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間,中天科技發布公告,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啟動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的議案》。根據公司總體戰略布局,結合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海纜」或「子公司」)的業務發展現狀,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及中天海纜管理層啟動分拆中天科技海纜境內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案例屢見不鮮。該事項在資本市場引發熱議,主要因為海纜是科技產業競爭的熱點領域之一,中天海纜作為龍頭,屬於市場的優質稀缺資產,其一舉一動,受到了資本市場相當大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中天科技這一資本運作並非突發奇想,而是早有預案。早在2021年5月27日,中天科技就發布了海纜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的公告,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密切關注。三個月後,中天科技再度公告,考慮到自身的經營情況等因素,撤回相關上市申請文件。因此,本次經營層討論,向董事會提交籌備再次重啟分拆中天海纜上市,是對前期戰略的延續。中天科技此前明確,「十四五」期間,公司堅持順應「清潔低碳」新經濟秩序,壯大海洋、智能電網、新能源支柱產業,創新升級通信產業結構,培育新材料及新業態產業,成為完整、高效的綠色科技集團。分拆中天海纜上市,是公司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拆中天海纜上市,從大的戰略來說,中天科技可以獲得資產溢價、增強母子公司的融資能力,提高營運效率、進一步做強優質子公司等價值;而選擇在當下重啟,可以幫助中天海纜順利登陸資本市場,為業務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為中天科技股東提供更長遠的回報。資料顯示,中天海纜致力於成為海上能源開發(海風、海油、島嶼通電)、感知海洋(海底觀測、探測、智能)綜合服務商,進一步延展業務鏈。為了實現上述戰略目標,面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需要打造一個新的上市公司平台,具備證券市場、銀行間雙融資通道,避免單一銀行間融資風險。當下可謂正逢其時。一方面,海纜行業的發展前景清晰,發展空間巨大。以海上風電為例,據中國基金報報道,2022年是海上風電取消國補後的首年,但在業內看來是海上風電走向長周期景氣的第一年。作為風電賽道的前瞻性指標,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招標容量已達76.3GW,同比增長82.1%,顯著超預期。另一方面,中天海纜已默默耕耘近20年,積累了深厚的產品技術和遍布全球的應用案例,位居國內領先地位。「好風憑藉力」,通過登陸資本市場,將獲得更大的發展舞台。根據之前規劃,中天海纜分拆上市的募投資金,主要用於建設位於江蘇鹽城大豐及廣東汕尾的海纜基地,2022年進一步規劃布局山東威海乳山,後續有望實現山東、江蘇及廣東三大海風大省的海風資源全面覆蓋,既是滿足「平價時代」低成本就近服務客戶的市場競爭需要,同時也是積極響應屬地政府發展地方海洋經濟的需要,同時更加能體現公司「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戰略。從國家政策角度分析,分拆上市也是我國這兩年落實的新的有利政策,是鼓勵上市公司加快培養「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實體製造業企業,更加有利於實現單個企業就行業進行更專一的對標,激勵自身對標發展,實現中天海纜長期做大做強的發展戰略。業界還有一個擔憂,是海纜業務分拆上市後,中天科技自身作為「科技大白馬」的含金量,能否仍然能夠保持一個高水準?可以看到,即使分拆後,中天科技依然是中天海纜的實控人,相關業績並表;同時,中天科技在光通信、儲能、光伏等業務領域同樣表現出色,贏得了產業界和資本市場的認可。而且,中天科技布局海洋經濟產業,除了海纜,還有海洋工程等業務,這部分業務將留在上市公司。海洋工程領域目前處在高速發展期,尤其是適用10MW以上風機的大型專業船舶,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中天科技是其中佼佼者,海洋工程業務利潤貢獻並不亞於中天海纜,堪稱「一時瑜亮」。當前,中天科技加大布局海上施工,聯合金風科技、海力風電投資20億元,新打造2艘超大型的海上施工船舶,可以覆蓋未來20MW超大型風機的施工能力,處於業界領先地位,有望在未來形成顯著的營收和效益。此外在新能源業務方面,中天科技於2012年進入大型儲能領域,憑藉大量的電網側系統集成及建設經驗,不斷獲取訂單,僅近期公告訂單超過27億元。在光伏方面,中天科技是全國首批分布式光伏示範區承建單位,2014年入圍國家「863計劃」,承擔「孤島型智能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並參與起草光伏電站相關國家標準,目前是光伏電站的重要建設者之一。因此,在海纜業務完成分拆上市後,中天科技不僅保留控制權,還有多項「絕技」:擁有光明前景的業務,橫跨5G、新能源、海洋經濟等賽道,將持續向前發展。而中天海纜作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海纜供應商,工信部「單項冠軍」企業,展望未來,潛力無限。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