩定性的鈣鈦礦LED器件。其中,該鈣鈦礦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達20.3%,刷新了世界紀錄。


這是華僑大學首次在《自然》上發表研究論文,標誌着華僑大學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林克斌。


林克斌本科畢業於普通二本,2016年考研調劑進入華僑大學讀碩士,2018年成為在讀博士生。

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林克斌就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文,殊為不易。要知道,即使是國內最頂尖高校的博士生,每年能夠以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發文的,也是極少的。

3年後,2021年11月25日,國際頂刊Nature在線發表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Edward H. Sargent團隊和華僑大學發光材料與信息顯示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魏展畫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題為《Distribution control enables efficient reduced-dimensional perovskite LEDs》。


該工作通過對低維鈣鈦礦材料進行表面鈍化和阱寬調控,實現了鈣鈦礦發光器件性能和壽命的大幅提升。所製備的鈣鈦礦綠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達25.6%,在7,200 cd m-2的初始亮度下運行壽命達到2小時,遠超目前報道的同類器件,未來有望應用於新型顯示和照明領域。

多倫多大學馬冬昕博士為本文的第一作者,華僑大學林克斌博士為第二作者,也為該論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多倫多大學Edward H. Sargent教授和華僑大學魏展畫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出身雖然來自普通高校,但讀研後的林克斌像是一路拿了逆襲劇本,接連在頂刊上刊文,而更值得關注的,就是論文發表背後的故事。

一切成果貴在堅持
感謝導師的幫助

林克斌的導師魏展畫1989年出生,2011年本科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隨後前往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15年8月獲得博士學位後,魏展畫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數理科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學成歸來任教於華僑大學,並從事鈣鈦礦材料的研究工作。

魏展畫教授(右一)與博士生林克斌(左一)


據悉,林克斌原本是河南鄭州一個普通二本的學生,2016年進入華僑大學到碩博連讀一直跟隨着魏展畫老師。林克斌自稱自己是一個「幸運兒」,如果沒有魏老師的幫助和扶持他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在他看來,當初調劑的不幸卻是他最幸運的事情。

導師魏展畫教授作為青年引進人才,華大給了150萬的啟動經費。「魏老師真的是用這150萬精打細算地搭了我們這一個實驗室,其實特別不容易」,林克斌從跟老師搭建實驗室開始,就親身見證了鈣鈦礦課題組的風風雨雨。

林克斌在讀研期間並沒有發表什麼成果,他是在等,一直在等!「其實無論是老師還是我,就是在等!等能有一篇在相關領域得到認可的文章出現。」他和魏老師一直全身心投入到這篇文章當中,而在之前見到同學們紛紛發論文拿國獎,自己也曾沮喪過,但重要的就是堅持本心。

對於導師來說論文的發表過程最為辛苦,要不斷地修改甚至還會被拒,而對於林克斌來說最大的困難則來自實驗本身。2016年剛開始做這個實驗的半年左右,可以說都是毫無進展,時間都用在了等新設備以及實驗室裝修上了,而面對新的設備也需要不斷地去調試和適應。這段時間可以說還尚未進入研究狀態。

進入了第二學期,實驗雖然逐步進入軌道,但是對於做化學材料的來說,不同公司的藥品甚至在不同季節做實驗都會對實驗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也需要時間和精力去不斷調試。林克斌和導師一路走過來,也最能體會到這段時間的酸甜苦辣和艱辛苦楚。

然而等到設備調試適應了之後,實驗還是沒有很大的進展。「我們做效率的,從剛開始的零點幾,到最後做到二十以上真的很不容易。」的確如此,剛開始從零點幾到個位數的增長就用了大半年的時間。

林克斌當時是魏老師唯一的研究生,兩人經常一起討論,反覆做實驗,直到2017年七八月份才有了一個小發現。於是這兩個月就開始瘋狂地做實驗,終於效率達到20.3%的突破!這段時間睡眠對於林克斌來說是奢侈的,一天睡五六個小時、三四個小時是常有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沒有什麼大的發現,可能有些人做到百分之十幾就要放棄了,但是我和導師也一直在努力堅守,希望效率高些、再高些!」林克斌經過不斷地做實驗和整理數據,終於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一切成果貴在堅持!

成功並非偶然,立志科研報國

時隔三年,再發Nature,林克斌博士擔任第二作者,為該論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林克斌立志科研報國。高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對比於傳統的發光顯示材料具有更高的發光色純度、更低的製備成本和可溶液法製備柔性顯示面板等優勢,正是世界顯示材料領域未來幾十年的「兵家必爭之地」,誰搶的良機占領高地,誰必將成為發光顯示面板行業的風向標。

隨着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必將迎來新一輪的顯示照明技術的革新。中國科研工作者在該領域布局較早,在高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研發上,我國目前處於全世界領先的地位,擺脫了「要生產就要繳納高額的專利費」的不利境地!

為了搶占技術高地、抓住機遇,林克斌積極投身科研工作,除公開發表的工作外,他還開展一系列科研工作,他希望盡己所能推動中國鈣鈦礦發光二極管技術的發展。他先後被評為2020年福建省「勤學上進好青年、中國自強之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等等。深刻詮釋了科研人的初心使命。

和導師良師益友,感恩一路扶持

談到導師魏展畫教授,林克斌顯得十分激動,作為魏老師來華僑大學任教的第一個研究生,「我很幸運成為了魏老師的學生,一路走來真的是良師益友!」
林克斌和魏老師幾乎是同時進入華僑大學的,「魏老師名牌大學畢業用四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博學位,剛來華大時候跟我一樣也像個學生,也會跟我開玩笑。」 林克斌笑着說。

林克斌剛開始做實驗並沒有什麼進步,這讓他的心情一度跌入谷底,但導師不斷鼓勵和支持成為他堅持下去的信心。

「反正老師就是對我特別好,也會一起打球、吃飯聊天之類的」,這份師生情誼讓他終身受益!

ICCV和CVPR 2021論文和代碼下載

後台回覆:CVPR2021,即可下載CVPR 2021論文和代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後台回覆:ICCV2021,即可下載ICCV2021論文和代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後台回覆:Transformer綜述,即可下載最新的3篇Transformer綜述PDF

CVer-Transformer交流群成立

掃碼添加CVer助手,可申請加入CVer-Transformer微信交流群,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圖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分辨率、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圖像、行為識別、視頻理解、圖像融合、圖像檢索、論文投稿&交流、PyTorch和TensorFlow等群。

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Transformer+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通過且邀請進群

▲長按加小助手微信,進交流群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整理不易,請點讚和在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