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應幾位粉絲的詢問,梳理幾個消息,為大家分析一下。

一是,昨天降息,1年期LPR下降到3.8%,5年期維持不動,這是短端利率自去年4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二是,今天A股房地產板塊大漲5.09%,陽光城、泰禾集團等大約40隻地產股漲停。

三是,黑龍江今天下午突然又撤下了昨晚刊發的房地產「救市」文件——《省住建廳召開調度會議部署全力衝刺房地產業增長工作》。

這些事情放在一起,該怎麼看。

看你站哪個角度看。

有觀點說,這個說明了,中央只是想對貨幣政策精準放鬆,刺激實體經濟,但不能說明房地產在放鬆,放鬆房地產是不可能放鬆的。然後,黑龍江的「一日游」又強化了這個看法。

我個人來看,首先看主要方向,我認為這驗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房地產調控政策在繼續走向「有限寬鬆」。不管大家怎麼說,大方向在寬鬆,這個判斷很明確。放鬆已是明牌,只不過是松的形式而已。

比如看LPR,1年期下降,5年期不下調,明眼人一看就懂:說明中央一方面想放寬政策刺激經濟,另一方面又不想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

這個分析當然是對的,但是對於利息調整,下降本身要比下降多少更重要。1年期LPR下降了0.5%,太少了嗎?5年期不下降,意味着房地產還收緊嗎?

當然都不是。下降本身意味着:利率下降空間打開了,這是最重要的判斷,其它都是次要的。依據目前的宏觀形勢,在未來的時間裡,我相信,存款準備金率、LPR,都存在繼續鬆動的空間。

普通人,明白到這一點就夠了。

再比如,看今天A股地產股的大漲,本身就是上述很好的證明。它背後是個綜合原因,有LPR下降的因素,也有黑龍江放寬帶來的期待因素,更有一行三會已經展開為房企「實質性紓困」的因素。

尤其是第三個因素,一行三會發出政策——《關於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併購金融服務的通知》。核心是兩點:一方面鼓勵大型民營企業、央企和國企併購出險和存在困難的房地產企業的優質項目,另一方面也希望金融機構對出現風險和困難的房地產企業不要抽貸、斷貸。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落地細則,之前已經對外公開承諾過,但是這是第一次真正落地。是挽救已經搖搖欲墜的中國房企群體的一劑猛藥,所以A股房企才會有如此猛烈的反應,漲得多的基本都是之前倒掉最慘的。

所以,從這些信息來看,主要的方向很清晰,就是在金融政策方面要放鬆了。你也可以說是「放水」,「大水漫灌」是放水,那「涓涓滴灌」是不是放水呢?只不過是水龍頭開的大點,還是小點罷了,總歸水龍頭是打開了。

對於房地產而言,總歸這都是一個利好因素。水龍頭打開多大是個量化的計算,但是打開不打開,則是一個信號的判斷。這個主要方向,大家可以看的很明白。

比較費解的是黑龍江的動作。之前黑龍江已經有動作了,哈爾濱也出台了「十六條」救市了(《哈爾濱的「救市」,折射部分城市的轉型困難》),這次又釋放出了措辭更強烈的政策信號,但是文件還沒捂熱,又撤回了。

到底弄啥嘞?

有的觀點說,再一次證明了「房住不炒」的紅線不可突破,對不對呢?我認為解釋起來不是那麼回事。

我對黑龍江動作的看法有兩點。

其一,黑龍江的放鬆是對的,也是「因城施策」的表現,更是有局部信號意義。

我之前說過,我們的市場在過去和3年,實質上已經出現了「邊緣塌陷」——弱二線以下的城市其實房地產已經beng塌了,一直在陰跌,疫情期間的貨幣寬鬆也沒能讓它們好起來。所以,大家看房地產的時候,不要只看到北上廣深漲得一塌糊塗,那樣你會產生錯判。人口劇烈流出的黑龍江就是反面典型,今年前11月,黑龍江住宅用地、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均交投是量價齊跌——住宅用地供應及成交規模同比分別下降48%和61%,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3.5%,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下降9.0%和18.3%,哈爾濱新盤價格前11月累計下跌1.3%。

這樣的城市,它只能放鬆,放鬆才是對的。它的信號意義在於:隨着房地產的調整,有的城市可能會撐不住,必須要放鬆,死撐的時間越久,問題越麻煩。這不是一個全局的信號意義,但有局部的信號意義。我認為對於弱二線城市,接下來都會如此。即便是強一線的城市,雖然不放鬆政策,但是也不會再施壓,這都是明擺着的。

