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開發商,眼下這是一個最壞的市場。持續爆雷的風險依然非常真實,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對沖,還會有更多的房企倒下去。對那些上市房企而言,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能是努力的賣樓回款還債務,能降價就趕快的降價。

對於高負債的短炒客,眼下這也是一個最壞的市場。因為成交量非常差,1個月才有1000多個家庭買房子,高過指導價太多的房子幾乎很難賣得掉。你要自己籌錢慢慢供,如果你之前又做了經營貸,那現在是很難受的。

但對於剛需,眼下卻是一個最友好的市場。讓我們來看一看,現在這個市場對剛需,是有多麼的友好。

在說這個之前,我強調兩個小細節。

一個是,這裡說的是剛需,主要是指那類還沒有買第一套房子的,價格大概在500-800萬之間的單位。因為,剛需這個詞在不同的語境裡內涵是比較複雜的,這裡做一個說明。

另一個是,希望粉絲們不要誤會,我說「眼下是剛需最好的市場」,並不是要勸說大家去買房子,更不是說是抄底,只是我對市場的一個獨立判斷,和各位如何選擇沒有關係。所以,也希望大家在討論的時候不要譴責說我是房托,看着現在市場不好了,想來利用信息不對稱收割剛需,我沒那個意思。自己花自己的錢,是這世上最重要也是最愜意的事情,一定要聽自己的,親娘老子都不能聽。

首先,我想表達一個總的看法:基於歷史周期,眼下這樣的市場是非常不多見的,值得有能力但還沒有買房的人認真對待。

無論是橫向看全球同類超級都會的房地產發展,還是縱向看類似深圳這樣的超特大城市過去的房地產周期起伏,答案都只有一個:超級城市的房價,從來都是大漲小跌、長漲短跌、易漲難跌。的確像日本、中國香港出現過大的泡沫bengp,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那樣,而是房價經常是漲到一個位置,然後開始調整甚至出現小幅下跌,之後再度上漲,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這說明,那些超級城市高房價的背後,有很深層次的力量在支撐。這些力量是緩慢而深遠的,一旦疊加起很簡單的貨幣寬鬆,它就起來了。把這個邏輯放到紐約、硅谷、倫敦……深圳,都一樣,沒有區別。

今天深圳這樣的市場,調整其實已經持續了至少1年半了,從去年的7.15,到今年的2.08,實際上成交量一直都不怎麼樣。在今年下半年之後,價格和年初相比,普遍都出現了真實的下跌。我跟進掌握的一些代表性樓盤,二手價都有20%左右的下跌。那些不下跌的樓盤,基本上都是有價無市——除非它的報價已經低於指導價了。

在歷史上,這樣的調整非常不多見。我們在2018年經歷過一次小的調整,那時候有一些個別樓盤也降價了,但是非常的個別,不像今天的市場是比較普遍的。而超過今天的這個調整幅度,歷史上也只有2008年。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翻閱舊文《房地產「三年小周期」》。

這是我跟大家說的第一點,基於周期律的邏輯,眼下這樣的市場在深圳這樣的超特大城市並不多見。遇到不多見的調整,你不一定要入市,但一定要非常的珍視。因為調整總是在展現危機的同時,製造很大的機會,從來不會有例外。

其次,從市場的博弈現狀看,現在對剛需是有豐富選擇的市場。

今年的市場,雖然成交率不咋地,但是推盤量可不小。這得益於深圳管理部門的努力兌現有關大力增加供應的諾言,尤其是在四季度,市場上的新盤一下子多了很多。尤其是一些性價比非常好的新盤,豪宅裡面像深業中城、海德園這些,改善盤裡像深鐵懿府這些,剛需盤裡像沙井海岸城這些,還有下面要拿證的潤璽二期,等等,都是萬眾矚目的網紅。

而且因為三季度以來經濟數據不好看,一方面是打壓房地產,另一方面是其它經濟指標出現乏力,全國也好深圳也好,經濟數據都不好看。但又不能夠鬆綁房地產政策,所以現在包括深圳在內的各地管理部門,都在積極鼓勵開發商拿證賣樓,以此來提高投資率。這個也是老套路了,但是對剛需就會非常的有利。我們下面會看到,寶安那幾個「捂盤專業戶」,也要慢慢的出來,而且價格還不一定能夠漲上來。

而對開發商而言,現在也是要積極推盤的時候,不推不行。只要是能夠賣的,一定要趕緊賣,賣了好還美元債,給員工發工資,讓工人回家過年,給投資者兌付,給業主交樓。哪一個處理不好都要抓人。

