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

成年人的清晨,是最忙碌的。
要和起床氣作鬥爭,要刷牙洗臉,要化妝,要糾結換哪套衣服,最後還要趕着通勤上班。
久而久之,悠閒地吃一頓早餐,仿佛成了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尤其是在家吃早餐,更是成為了當今成年人的奢望,因為那意味着你得有:
「悠閒的時間、良好的居住環境、便利的通勤、和諧的家庭以及精緻生活的心。」
由此看來,在家吃早餐,才是最高級的奢侈品啊。
能每天在家吃早餐的人,才是最令人羨慕的人。

01
在家吃早餐奢侈第1級:你有從容的時間。
據《中國居民早餐飲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
「34%的人不吃或少吃早餐,38%的人在路上解決早飯,54%的人不好好吃早餐。」
吃早餐,本該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現在,不吃早餐或是敷衍早餐,仿佛成了中國人的「流行」。
早餐,常常被看作無關緊要的一節,似乎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理由,將它當做無關緊要的小事看待,總在為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讓步。
然而,真的是沒有時間嗎?
小殷是一名白領,就住在公司附近,然而9點上班的她,要賴床到8點半才起床。
洗完臉刷完牙再畫個淡妝後,換衣服才是重頭戲,這件不滿意,那套不舒服。
一早上她能換上近十套,一般換完半個小時就過去了,即使住得離公司近,也沒時間留給早餐了。
阿何是一名領導,工作日都挺忙的,所以一到晚上就抓緊時間休閒,刷手機、看電影、吃宵夜,經常到凌晨一兩點才睡。
然而第二天起不來,踩着點去上班,路過早餐攤就隨便買個雞蛋灌餅,邊走邊吃,最誇張的是,他經常踩着打卡的點「跑步吃早飯」,橫衝直撞,差點沒把自己噎死。
其實說到底,你並沒有那麼忙碌。
在各種「忙懶累」的背後,是你沒有從容地去分配時間。
如果把入睡和起床的時間,同時往前推一個小時,其景象我想必定會大不相同。
南懷瑾曾說:「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如果一個人能在家好好吃早餐,那便意味着他活得很從容。
少了一些拖延,少了一些惶恐不安,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少了一些毫無營養的網絡信息垃圾。
用多出來的時間,悠閒自得地做一份早餐,讓接下來的一整天從有條不紊和別樣的儀式感中徐徐展開。
把一切焦躁換成從容,把一切不安換成淡然。

02
在家吃早餐奢侈第2級:你有健康的身體。
我的大學同學大史,最近發了條朋友圈:
「三十歲以前,我們是在用身體換錢,三十歲以後,我們用錢換身體。怕了怕了,以後一定要好好吃早餐,好好吃每一頓飯。」
配圖是一張躺在病床上的自拍。
我連忙打電話過去問候,詢問後得知,胃潰瘍加膽囊結石。
「這病基本都是不吃早餐引起的。」醫生是這樣說的。
回頭想想也是,在大學的時候,大史就經常不吃早餐,畢業後這些年,這個壞習慣也一直沒改,這才有了去醫院這回事。
對於現代很多人來說,深夜的酒永遠好喝過清晨的粥。
比起一頓精緻的早餐,凌晨的大排檔和麻辣的小龍蝦,顯然更受大家喜歡。
可是,身體的健康是自己的,沒有人能替你還欠下的債。
《營養進展》雜誌曾發表過一組關於早餐的文獻綜述,在經過一系列的研究表明:
長期不吃早餐,會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讓胃病、膽結石等疾病纏身,還會影響認知能力、學習成績和腦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
文獻中還做過一個調查,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十個有七個會被胃炎、膽囊炎、膽結石、胃潰瘍甚至胃癌等消化系統疾病纏上。
我們的胃其實很脆弱,它需要我們的關懷。
我們的身體其實很矯情,它需要我們的呵護。
哲學家伊壁鳩魯說過:「身體無痛苦,靈魂無紛擾,便是幸福。」
中國人自古便講究「民以食為天」,早餐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如果你能每天都在家好好吃早餐,那意味着你肯定有一個倍兒棒的身體。

