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自 Aesha Panchal 的文章《What are tangible user interfaces (TUIs), and how do they enhance UX?》,該譯文並非完整原文,內容已做刪減和調整。
用戶界面只能在屏幕中體現嗎?沉迷於屏幕的人們,需要從屏幕中走回現實。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了解下能讓我們在屏幕以外來完成交互的「實體用戶界面」吧。

由此,我們越來越有必要仔細審視這種模式了。
對「實體用戶界面」的探索,興許能將我們從屏幕中抽離出來,構建出更令人愉悅的交互體驗。
實體用戶界面(Tangible User Interface,簡稱 TUI)是一種基於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物件來構建的人機交互界面新形式,是由 Hiroshi Ishii 和 Brygg Ullmer 提出的概念。
所謂「實體」,指的是原本在屏幕中構成用戶界面的元素可替換為實體裝置。也就是說,它強調用戶界面不僅可以通過屏幕來構成,還可以由任意可觸摸、可聆聽、可觀察的實體裝置構成。
「實體用戶界面」能利用實體裝置被用戶所熟知的物理屬性。實體裝置與其相對應的虛擬元素在物理造型、使用方式上均有關聯性,這便促成了「實」與「虛」的緊密耦合。
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帶有 2 個可點擊的模塊及 1 個滾輪的鼠標,就構成了實體裝置與虛擬元素的緊密耦合。

實體元素能為人們賦予更貼近實現模型的心智模型,從而幫助理解。
在某些情景下,人類的自然語言和技術的實現邏輯並不一致,這導致了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會出現問題。
實體元素的顯性表徵使得理解其運行機制會比理解虛擬元素的更為輕鬆。
藉助實體元素,我們可以彌合用戶與產品實現原理間的認知鴻溝。一篇關於「觸摸服務(touching services)」的論文表明:
By connecting with a service object physically, one develops a stronger psychological connection with it, which processes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understanding.
通過與服務對象進行真實的連接,人們與其建立了更貼近實現模型的心智模型。
Our bodies are designed to respond to touch, not just to perceive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 Mary Halton in one of her blogs at TED.
我們的身體生來就能對觸摸做出反應,而不僅僅是感知周圍的環境。
—— Mary Halton
我們是有感知能力的生物。感官和情感定義了我們的經驗。
根據 Jinsop Lee 在 Red Talk 的分享,體驗是否充實而飽滿與感官通道的數量直接相關。
儘管虛擬體驗也能滿足視覺感官通道,「實體用戶界面」卻能使體驗更栩栩如生。因此,遵循「形式遵循功能」並提供更豐富的感官通道,產品會更易被理解,用戶也會更愉悅,甚至是感到驚訝。
「實體用戶界面」也可以拉近產品與用戶的心與心的距離。正如心理學家 Guy Winch 所言:「觸覺是讓我們在情感上更加貼近的因素。沒有它,我們會在情感上感到疏遠。」
隨着數字時代的到來,出現了「技術入侵」的現象:注意力被爭奪,過於依賴電子設備,社會邊界日趨模糊,缺乏與自然的聯繫……真實的體驗能豐富人們的生活,所以技術應該擁抱真實世界而不是取代真實世界。
通過「實體用戶界面」,人們可以訪問屏幕以外的體驗,從而彌合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差距。
用戶可以在真實世界中使用實體元素來進行成本(包含認知成本和體力成本)極低的交互。通過此般簡化,體驗變得更具吸引力且能被「無腦執行」。

In this way, it can be viewed more as a subtle form of digitally enhanced reality rather than a hyper-reality.
這樣,才是現實的數字化增強,而不是虛擬現實。
人類每年會丟棄 5000 萬噸的有毒電子垃圾,相當於 300 頭藍鯨的重量。換個角度看,也相當於每秒鐘就會丟棄 1000 台筆記本電腦。
通過減少對更替電子產品的狂熱,轉而專注於體驗驅動的模塊化電子產品,可以實現更可持續、更優的體驗。
如在閱讀過程中發現錯誤與疏漏之處,歡迎不吝指出。如需轉載,請註明來自We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