總之,現在的市場博弈,一句話,階段性的買方市場,會有很多的盤供剛需選擇,可以認真挑。如果你真的需要房子,這時候認真挑選,顯然是不知道要比亢奮期沒得選好上多少。

第三,從買房的技術條件看,剛需現在打限價新盤,入圍很容易。

深圳從去年7.15之後就一直在完善一盤一策的積分搖號,一直到今年的半山瑧境開盤時算是固定了下來。應該說,對於剛需而言,最新一版的積分政策,要比最初的版本「公平」了許多。讓無房的老剛需,可以有更多的機會。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預期不好,現在的市場還是有很多投資客退場了。這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信號,投資客退場的市場,才是剛需最好的市場,這是房地產作為一個民生市場偏特殊的地方。投資客一旦進場,那一定是非常亢奮的市場,價格會出現非常快速而且顯著的上漲。剛需,沒有資金優勢、沒有信息優勢、沒有知識優勢,幾乎每次都是全面被碾壓。

現在對於那些非常網紅的盤來說,有投資意圖的實力派買家依然在踴躍的參與,但對於大多數次級樓盤來說,打新的分數全部都降了下來。只要不是非常火的網紅,基本上都可以殺進去參與搖號。對於那些賣掉房子打新的置換型買家來說,這也是一個最好的市場。

所以,現在遇到那種上千套一起拿出來賣的大盤,只要地段不錯,產品和配套不錯,剛需就不應該放棄掉。今天這個階段性低積分的市場,是自2018年深圳推出加強版嚴厲限價之後,沒有過的事情。想想1年前,2年前,當初的瑧山府、悅府、雙璽、半三、華潤城、金融街,那些人山人海、冒雨打徵信、排隊1公里的恐怖,今天有大量的選擇,顯然是天大的好事。

最後,從調控政策的力度看,有些新盤可以用1-2年前的價格買到。

深圳現在基本是按照指導價在批價格,只要是連續多期開發的樓盤,後一期不改名字,基本上就不可能漲得了價。比如華潤城2期是8.5w,3期還是8.5w,到了4期改成了潤璽1期,當做全新的樓盤「漲」到了13.2w,這次我估計它就是再改個名字也木有辦法超過13.2w。

但是相當部分的新盤,看那個批價,是沒怎麼漲的。比如現在光明的新盤價格大概是5萬左右,4.5萬依然可以買到很多單位的,這個價格和2019年甚至2018年比,沒有太明顯的差別。再比如馬上有中洲濱海華府發售,2018年的盤了,現在的價格受到嚴厲限價可能依然和3年前沒多大差別。但這2-3年過去,深圳很多區域的房價是漲了不少的。尤其是那些嚴厲限價盤,基本都是翻倍的漲,像半三、瑧山府等等(從另外的角度,這個其實也說明了限價根本沒有起到控制最終房價的作用)。

而且,在未來的1-2年裡,你還可以以不漲價的價格繼續買前海、光明等等。不是說市場不會跌破政府的限價,而是說這樣的市場不多見。歷史上有過跌破的,2008年的龍華限價盤、寶安的天健時尚空間,都因為跌破了限價而延後開盤了。但是少見。

一句話,地方城市是史無前例的費老鼻子勁在幫剛需上車。這個費老鼻子勁,還不僅僅是上面的限價,而是一整個鏈條。

在嚴厲版限價、2.08指導價推出的時候,坦白講都是不能服眾的。管理部門要求開發商賣樓限價、二手房業主出售要以指導價為基礎批貸款、房東出租房子租金也要管制,但是!地方賣地卻不限價!州官能放huo,百姓不能點燈,這沒有道理。

結果呢,地方城市沒有取消限價,而是在三季度的時候,開始嚴厲控制賣地的溢價率——把賣地的溢價率控制在15%以內,以後不會再有任何地王出現了(明天深圳的地都賣不掉,只能左手倒右手)。你們不是說我不讓利麼?我現在也大讓利了,這樣我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你們了吧。

這一年的情況,就是這樣的變化,房地產從一級市場到二、三、四級市場,一條龍的限價,誰也別說誰。

地方政府花了那麼大的力氣,終於死死的摁下了房價,這樣的市場房改以來從來沒有過,韓國都沒有過。剛需如果說這還不是最好的市場,我相信管理部門也會「很委屈」的,「人民群眾」也不答應。

我不知道市場的後市會怎麼走,還會不會跌得更多呢?剛需是不是還可以繼續等待一個更低的價格出現呢?如我先前的觀點,這些都不是正確和重要的問題。我想人要承認自己的局限性,預測都是僥倖,不建議把決策建立在這個心態上面。自己花自己的錢買東西,大幾百萬上千萬,一定要很嚴肅的用頭腦自己學習的。

我也不知道未來的宏觀形勢怎麼演變,我認為剛需有那個時間去關心宏觀,還不如去認認真真的看倆盤。那些天天聊宏觀的人,他們的所有觀點我都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了,就是:請論證未來台海局勢的演變對深圳南山半三4棟30多層一套160平米單位價格的影響。

是不是很無趣?

買房入群+信息交流,掃碼下方二維碼,請備註真實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