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環境變美了,我們住着也舒心……」11月23日,說起村裡的變化,貴南縣沙溝鄉德茫村村民扎西卓瑪滿面春風。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南縣各級黨組織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讓黨員幹部受教育,又強化了公僕意識。各鄉鎮各部門提升站位、持續發力,廣大黨員幹部帶着情懷、帶着使命、帶着滾燙的心,堅持「小切口、影響大、能辦到、群眾普遍受益」原則,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以增進民生福祉的實效照亮初心、點亮民心。 在貴南縣沙溝鄉,新購入的垃圾手推車和鐵鍬整齊擺放在一間空房裡,一場環境衛生大整治在這裡拉開帷幕。各村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兩委班子成員、黨員紛紛樹形象、作表率,帶頭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清掃活動。 聚焦改善房前屋後、河道、道路兩邊等衛生死角,集中力量扎紮實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到目前,沙溝鄉共組織黨員群眾開展人居環境整治80餘次,清理垃圾百餘噸,有效改善了全鄉環境面貌。並建立了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增強了廣大村民的文明意識、環保意識。「參加衛生大掃除活動,不僅美化了環境,也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服務群眾的快樂,覺得特別有意義。」沙溝鄉人民政府副鄉長萬瑪才讓說。 在提升人居環境的同時注重人文關懷,沙溝鄉積極對本轄區特扶家庭開展走訪、精神撫慰活動,了解掌握特扶家庭健康情況,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為營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環境,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美好風光、美好生活的嚮往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根據國土綠化工作要求,沙溝鄉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干群協作,完成了11萬株樹木種植,為繪就綠水青山的美麗沙溝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民辦事映初心,辦好實事暖民心。沙溝鄉始終將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作為抓牢抓實黨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充分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的基礎上,積極主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切實做好群眾的「貼心人」。截至目前,全鄉各黨支部為民辦實事近120餘件。認真細緻辦實事
「你好,這件事情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找誰解決,聽村裡的親戚說可以找你們來試試。」貴南縣森多鎮鬥合龍村村民德某懷着忐忑的心情向森多鎮「諧納」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工作人員諮詢。
德某反映家裡的兩個小孩兒被後媽教唆說自己不是親生的,覺得自己在家中很不受待見。工作人員在了解具體情況後立刻受理了這一糾紛,並協調「諧納」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調解員到德某家中調處,兩天後德某的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事後德某說:「我本來認為這種小事沒人會管,只是抱着試試的心態來問問,卻沒想到『諧納』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不僅受理了,還這麼快就解決了我的問題。」 這是森多鎮「諧納」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日常工作中極為普通的一幕。大到村與村的地界糾紛,小到家庭、鄰裡間的鬥嘴拌架都是「諧納」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的工作範疇。 森多鎮建立牧區矛盾糾紛分級調處化解機制,切實把幹部從矛盾糾紛調處的繁重工作中騰出手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民辦實事的工作中。以本地卸任幹部、村內德高望重的老人、民間調解能手為主,返鄉大學畢業生為輔,組建了由4名調解員組成的專業化矛調隊伍。 森多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在建立之初便定下了「諧風雨露,納於百川」的總工作基調,並以黃沙頭藏語發音將其命名為「諧納」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該中心也是全縣首個標準化、實體化運作的鎮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森多鎮全面整合現有資源,實現了來訪事件「受、導、訪、調、仲、訴、援、評、督」全鏈條閉環管理,全面推行社會矛盾糾紛「一窗受理、一攬子調處、一條龍服務」。同時,調處中心充分運用村內黨員、網格員等力量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調解服務,實現矛盾糾紛分級調處、源頭化解。 「諧納」綜合調處中心建立以來,通過主動排查和村級轉接,共承接調解案件16起,成功調解15起,正在調解1起,其中疑難複雜4起。特別是,青稞羊和扎什給兩村20餘年的牧道糾紛經中心調處圓滿化解,確保矛盾糾紛「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為群眾創造了平安和諧的生活環境。
每日新聞,貴在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新聞熱線:0974—8532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