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書接上回,98年廣信破產之後,掀起了一輪轟轟烈烈的信託業整頓。
接下來五礦信託前身慶泰信託的經歷,是當時中國信託業混沌之狀的一個縮影。
慶泰信託的成立及發展
1997年9月,由上市公司三普藥業為主要投資人,集合十家企業共同出資1.67億元設立青海慶泰信託,三普藥業持股26.95%,三普藥業實際控制人武英出任青海慶泰信託董事長。
結果公司剛成立,就碰到了信託業整頓,青海慶泰信託得以保留,但註冊資本必須達到3億以上。武英家族繼續通過控制的企業增資股份,使得股份比例達到了34.45%。(據知情人爆料武英家族實際控制比例超過了50%)。
2002年7月,為了方便異地經營,重組以後的公司去掉了」青海「二字,改名為「慶泰信託」。重組後不久,慶泰分別在西安、北京、上海成立控股子公司。
重組後的新慶泰出手特別闊綽,上海慶泰在中銀大廈租了一個層面的寫字樓,租金每天10000元。
慶泰信託異軍突起,作為融資的主力軍新任總經理趙涇生功不可沒。趙涇生原來供職於德隆系,他以德隆一班年輕融資高手充任業務員委以高額佣金融資。
據資料顯示2001年至2004年2月慶泰共收到信託資金總量36.5億元。其中大部分用於國債投資,規模為20.5億,承諾無條件給予投資人5-15%的保底年化收益率,而當時國債的年化收益率只有3%左右。投國債再結合國債質押式回購,就變成了一個搞資金池的套路。
慶泰信託坐莊桂林旅遊
慶泰信託在信託資金的融資過程中有大量違規:
在投資人簽署的投資合同中承諾投資的固定收益率或保底收益率;
將信託公司財產與投資者的信託財產不分別管理,而是集中一起管理;
而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將有指定用途信託資金用於指定用途外的項目:坐莊炒股。
前面不是說到慶泰信託融到的資金有20億用於買國債嗎?買完國債再通過質押式回購,錢不就又回來了麼?
由於信託財產和自有資金並沒有分別管理,質押回來的錢就可以拿去肆意妄為了。他們選擇了坐莊炒股。
慶泰信託進入桂林旅遊比較早。2000年下半年慶泰以5000萬資金購買桂林旅遊流通股,慶泰建倉時的價位從17元左右沖高到29元左右,但慶泰並沒有高位拋盤,而此中慶泰從誰的手中接的盤,拋盤者獲得多大利益,其中是否有武英在獲利,這些不得而知。而在表面上,慶泰信託做了桂林旅遊的二股東。
慶泰二次重組後的2002年7月至2003年4月,股票投資由趙涇生操刀。趙涇生曾透露當時雖然也做桂林旅遊,但主要以組合投資為主。
但因為慶泰內部派系之爭2003年4月後趙涇生從慶泰投資中退出。當時慶泰的投資中心由上海轉移到北京慶泰投資。據內部人士透露北京慶泰投資基本只做桂林旅遊一隻股票,「每天由專人劃線劃圖操盤」。
通過前期不斷吸籌,桂林旅遊的籌碼已漸漸集中到慶泰手中。2003年7月桂林旅遊開始發力逆市而動。股價從16.50元左右飆升到最高點9月11日的20.63元。
「本來一切或許都將不錯,到11月、12月,中國股市的一輪牛市正在發動,而股價在高位盤旋的桂林旅遊或許也將迎來一輪上漲,但它最終卻倒在牛市前。」慶泰知情人士話鋒一轉「慶泰操盤桂林旅遊除了5000萬高位接盤,可能有背後的交易外,實在看不出有什麼高明之處。即使在這輪牛市中也不一定有人會來接這個明莊的盤。」
桂林旅遊跳水,慶泰信託崩盤
2003年11月28日,桂林旅遊突然跳水,股價從19元附近跌到了6元左右。下跌的原因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鎖倉資金搶跑了。
「鎖倉」就是坐莊方請其他機構,包括券商、基金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鎖定部分籌碼。「鎖倉的人拿本機構的資金替其他機構鎖倉,個人可以從中獲得好處。」一旦有人決定不玩了,就會拋售股票,引發踩踏。
這麼一個明莊,有人搶跑也挺正常的,比如我們前段時間說的深圳邪jiao組織D益豐主戰場的中國投資基金公司,那股價砸起來也是毫不含糊。
股價一崩,慶泰信託就被擠兌了,也於2005年被銀監會責令停業整頓,嚴重資不抵債。停業整頓當日慶泰信託總資產0.64億元,總負債10.56億元,淨資產-9.92億元。
