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掌控改變》作者:凱蒂·米爾科曼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
在書中探討了影響行為轉變發生的7大人性弱點:時機、衝動、拖延、健康、懶惰、信心、榜樣,說明了如何通過克服弱點的策略實現蛻變。
通過使用工具,幫你不斷做出微小的改變,最終實現重大行為轉變。
本書的一些觀點很有新意,核心觀點跟 100 天行動 的核心原則重合度很高,可以相互補充。
直播時間:11月27日周日晚上8點
主題:怎樣做好向上管理?
直播地址:視頻號讀書方法,另一個視頻號:生活黑客做為備用。
時機
每年的1月1日,40%的美國人都會下定決心積極改變人生:健身、儲蓄、戒酒、學習一門新語言等。新年往往比星期一對行為改變的影響更大。日期越顯重大,人們越有可能認真反思,越有可能與過去「訣別」。
·行為轉變的理想時機通常是一個新起點。
·新起點會增強行為轉變的動力,因為新起點要麼帶來真正的「白板狀態」,要麼讓人們產生「白板狀態」的感覺。新起點讓人們與曾經的失敗拉開距離,讓人們與過去告別,讓人們對未來抱有樂觀預期。新起點可能會打斷不良習慣,讓人們從更宏觀的視角思考人生。
·新起點可以是日曆上明確表示新開始的日期(新年、新季度、每月或每周的第一天)、生日、紀念日。新起點也可以是重要人生事件的時間節點,比如生病或者搬到新城市。新起點也可以是「重置」的時刻,比如某個個人表現的記錄被清零。
·新起點可能會激勵人們做出積極的改變,但是也可能會打斷正在進行的工作,阻礙進步,所以要小心新起點的負面效應。
·鼓勵員工、朋友或家庭成員追求改變的最佳時機就是新起點。
衝動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奧登普蘭地鐵站每天來往的乘客近10萬人,進出時可以走樓梯,也可以乘坐自動扶梯,而常規情況下幾乎所有行人都會直接搭乘自動扶梯出站,對旁邊的樓梯熟視無睹。
2009年的一天晚上,工程師們開始給地鐵站的出口樓梯鋪上新的黑白色地磚,樓梯被改造成一組巨大的鋼琴鍵盤。從此之後,大人、小孩甚至寵物狗在地鐵口的樓梯上蹦蹦跳跳,踩出一連串的音符。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人們牽着手走過鋼琴樓梯,還有人在樓梯上創作起二重奏,拍攝視頻等等。在安裝了鋼琴樓梯後,選擇走樓梯的人增加了66%,每天多走幾步就能對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鋼琴樓梯的創意解決了這個問題。
做「正確的」事情在短期內往往讓人沒有滿足感。你知道自己應該走樓梯,但很累,而自動扶梯很方便。經濟學家將這種選擇即時滿足而非長遠回報的傾向稱為「即時傾向」5,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衝動」,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到處都是。
·根據研究顯示,在實現長遠目標的任務中,人們往往會因為「即時傾向」而拖延。
·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提前預測誘惑,然後設定限制(「承諾機制」)來打破惡性循環。當一個人為了實現更大的目標而選擇減少自己的自由時,他就是在應用承諾機制。比如,「鎖定」的銀行賬戶,在達到儲蓄目標之前你不能從賬戶中提款。
·現金承諾機制是承諾機制的一種變體。在現金承諾機制中,一個人需要先付一筆錢作為經濟刺激因素,如果未能完成目標,他就無法將錢取回。
·公開承諾是一種軟性承諾機制,可以增加無法實現目標所帶來的心理成本。軟性承諾雖然達不到硬性承諾的效果(牽涉更具體的懲罰措施或限制條件),但是依然能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實現目標,我們可以為自己製造失敗成本,這個成本可以是軟性懲罰(比如公開目標或者完成任務的截止日期),可以是硬性懲罰(比如罰金),也可以施加軟性限制條件(比如用小號餐具吃飯)或者硬性限制條件(將錢存入鎖定賬戶)。懲罰措施或者限制措施的約束力越小,推動改變的效果越弱,但也更容易被採納。
·做出更小、更頻繁的承諾比更大、更低頻率的承諾更有效,即使兩者設定的實際目標相同(比如,承諾每天存5美元比承諾一年存1 825美元更有效)。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自己可以從承諾機制中獲益多少。未能意識到的人(非理性人)往往會高估自己抵抗誘惑的意志力,意識到的人(理性人)更容易在生活中做出改變。
