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管你承不承認,喜歡『甄嬛傳』和喜歡王菲一樣,早已成為中國TXL身上獨有的標籤。作為TXL,哪怕沒完整看過『甄嬛傳』(恐怕會被開除GAY籍),也必定在跟好基友的閒談和表情包大戰中,領略過『甄嬛傳』台詞的精妙。

為什麼TXL都喜歡看『甄嬛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如先來做一個小測試。下面請聽題:

1、好基友向你吐槽他遇到的綠茶婊,你應該怎麼回他?

A:


B:

2、下班前,領導又交給你一項任務,此時你的心情是?

A:


B:


C:


3、好基友在群里發來一組帥哥照片,此時你的反應是?

A:


B:


C:


沒有正確答案,每一個答案都很生動。

幾天前,#甄嬛傳開播十周年#登上微博熱搜。十年過去,這一經典IP熱度不減,當年風靡一時的「甄嬛體」或許早已退燒,但諸如「寶娟我的嗓子」之類的經典台詞,依然能時不時結合新的熱點,煥發生機。這十年間,『甄嬛傳』在同志圈內形成的垂直文化不容忽視,但是,為什麼是它呢?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很好的答案。

就像我們不能粗暴地將喜歡『甄嬛傳』的男生和GAY劃等號一樣,GAY喜歡『甄嬛傳』的理由也絕不是「GAY都很drama」。播出之初,「格局小」被認為是『甄嬛傳』的原罪,然而筆者認為,它備受同志追捧的奧秘就在這裡。

首先我們必須要糾正一個觀念,「格局小」並非壞事。『甄嬛傳』的「格局小」,全然不是批評者所說的「來回都是褲襠里那點破事兒」的小,而是「尊重個體的聲音和命運」的小。

某種程度上,一部文藝作品的「男性視角」和「宏大敘事」往往相輔相成,在此背景下,女性角色(或者延伸開來,宏大背景下的邊緣人物)就成了敘述者實現某種目的的木偶或背景板。他們在那裡是乾癟的紙片人,而在『甄嬛傳』里,一個個都是或drama、或奸詐、或多情的活生生的人。

對處於弱勢的個體的惺惺相惜,是刻在少數群體骨子裡的基因。而『甄嬛傳』中的三個代表性角色,就在不同程度上,與TXL的自我認同相契合。

01.
華妃:皇上,害得世蘭好苦

「賤人就是矯情。」

提起華妃,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這句台詞,這種用白眼告訴你什麼叫「看不慣你」的做法,像極了小S。


和『甄嬛傳』一樣,愛看『康熙來了』也曾是圈裡人身份證明一樣的存在,TXL愛小S,是愛她的率真、直給,愛她臉上表達情緒時的「囂張」,從這一點來說,華妃也是一位天生的gay icon。

和小S一樣,華妃也足夠真。這種真,不只是性子裡的率真,華妃的身上,還有一種為人處世的坦蕩,和對待感情時生發在骨子裡的天真。

名門望族出身的華妃娘娘眼高於頂,一輩子也沒把誰放在眼裡。然而,當被皇后掀了老底,身家性命不保之時,華妃獨坐在空曠的翊坤宮裡,對着身邊的宮人說:「本宮自己做過的事情一件都不後悔,若周寧海(華妃宮裡掌事太監)為保命供出本宮,本宮不怪他,本宮自己承擔便是。」

大難臨頭,別人都是忙着找替死鬼,華妃一句「自己承擔」讓人們看清了,這個平日裡脾氣火爆的娘娘,其實還有着將門之後的氣度。比起皇后的陰毒,華妃的敢作敢當,讓人佩服。

即便是一生的死對頭甄嬛,對於華妃的評價也是「果毅」二字,親手送走華妃後,她又添了二字,「慘烈」。甄嬛看見的,是對手的明槍易擋,皇帝看見的,是「世蘭的本性不壞」,而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看見的是一個素愛明艷色彩的女子,在後宮的權術中,用最狠辣的手段,愛最不值的人。

在感情面前,盛氣凌人的華妃娘娘變成了年世蘭,就像現實世界裡,鋒芒畢露的小S變成了徐熙娣。

人前風光的小S,屢次三番地被爆出身上有被家暴過的痕跡,而在公開場合里,她卻選擇避之不談。幾年前被問到一直生孩子是否是被婆家要求的時候,徐熙娣也矢口否認,但最終真相還是由其親口講出——生男孩,是她在許家的KPI。同樣,被皇上用一碗落胎藥和一劑歡宜香斷送了一生幸福的年世蘭,在自己深愛的男人面前,也表現出了一樣的天真和軟弱。

