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幾年經常看德撲比賽的錄播節目,我覺得蠻好玩的是,站在上帝視角,觀察頂尖牌手的博弈和他們的心態,以及、演技。是的,德撲線下局,演技也很重要,如果你看過《007皇家賭場》,應該會有一點印象。
2019年,疫情還沒開始的時候,一名中國職業德撲選手在歐洲的傳奇撲克百萬慈善賽里,一舉拿下了超過1300萬英鎊的冠軍獎金(當時匯率折算超過1.1億人民幣,一場比賽拿下一個小目標),打破了華人在德撲職業比賽的單場獎金記錄,他叫臧書奴,從此在德撲圈聲名鵲起。那麼事後也有不少關於他的採訪和報道,他的不少總結,我覺得,不僅僅是針對德撲比賽,對於創業,對於關鍵決策,也是很有助益的,所以準備分享給大家,並做一些我的解讀。
在分享之前,可以再分享一個八卦,事實上,那次比賽,臧書奴的獎金並不是最多的,亞軍拿走了更多的獎金,意外不意外,會不會有人義憤填膺,覺得主辦方歧視華人?歧視中國人?其實主辦方的兩個老闆都是華人,而且也經常下台打比賽的,在德撲圈也非常有名,歧視是不可能歧視的,那麼為什麼亞軍獎金更多,這就涉及了一個臨時獎金協議的話題,實際上官方給出的冠軍獎金高達1900萬英鎊(好像是這個數),但是通常,在最後只剩下兩名牌手,也就是進入1對1單挑局面的時候,是允許牌手自行協商一份冠亞軍的獎金分配協議。由於冠亞軍獎金差額巨大,所以很多牌手為了保證收益,會協商一個更高的亞軍獎金,並降低冠軍獎金(只要冠亞軍總金額不變,主辦方樂見其成)。但你說不對啊,再怎麼協商,亞軍怎麼會高於冠軍呢?這裡還涉及第二個話題,就是德撲比賽是一路淘汰下來的,中間籌碼都是各自累計的,也就是進入單挑的時候,雙方籌碼量並不對等,實際上那場比賽進入單挑的時候,對手的籌碼量遠高於臧書奴,具體幾倍不清楚了,但至少在3倍以上,對於頂尖牌手來說,意味着最終勝負的概率相差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臧書奴如果想鎖定更高的亞軍收益,就要出讓更多的潛在的冠軍收益。或者說,籌碼多的一方,在這份協議里會非常有優勢。但沒想到的是,臧書奴成功翻盤,那麼就必須履行協議,出讓了相當比例的冠軍獎金給對方。
為什麼我加上這段說明,因為德撲本身是個博弈遊戲,而這個協議也是博弈論的一種體現。有不少讀者問我如何學習和理解博弈,如何學習和理解邏輯,如果你覺得以上描述很燒腦,難以理解,說明你對博弈論,對博弈的邏輯確實需要學習。
好,回到今天的話題,臧書奴給的四條忠告是什麼。
(真的不是我編的,採訪原文鏈接是騰訊新聞,我的知識星球里有原文鏈接,因為不是公眾號鏈接,我就不發這裡了)
1:自控
必須要有自控能力。無論何時,必須控制住自己,不能讓自己上頭失控。控制好自己的欲望,這個欲望包括兩方面,一個是貪心,比如因為債務的壓迫想儘快打回還清債務,另一個就是自己的癮,不管哪一方面都要控制,不然結果註定越陷越深。
2:時間規劃
規劃好自己每天打牌的時間,自己先把自己每天要做什麼事情理清楚,把時間安排好,什麼時間做正事,什麼時間打牌,不要把每天打牌的時間拉的太長。時間越長自己越容易累,身體和精神方面都很累就會導致自己出現錯誤的判斷。
3:資金管理
如果不能妥善管理資金,無論牌打的多好也不能成為穩定贏家。資金管理意味着每次下注都應該只下自己可以承受的注碼。同時要了解自己長遠的盈利目標。
4:遊戲禁忌
情緒低落、心情暗淡、沒有自信,頭腦不清晰、醉酒以後,千萬不要入局。
臧書奴認為,很多玩家之所以會深陷賭局不能自拔,往往就是違法了以上一條或多條的原則。
下面我解讀一下,為什麼我會摘錄一個牌手的總結,因為我發現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幾乎完全符合以上的四條。跨行業、跨領域的一些認知共性是存在的。
自控
控制欲望,控制預期,控制自己的貪婪、好勝心、成癮性。
以前我講過韭菜的三大特徵,貪婪,焦慮,缺乏耐心。而割韭菜的三板斧就是迎合貪婪,販賣焦慮,承諾速成。
控制貪婪,控制欲望,是最重要的風險控制。同時多一些耐心,才能更好的感受成長和進步。
很多人覺得成為行業內top人才很難,其實並不難,某個領域的知識框架列出來,你只要智商正常,閱讀能力、理解力正常,堅持學一個月,可能就超過領域內的一半人,堅持學一年,可能就超過90%的人,堅持學三年,可能就超過了領域內99%的人,大部分所謂從業者真的只懂皮毛,並且對學習缺乏耐心。
自控+時間控制,可以認為就是嚴格自律。