拖延
菲律賓的格林銀行為提高客戶存款率,提出一個方案:通過提供「鎖定」賬戶來存錢——除非到了規定日期或者餘額達到一定數額,否則客戶不得取款。最終被推薦鎖定賬戶的客戶有28%選擇了該產品,而不是選擇其他產品或者放棄開戶。
人們可以及早預測誘惑的出現,然後採取措施,防止自己被衝動情緒控制。這恰恰詮釋了格林銀行客戶的行為通過主動選擇限制條件——前者是限制提取存款的時間,後者是限制可拖延的時長——降低屈服於誘惑的可能性,這樣能更好地實現長期目標。
·在實現長遠目標的任務中,人們往往會因為「即時傾向」而拖延。
·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提前預測誘惑,然後設定限制(「承諾機制」)來打破惡性循環。當一個人為了實現更大的目標而選擇減少自己的自由時,他就是在應用承諾機制。比如,「鎖定」的銀行賬戶,在達到儲蓄目標之前你不能從賬戶中提款。
·現金承諾機制是承諾機制的一種變體。在現金承諾機制中,一個人需要先付一筆錢作為經濟刺激因素,如果未能完成目標,他就無法將錢取回。
·公開承諾是一種軟性承諾機制,可以增加無法實現目標所帶來的心理成本。軟性承諾雖然達不到硬性承諾的效果(牽涉更具體的懲罰措施或限制條件),但是依然能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實現目標,我們可以為自己製造失敗成本,這個成本可以是軟性懲罰(比如公開目標或者完成任務的截止日期),可以是硬性懲罰(比如罰金),也可以施加軟性限制條件(比如用小號餐具吃飯)或者硬性限制條件(將錢存入鎖定賬戶)。懲罰措施或者限制措施的約束力越小,推動改變的效果越弱,但也更容易被採納。
·做出更小、更頻繁的承諾比更大、更低頻率的承諾更有效,即使兩者設定的實際目標相同(比如,承諾每天存5美元比承諾一年存1 825美元更有效)。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自己可以從承諾機制中獲益多少。未能意識到的人(非理性人)往往會高估自己抵抗誘惑的意志力,意識到的人(理性人)更容易在生活中做出改變。
健忘
·有時人們未能落實自己的意願,原因有很多,比如懶散、分心、健忘等。健忘可能是最容易克服的問題。及時提醒可以在人們即將做某事時推動他們真正去落實行動,能有效解決健忘的問題。提醒如果設置得不夠及時,效果可能不佳。
·制訂基於提示的計劃是另一種對抗健忘的方法。這些計劃將行動與提示聯繫起來,其形式是「當_______發生時,我就會做________」。提示可以是任何能觸發記憶的元素,比如特定的時間、地點,或者預期會出現的事物,等等。一個基於提示的計劃的例子是:「每當加薪時,我就會增加每月的退休金儲蓄。」
·提示越獨特,越有可能觸發記憶。
·當人們沒有明確計劃,或者要做的事要麼成要麼不成(比如錯過選舉日投票)時,基於提示的計劃尤其有效。計劃還有其他好處:它可以幫助你分解目標,讓你不必反覆思考當下你要做什麼,它就像你對自己的承諾,能夠提升你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如果同時制訂太多基於提示的計劃,你可能會泄氣,你的承諾有可能會減少。因此,在特定時間內,你要有選擇性地規劃你的目標。
·當計劃因太複雜而不容易記住時,你可以使用清單。
懶惰
·懶惰就是尋求阻力最小的路徑的傾向,有可能會阻礙改變。
·默認設置是指,在不主動選擇另一個選項(如新計算機附帶的標準出廠設置)時得到的結果。如果對默認設置有明智的選擇(例如,將瀏覽器的主頁設置為工作郵箱而不是臉書),你就可以將懶惰變成一種有利於改變的動力(例如,減少花費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
·習慣就像人類行為的默認設置。習慣讓良好的行為成為本能的選擇。在熟悉的環境中重複某一行為並因此獲得獎勵(無論是讚美、寬慰、愉悅還是現金),重複越多,你的反應越容易變成一種本能。
·過於死板不利於養成好習慣。要讓行為習慣有一定的靈活性,這樣個人的反應才會更靈活。你會發現,即使在不理想的情況下,你也能做出更靈活的應對。總的來說,你會養成更有黏性、更持久的習慣。
·記錄你的行為可以促進習慣的養成。記錄過程可以幫助你對抗遺忘,確保你能慶祝你的成功,並對你的失敗負責。
·注重連貫性。希望養成新習慣的行為一旦出現中斷,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會很大(例如,多次錯過去健身房的時間)。