03
歲月漫漫,世事無常,對於一家人來說,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現在的快節奏生活中,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好好吃頓飯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中午大家都在外面吃,晚上不是你加班,就是我沒時間。
唯有早餐,是一家人都在的時候。
邊吃早餐邊聊天,隨便說點什麼都好,只要大家都在,就有一種溫馨的感覺。
在娛樂圈裡,黃磊一家無疑是最令人羨慕的家庭之一。
只要是在家的時候,黃磊就會為一家人做早餐。
陪家人一起吃早餐,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頓飯,它就像是家庭的一種儀式感,背後還有很多含義。
當一個人每天不吃早餐的時候,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沒有照顧好自己。
但是如果一家人可以一起在家吃早餐,就代表着有家人在關心你。
在這樣的家庭里,會很有安全感。
因為這意味着,時時刻刻有家人在擔心你的胃,想要好好照顧你,和你一起度過餘生。
在劉若英的《當愛在靠近》這首歌中,有一句歌詞最讓我有幸福感。
「真的想寂寞的時候有個伴,日子再忙也有人一起吃早餐,雖然這種想法明明就是太簡單,但只想有人在一起。」
人活一世,活的不過是一飯一蔬,是當下和遠方,是自愛和愛人。
所謂幸福,不過是一家人坐在餐桌上,在說說笑笑中過好每個清晨。
所以啊,能每天在家吃早餐的人,他的家庭也一定很溫馨吧。

04
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
「每一個愛做飯的人,都是積極、溫暖、熱愛生活的藝術家。」
我的微信里,便有這樣一位好友。
她每天都堅持早起,為家人做一份精緻的愛心早餐,連續9年,做了幾千份。
最開始,是想為讀初中的女兒改掉不吃早餐的習慣。
於是,早餐從來都是買包子油條的她,開始了學習早餐之路。
她買來早餐書籍,每天仔細研究學習,去網上查找攻略,和小區的鄰居們現場取經……
漸漸的,她的早餐越做越好,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為了配得上美味的早餐,她買來各種好看有質感的餐具,碗、盤子、杯買了一大堆。
之前的餐桌很普通,於是她又去學習了餐桌美學,學習插花,把餐桌布置得很美。
餐桌美了,自然而然也想要把家裡變得更美,於是她又開始學習布置家裡。
我從照片中看過她家中,牆面高級灰,地板露疤結,家具用現代復古混搭,滿滿的質樸,卻又有着滿滿的優雅氣質。
而這所有的改變,都是源自於愛上做飯開始。
要知道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看她對待早餐的態度就知道了。
愛做早餐的人,他們喜歡花一點小心思,讓平凡的一天看起來沒那麼普通,也喚醒了心底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認真做早餐吃早餐,代表一種態度,一種關愛身體、熱愛生活的態度。
而一個對待早餐都能夠精緻的人,推及到工作、旅行、其他,更是會認真對待。
余華在《活着》說了這樣一句話: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做好每一天的飯,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認真對待生活,生活必將會認真對待你。
林清玄在《人間有味是清歡》里這樣寫道:
「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生活的儀式感,有時候只需要一頓簡單的早餐就好。
不是街邊的囫圇吞棗,也不是路邊的邊走邊吃,而是坐在家裡的餐桌前,桌上有熱騰騰的肉包,就着一碗熱乎乎的豆漿,吃完後像電影裡那樣風淡雲輕地切一個橙子。
它能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果腹的滿足,而是不管外在世界如何變化,內心都感覺安全的陪伴。
它更是對一天美好開始的期許,好好對待生活的儀式感。
所以,別讓早餐也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
明天起床,要記得好好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