她們在人前的驕傲是裝出來的嗎?顯然不是,只是在心愛之人的「鐵腕」之下,她們選擇了用另一種身份去維護感情。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選擇將自己最柔軟的部分交給了對方。像徐熙娣和年世蘭這樣的人,可能永遠學不會在感情上「自欺欺人」。

一個人不可能只有着強硬的一面,當他在每一種處境中都用最真實的自我去抗爭時,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鮮活立體、真實可觸的人。

從言語上的直率,到為人的坦蕩,再到愛人的天真,事到如今,似乎沒人不愛年世蘭這個女子。在TXL的世界裡,我們喜愛色彩濃烈,崇尚大膽張揚,讚美愛憎分明,但說到底,我們最愛真實地做自己,而這一點與年世蘭這個人物的底色,不謀而合。

02.
安陵容:我這一生,原本就是不值得

在『甄嬛傳』中,安陵容可以說是除了主角甄嬛之外,最為複雜豐滿的一個角色,以至於將本劇改名為『被嫌棄的安陵容的一生』也毫不違和。

她和華妃雖然同屬一般意義上的「反派」,下場都是不得善終,但在觀眾那裡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命運:華妃擁有不少擁躉,而安陵容卻飽受鄙夷,直到近兩年才稍有好轉,甚至還有了「安小鳥」這個兼具同情和嘲弄意味的「愛稱」。

可以這麼說,安陵容和華妃就是一對反義詞:華妃家世顯赫,安陵容出身低微;華妃大膽張揚,安陵容小心翼翼;華妃善使明槍,安陵容多用暗箭……華妃有多「真」,安陵容就有多「假」,她從不以真面目示人,直到臨終在和甄嬛的對話中,才終於袒露了全部的自己。

她先是說了自己的家世:父親原是一個小生意人,靠着妻子賣繡品賺來的錢買了一個小官,最後始亂終棄,棄結髮妻子於不顧,直至她臨死也不聞不問。如此出身,造就了安陵容性格中的自卑與敏感。

她母親的悲慘遭遇告訴她一個道理,凡事都要靠自己去爭。所以她「不想無聲無息地活着」,她極度渴望當選秀女,而後又為了博得皇上的寵愛,學習歌藝、冰嬉等十八般技藝,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做盡壞事。

她對甄嬛反覆指出自己的身不由己,「你擁有那麼多東西,高貴的出身,美麗的容貌,還有皇上的寵愛。而我,卻因出身低微,備嘗世人冷眼。」「我不得不爭寵,不得不怨恨皇后,怨恨皇上,怨恨一切把我當棋子,把我當玩意兒的人。我何嘗不知皇后並非真心地幫我,我又豈不知,皇上何曾愛過我。可在這後宮之中,哪有什麼真心可言。說到底,我還是最怨恨你的,因為你什麼都有了,臨了了,我卻什麼都沒有。」

並非為她開脫,但她卑微的階層在某種程度上的確給了她不得不作惡的理由。她錯就錯在,她還不夠清醒,眼睛裡全是階級跨越,導致她看不見摧殘她生命力的最大的惡——父權。

是父權,讓她從小沒有從父親那裡享受正常的關愛;是父權,讓皇上一直把她當作一個玩物而沒當人看。而她從始至終依然在維護這一切:她為私收賄賂的父親苦苦求情,她為博得皇上的寵愛百般作踐自己。

雖然安陵容在最後說自己,「我這一生,原本就是不值得」,但如果你真的細細回顧她這一生就會發現,她一直在和「不值得」做對抗。無關是非黑白,這種在絕境中綻放的生命力,很難讓同樣也飽受不解與冷眼的同志不為之動容。

03.
甄嬛:臣妾,鈕祜祿·甄嬛

不同於圈裡人普遍喜歡高大健壯、荷爾蒙氣息爆表的男性形象,很多直女更喜歡韓國男團里的小奶狗。實際上,這也是近幾年亞洲女性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群體現象,為什麼會是這個類型的男生呢?為了搞清楚原因,筆者特地詢問了身邊多位直女朋友,而她們給出的「毫無爭議」的理由是「沒有爹味」。

什麼是「爹味」?自大,愛教育人,以自我為中心,動不動就「listen to me」,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人,他們被周圍人用一句句「你好厲害」哄成了巨嬰。然而對於理想中的配偶形象,許多直女用腳做出了無聲的表態,而這種隱隱的反抗,也在甄嬛的身上得到了極致的展現。