其二,黑龍江的放鬆又收回,顯示了地方的左右為難,為了zz正確不敢做正確的事。

黑龍江收回了這個政策,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但是從措辭的角度,有邏輯性的推測是:措辭太過刺激了——使用了「全力衝刺房地產」,引發了輿論熱議。

這個背後其實說明了,地方在房住不炒的紅線之下,做事變得唯唯諾諾,zz掛帥太過濃烈。哪怕是正確的事,一旦引發了輿論熱議,也可能會叫停。「民意」,成了一件事應不應該做、能不能做下去的主要判斷依據。

這個當然很難說是好事,大家有時候事不關己的評論,但是從來不去體會,地方其實也有自己的利益,政府需要賣地籌錢,公共財政需要填窟窿,城市需要建設,GWY也要發工資,招商引資也要買物料,等等。

如果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到民意支持不支持,那是錯的。群眾的眼睛通常都不是雪亮的,很多人只是出於自我的激憤,在網上大噴特噴,發泄完了自己回家了,並不關心事情搞砸了最後的結果誰來背負,只管自己爽。

按照這種思路做事情,什麼市場都會搞壞掉。

黑龍江的政策下一步怎麼做,我們不清楚,我個人推想,放鬆是一定要放鬆的,只是會更低調罷了。

這是我關於近期政策的一些梳理。在最後,我要總結說兩點,和後台的粉絲們務實的做個探討。

我不是一個鼓漲派,也不是一個市場原教旨派,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務實的面對問題。今時今日,有兩個問題,需要正面視之。

一個是,要不要寬容各方去做對的事情?

一個制度的設計由來已久,運行多年,不可能說不存在問題——如果不存在問題,就不會有很多人憤怒。也不可能說沒有利處——如果沒有一點利處,當初是不可能出現的。

所以,面對這個,允許各方「開放而務實」的討論,是第一要義,不能說誰的嗓門大,誰就有理,你強你活該,我弱我有理,那種思路是傷害性最大的。會嚴重傷害到「正確的政策」,導致該出的政策出不來,不該出的政策亂出來。比如我之前批評,惠州大亞灣為什麼要限購?完全沒有任何理由,房子供應量無限大,你還搞限購。不少觀點在當時大亞灣限購後為政府找理由,而不會動腦子想一想,那個政策可能就是為了zz正確出來做樣子的,向外界證明自己在控制房價。

然後呢?

把自己玩兒砸了,大亞灣的市場現在跌得慘兮兮,OK,現在要放開嗎?

房地產這麼多年都沒有擺脫「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怪圈,原因也就在此。我認為,要給到地方有適當的自由度去定政策,全社會也要有適當的容忍度去接受市場的波動。它是個市場,無論你怎麼管控,滅不了它的本質。

第二個是,要不要接受房地產的「金融屬性」的本質?

有粉絲常常跟我爭論,房地產必須要去金融化,回歸它本來的居住屬性。

我當然認同。我雙手雙腳的認同。

但這不是一句話,一個政策能夠實現的,它有先決條件。

這個先決條件是:只要你允許它使用30年的按揭貸款,房地產天然就會具備金融屬性,打不掉的。

放眼所有的商品品類裡面,只有買房子才能有長達30年的按揭貸款,其它哪一個產品有?

放眼全球,自上世紀20年代房地產按揭貸款推出、上世紀90年代中國房地產按揭貸款推出之後,它就具備了強烈的金融資產屬性——天然的、自帶3倍的槓桿。

很多剛需根本不懂得這一點的重要性在哪裡,他們一方面強烈呼籲房地產要去金融化,另一方面又強烈呼籲要在資金上支持剛需買房子。他們不清楚,這是互相矛盾的。

如果真的要將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徹底搞掉,最徹底的辦法就是取消按揭貸款,大家全部一次性付款買房子,這樣無論房價如何波動,永遠都不會影響到金融系統。給你低首付、降低利率,其實就是在強化房地產的金融屬性。而反過來,無限抬高首付、利率,當然可以顯著降低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強化其居住屬性,但又會嚴重削弱剛需買房的能力,讓你更加上不了車。

這個矛盾,我還沒看到有哪裡能夠解決得好。你要參與這個遊戲,就要正視這個事實。

買房入群+信息交流,掃碼下方二維碼或加微信號:budao2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