所幸慶泰信託主要向企業及機構融資,向個人融資規模較小,未造成較大社會反應。
慶泰虧損原因
慶泰事發後一直有債權人在苦苦追索慶泰虧損原因,總結出來大致有如下原因:
一、操控桂林旅遊股票損失慘重;
二、做國債虧損;
三、慶泰經營中浪費,包括驚人的融資佣金和巨額的奢侈開銷;
四、武英手中的關聯公司長期大量占用慶泰資金(這一數字據債權人上告青海省政府、銀監局的資料應為2.3億)。
此外武英投資的旅遊項目也遭受了重大損失。武英近年來一直熱衷於旅遊項目的投資計有:青海創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的塔爾寺旅遊項目賬面價值2800萬;同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的西島項目賬面價值5000萬;同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的井岡山項目賬面價值3165萬元;慶泰信託投資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事有限公司3000萬元。
這些旅遊項目有的沒有直接的投資回報,有的需要長期、持續的投資才能產生回報。(這咋和隋主席搞長白山旅遊一樣一樣的)
按照一位業內人士對武英的判定,慶泰的許多操作犯有中國信託業普遍存在的一些毛病,但對武英而言無論是做資本市場操作還是做實業投資他都不是高手。
這句話我真想按到D益豐的隋主席身上啊,D益豐報告大家再等等,讓我們扒開看看到底是資本大鱷還是弱雞旁氏。(想知道誰是D益豐,請公眾號後台發送「DYF」)
五礦信託涅槃重生
2010年,慶泰信託重整管理人盛通律師事務所發布公告稱,將啟動首次債權清償方案。慶泰信託成為新《企業破產法》實施以來第一家採用司法重整程序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其中職工債權和自然人債券按 100%的比例清償,合計償還資金 3400萬元;第三順序 50 家機構債權人按普通債權10%的比例清償,合計清償額為 8180.52 萬元。
而清償這些債權的資金,來自於五礦集團。
2010年1月初,五礦集團與青海省政府慶泰信託風險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在京簽署《關於重整慶泰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框架協議》。根據該協議,慶泰信託重整後,五礦集團將擁有其66%的絕對控股權,並將更名為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五礦信託自此拉開帷幕。
總結反思
慶泰信託這個案子給我國金融行業也帶來了重大教訓。為什麼現在一定要三方託管,一定要自有資金與受託資金分離,為什麼不能搞資金池,為什麼現在要搞淨值化。
慶泰信託能融到這麼多錢的核心是講了個高收益率投資國債的故事,掛羊頭賣狗肉的事金融市場見多了,如果某家賣羊肉的價格顯著低於其它家,就要想想這家賣的是羊肉還是狗肉了。
債券質押式回購轉一圈,倒騰出錢來干別的這事兒由來已久,最近由愈演愈烈。現在又全世界都是賣債券協議式回購策略的基金了,這兩天我們也一起挖一挖,這是個牛逼的策略呢?還是個羊頭呢?星球裡面這兩天會放私募FX專訪,各位吃瓜小夥伴們的瓜子板凳可以掏出來了。
另外,慶泰信託案還給我國金融行業留下了一個毒瘤,就是信託剛性兌付,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行了,一波下來又挖了一堆坑,大家點個關注等我慢慢填吧。我不會向江南寫《九州縹緲錄》一樣,畫個史詩級框架,這輩子也填不上了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21世紀經濟報道》04年8月發表的《一個信託公司的典型死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