影視理論中,對於人們喜歡「爽劇」給予了這樣一種解釋:它給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理想性的解決。甄嬛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喜愛,就是因為,她就是那個理想的解決途徑。

作為全劇的大女主,很多人覺得塗着Ruby Woo紅唇、畫着煙熏妝,霸氣回宮的鈕祜祿·甄嬛才是這一人物「反叛」的開始,可實際上,從第一集出場,甄嬛就已經在這麼做了。

在故事發生的封建社會裡,幾乎每個官宦人家的少女都渴望自己能被選上秀女,將來作皇上的寵妃享盡榮華富貴,而我們的嬛嬛,偏偏為此愁雲慘澹,她不想中選,也不貪圖那份尊榮,她是像母親所說的那樣,害怕宮裡的是非太多嗎?顯然也不是,在沒有是非的宮外,她也一樣拒絕了一片真心的溫實初。其實甄嬛的原則已經在開篇點明:若要嫁人,一定要嫁於這世間上最好的男兒。

嫁人是古代女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考慮物質條件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而甄嬛在這件事上的觀念,其實非常具有現代性,佛前低語,她是想借力滿天神佛,與時代逆向而行。


同樣,在秀女參見皇上時,所有人都穿紅着綠,極力揣度聖意,連沈眉莊都在謊稱自己胸無點墨,逢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老規矩,只有甄嬛淡妝素裹卻文采斐然,本想以此招致皇上厭惡,卻沒想到弄巧成拙,成了一枝獨秀。

入宮後,在「後宮不得干政」的戒律之下,甄嬛出入養心殿如常客,屢次幫皇上化解朝政危機。而她卻沒因此居功自傲,正相反,每次進言獻策後,甄嬛都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只知家庭瑣事的小女子,所有功勞都安放在皇帝身上,把皇上的「爹味」一步步烘焙得醇厚濃郁。

嬛嬛看上去真心拜服四郎,可實際上,一句「菀菀類卿」觸及了原則底線,憑皇上再如何君威浩蕩,也擋不住她離宮修行的步伐。甄嬛的反骨,從未被抹平。

至於鈕祜祿·甄嬛,毫無疑問是這一人物顛覆性成長的最後一個階段。弒君,就是甄嬛反叛的終極表現。甄嬛殺的只是一個負心漢嗎?不,她殺的是皇上,而皇上是父權最終極的象徵。

縱觀甄嬛的一生,為父親仕途決定入宮,痛夫君涼薄選擇出宮,她在父權的框架下四處碰壁,不停地用自己的拳頭,向着四面八方的「不公」回擊,與安陵容的「由不得自己」不同,甄嬛的主動性極強,她可以巧言令色,也可以步步為營,但絕不允許任何一個男人觸碰自己的底線。

與現實相反的是,她贏了,甄嬛成了最終贏家,她給觀眾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爽感。而實際上,真實的歷史中,這樣的女性也確有其人,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

不知道『甄嬛傳』的作者是否有意致敬歷史,無論是劇中的「出宮修行」,「妃嬪參政」,還是「借親生子扳倒皇后」,甄嬛一生中的許多情節,其實都曾在這位女皇身上真實上演過。

武則天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一位在男權社會中,做到了最接近「顛覆」的女性,她被後世許多朝代的皇帝謾罵,卻在今日的現代文明中,得到了最多的理解與認同。

00.
GAY為什麼這麼喜歡『甄嬛傳』?

答案就在這幾位主角身上:誰不想和華妃一樣坦蕩待人,不用在意任何人的眼光?誰沒有和安陵容一樣,曾在自棄與自救之間苦苦掙扎,不得不以假面示人?誰又不想和甄嬛一樣,一路升級打怪又不失本心?

回過頭來再看這三位人物,我們不難發現,華妃既是父權制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安陵容則是在父權的高壓下扭曲變形的鮮活案例,而甄嬛是在有限的時代背景之下,醒悟最徹底,也是成績最突出的反叛者。

實際上,這三位主角的遞進關係,恰如每一個性少數者的覺醒之路,從懵然不知到無力反抗,再到認清自我,找到出路,箇中滋味在『甄嬛傳』這部劇中被娓娓道出,讓人在悄無聲息中找到精神的慰藉。

我們沒法不愛『甄嬛傳』,畢竟,在絕對的權威之下,所有人無一倖免,都是「深宮裡的人」。

文|毛豆
編|黑色洋蔥

本文為淡藍原創
如已獲白名單授權,可在推送的48小時後轉載
同時標註完整的版權信息(文/編/圖等)
單賬號每周限定轉載一篇文章


長按二維碼下載Blued
是你今天做的最GAY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