比如最近我常提的,諸如顧小北、粥左羅都是非常自律的典範。以前我讀書的時候,那些頂尖學霸也是自律的典範,實際上他們在職場通常都很不錯,所謂會學習不會混職場的段子,聽聽就好。
經常有人說自己沒背景沒學歷沒資源,首先,你能做到自律麼,如果能做到非常自律,你的學習時間比別人多,你的學習效率比別人高,你的成長速度比別人快,你的身體會更健康,你的精神面貌和體型也會更健康。
坦白說,我自己也做的不是很好,實話說,跟我提到的案例比,相差很大,我覺得自己屬於挺懶挺隨性的了,但真覺得很多年輕人怎麼比我還不如。
資金管理,也可以認為是資源管理。
並不像賭片裡那樣,什麼牌都all in,然後靠小聰明去贏牌,德撲的高手其實對籌碼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各種牌局集錦里,最佳的牌手表現往往是精彩的棄牌。
作為創業者,這點也很重要,今年跨境電商因為資金鍊崩盤的案例,我就不多提了。之前有不少創業者融到錢後一路燒,後來快崩潰的時候才想起來查賬,這樣死掉的項目數不勝數,最後你發現,不少領域是剩者為王,現金流能扛下來的,才能笑到最後。
有不少創業故事都有在寒冬期減薪裁員熬下來終成正果的經歷,我就不舉例了。
作為個人,我也經常強調,不管你做什麼投資決策,要保證家庭現金流健康,要維持一個現金流安全邊界,我從來不建議那種極端透支去投資的行為,雖然那樣可能回報最高,但一個專業的投資者,不會做這樣的投資決策。
回過頭來看,上面為什麼提到獎金協議的八卦,鎖定更多基本收益是職業牌手的選擇,理論上冠亞軍獎金分賬協議可以設置為冠軍通吃,亞軍一無所有,但所有我看到的職業牌手單挑前的獎金協議,都是提高亞軍獎金鎖定穩定收益,為此寧可放棄一些可能的冠軍回報。
輸得起,才能贏得長久。
下面是他的另一篇專訪,也很值得一讀
臧書奴專訪 | 那個一場撲克比賽贏了一個億的男人
插播一句,我的微博是自己註銷的,不是炸號,自我了斷,省心安全。
主旨就是如上,但為了讓文章顯得有趣,我講講牌局演技的八卦。
有個現金桌直播局,不是比賽,就是現金桌,現金籌碼,有些大老闆入局,和職業牌手一起打,大老闆麼,有錢,輸得起,當然很多大老闆的水平也是很高的,德撲的水平差距不像圍棋這種,天壤之別,德撲一些業餘高手的水平和職業水平相差很小。有個大老闆打的比較浪,喜歡偷雞,連續被頂尖職業牌手抓詐,很快就輸光了兩個buy in,還一邊打牌一邊喝酒。解說都看不下去了,說這傢伙還要繼續輸,結果快結束的時候,時來運轉,連續來好牌。
其實手裡有好牌,想贏職業牌手錢也挺難的,因為職業牌手非常敏銳,算出對方有好牌,棄牌是毫不猶豫的。但恰恰這個大老闆之前牌桌形象太差,於是他很好的利用了自己之前的形象,繼續扮演一個假裝有好牌去詐唬對手的典型樣子,結果職業牌手去抓詐,中招了。
而且連續來好牌還是個小概率事件,職業牌手中招後,他又來,對手以為這次肯定是詐唬了,結果又中招了。
最後這個大老闆憑藉連續好牌的運氣,加上演技爆棚,成功翻盤,重回水上。
前幾天看一個錄播,臧書奴在現金桌也秀了一把演技,河牌明明是一手堅果同花牌,按常規應該打個半池去拿價值,結果突然打出了雙倍超池籌碼,對手一下子懵了。而且臧書奴還說了一句特別有想象力的話,說我這麼打就是想讓你在直播面前出醜,這下對手更難受了,如果被人家詐牌拿了底池,肯定是出醜,但如果跟注抓詐失敗,也肯定是出醜。本來很簡單的一個決策糾結了很久很久,最後臧書奴友好的告訴對方自己是堅果牌,以對方棄牌告終。
最後,再說一句,其實如果把賭場當作遊樂場,把輸掉的籌碼當作入場費,事先控制好預算,去賭場小小玩玩確實也是不錯的體驗,但是、但是問題在於,絕大部分的人性經不起考驗,所以為什麼一直告誡不要賭博,不要賭博,不要賭博,因為賭博利用的是人性的弱點。
我舊文寫過有些人是怎麼從賭場賺到錢的,極端自律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性弱點,但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所以,最好的建議就是,別碰賭博,你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堅強。
還有,作者不鼓勵任何人參與賭博活動,以及與賭博性質接近的投資活動。
對於富二代而言,特別如此,只要不碰賭,想敗家其實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