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年關將至,熱鬧的氛圍也越來越濃。
即將到來的春節檔,多部大片同台廝殺,堪稱神仙打架。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則消息,也給這寒冷的冬日添上了一把火。
那就是,還有10天,咱們的冬奧會就要開始啦!
《大約在冬季》
2022.1.25

那是一個令無數人焦心的晚上,全世界都在等待着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公布。7年後,隨着絢爛的煙花一步步踏進「鳥巢」,這座奧運之城也讓全世界認識了中國。而誰也沒想到,時隔14年,相似的一幕竟然又一次發生了。2015年7月13日,巴赫宣布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冬奧會舉辦權。這是中國作為東道主,在向全世界發出邀約,來共享一場冰雪盛會。儘管我們已經有過舉辦奧運會的經驗,這次的挑戰仍然十分大。在承接冬奧會的同時,中國也向全世界莊嚴承諾,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了迎合綠色奧運的理念,首體採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同時,為了滿足比賽條件,兩萬多米管道鋪在場地之下,實現了冰面的溫度均勻。早在1981年,首都體育館就曾見證過中國冰球隊的首次勝利。如今又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具有二氧化碳製冰冰面的專業冰場,即將見證更大的盛會。曾經驚艷所有人的它,這次被選為了冰壺比賽的承辦場館。看起來是一字之差,背後隱藏的是要用臨時建設達到永久建設的嚴苛要求。溫度、濕度、聲學等環境,依然要進行全面改造以適配冰壺比賽。但最難的點還不在這裡,而是咱們還對自己提出了新要求——在不破壞原有游泳館的同時,在上面搭建出可轉換結構和可拆裝製冰系統。既能實現轉換材料重複利用,又能極大降低後期改造成本,成為奧運場館可持續利用的典範。其餘的諸如國家跳台中心「雪如意」、首鋼滑雪大跳台中心、延慶冬奧村,施工建設過程中始終貫徹着同樣的理念。要知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冰雪運動才剛剛啟程。那時的訓練場地極其有限,運動員們基本上是哪裡有冰就去哪裡,他們稱之為「趕冰」。有時候冰面厚度不夠,滑着滑着就劃破了冰面掉下去,也是常有的事。訓練方法也只能是摸着石頭過河,偶爾通過淘來的一些寶貴資料自己慢慢學習摸索。中國冰雪運動從零起步,短短几十年便開墾出了一片綠洲。而這,靠的是無數教練以及運動員們一步一個腳印,用汗水和淚水拼搏回來的。回望那些屬於中國冰雪的重要時刻,依舊振奮人心,依舊曆歷如昨。葉喬波一人拿下了女子1000米和500米速滑兩塊銀牌。而值得一提的是,當年500米速滑比賽,在第一個彎道後,按照規則,對方本該讓外圈的葉喬波換道,但那人沒有。賽後葉喬波和教練找裁判理論,結果裁判也並沒有理會他們。徐囡囡帶傷上陣,以186.97分奪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銀牌。楊揚以44秒187的成績拿下了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世界冠軍。不過,更全項目的參賽,更多項目的獲獎,並不是中國冰雪運動的終點,而只是起點。更重要的,還是在於冰雪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度,越來越高了。有條件,更多的熱愛才能被發揚光大;成為專業,才能有更多的人才儲備。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之後,中國雪上項目便開始在全國選拔髮掘運動員。各地的硬件設施都跟了上來,參加冰雪運動的人群也肉眼可見地變多。一路走來的幾十年間,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充滿了心酸與遺憾,卻也不乏感動和輝煌。如今冬奧在即,更是一個讓人們了解、領略冰雪魅力的完美時機。
一篇短短的文章當然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但一部五集的紀錄片或許可以。
2022北京冬奧會還有10天就拉開帷幕,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大型冬奧紀錄片《大約在冬季》,調動使用總台十餘年的獨家素材積累,全景勾勒北京冬奧籌辦工作情況,全面展現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歷程。
雖然片子今晚19:30才播出,但看預告就足以讓人感覺到熱血沸騰。在美輪美奐的冬季景色中,鏡頭帶着我們跨越天南地北,連接起過去和現在。回溯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歷史,採訪全力備戰的中國奧運健兒們,追蹤北京冬奧籌辦過程,展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豐碩成果。關於中國冰雪運動的一切,你都可以在這裡看到。在《申報》上的《中國運動大會之先聲》,有人發出了靈魂三問:2008年,中國用一場圓滿的夏季奧運會給出了自己的回答。2022年,我堅信,中國將會給出一個更加與時俱進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