·將新習慣與舊習慣聯繫起來有助於習慣的養成。把你希望養成的新習慣(比如做俯臥撐或吃水果)與已有的習慣(比如早上喝一杯咖啡或去上班)聯繫起來。
信心
·自我懷疑會阻擋你追求目標的腳步,甚至從一開始就會影響你設定目標。
·不請自來的建議會打擊別人的自信。讓人們提供建議有助於他們建立自信,幫助他們審慎思考實現目標的策略。提供建議也可以幫助我們行動,因為建議他人去做的事情自己不去做會讓人覺得我們很虛偽。
·與擁有相似目標的朋友或同事建立小組,或者成為他人的導師。通過給別人(對方主動要求)提供建議,你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也可以發現對你的人生有助益的新想法。
·人的預期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向人們表示你相信他們的潛力,並讓你處在傳遞出同樣的積極信號的人之中。
·設定長遠的目標(比如每天鍛煉),但是要給自己留出應急的餘地(比如每周可以休息兩天)。該策略有助於你保持自信,同時讓你在遇到偶爾的、不可避免的挫敗時也能回到正軌。
·培養一種「成長型思維」——認識到包括智力在內的各方面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努力會影響一個人的潛力——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從挫折中恢復過來。你也可以幫助別人培養成長型思維。
·關注那些讓你有成就感或自豪的個人經歷。這種自我肯定會讓你更加堅忍不拔,有助於你克服自我懷疑。
榜樣
·當陷入自我懷疑或不確定如何實現目標時,你可以通過觀察周圍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幫助自己提高能力和信心。
·你的決定很大程度上受到同伴的影響。因此,當你希望實現偉大的目標時,選擇與誰同行很重要。
·向人們描述常規行為(假設它是一種積極行為)是幫助人們改善自己行為的有效方式。
·和某些人越親近,和他們的境況越相似,你就越有可能受到他們的行為的影響。
·雖然一些同伴的影響力會很自然地作用於你,但是你也可以刻意向他們學習。觀察那些成功地實現了你想要實現的目標的人,然後複製粘貼他們的策略。
·因為你在意同伴的認可,所以感覺被同伴監督會改變你的行為。
·想要利用同伴的監督來促進改變而不產生反作用,與其公開人們的不良行為,不如給予他們獲得公眾讚揚(或選擇放棄)的機會。
·如果一種行為只是越來越受到認可但還沒成為現有的社會規範,分享這種上升趨勢的信息可以推動更多人做出改變。
·如果覺得同齡人的成就遙不可及,感受到社會壓力就會打擊人們追求改變的積極性。
·社會壓力有可能帶給他人脅迫感。因此,在利用社會壓力影響家人、朋友或同事之前,你要認真思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道德責任。
·如果注意到有人利用社會壓力讓你產生了不適,你要冷靜下來,避免與那個人面對面互動,與持相反意見的人展開對話,以改進你的決策,避免成為社會壓力的受害者。
直播時間:11月27日周日晚上8點
主題:怎樣做好向上管理?
直播地址:視頻號讀書方法,另一個視頻號:生活黑客做為備用。
近期直播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動踐行的問題,在注意力、時間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這方面的問題。本身在踐行100天行動的同學,也可以加上來,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興趣,可以加我的企業微信,和大家溝通。
現有付費課程
①打敗拖延症:我是如何戰勝拖延症的?
②養成好習慣:不需要意志力的習慣養成法:100天行動
關於warfalcon公眾號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長相關實用類文章
②4年進入有道雲筆記最有價值公號top10
③6年占據印象筆記收藏服務總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萬+人收藏
文章搜索傳送門
↓↓↓
加入一百天行動
↓↓↓
喜歡記得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