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aring
近期 ChatGPT 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它是專為對話而設計,可創建自然且吸引用戶的聊天 AI。流暢地表達、清晰的應答思路、創造性的回答顛覆了人們過往對與 AI 對話的刻板印象。

同時也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對話式設計」的關注,它是一種以自然、愉快的方式設計人機對話的設計方法,包含了語音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動效設計和文案撰寫等。旨在指導如何讓人與數字產品更順暢、更自然地對話。

本文將從介紹對話式設計再到分析其為什麼重要,並嘗試給出在界面如何設計良好的對話的一些建議。


本期提綱:

1. 對話式設計是什麼

2. 界面中的對話式設計

3. 如何在界面中設計良好的對話

4. 總結

1
對話式設計是什麼
起源

對話式設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計算機發展的早期,在 CLI(Command-line interface 命令界面)時代,當時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開始逐步探索讓人類使用自然語言與計算機交流的方法。最早的例子之一是 1960 年代 ELIZA 程序,該程序利用預設文本,去模擬真人對話的場景,與用戶進行交流,希望通過模擬與心理治療師的對話,治療用戶的心理疾病。

研究過程中,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用戶在逐漸對這個程序產生了情感上的依賴,偶爾會忘記他們正在與計算機對話。➊

儘管 ELIZA 並不能真正地理解用戶,只能通過檢索關鍵詞並輸出預設內容,但 ELIZA 仍然是對話式設計中的里程碑,因為它是人們第一次嘗試與數字產品進行對話式的交互。

▲ELIZA——早期人類與機器的對話,圖源自 wikipedia
近期
隨着時代的變化,二十世紀初的用戶擁有了比十九世紀,更豐富的數字產品,以及更多樣化的互動行為,比如點擊、瀏覽、語音、觸摸等方式,再到現在,技術的發展正在重塑交互行為,人們與數字產品交互的方式逐漸從鼠標鍵盤發展到觸摸屏、語音交互、與穿戴式設備的交互、AR(Augmented Reality)和 VR(Virtual Reality)的交互。

語音交互
我們所熟知的 Apple 的 Siri,以及 Google 設計團隊所設計的 Google Assistant ,則均是通過回答用戶的語音指令創建自然的對話式交流,與用戶進行高效溝通,幫助用戶管理生活與智能家居。➋
▲圖源自 Google Assistant
聊天機器人
ChatBot 中則不得不提近期熱議的 ChatGPT,它是 OpenAI 開發的一個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可以生成自然且多樣化的文本。一般用於創建對話、翻譯語言等處理自然語言的任務。但對於用戶最具有吸引力的,還是 ChatGPT 模仿人類對話的能力。它能夠理解且響應範圍廣泛的輸入,在用戶輸入錯誤、文字不完整的描述後,依然給出準確且相關性高的回答。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樣流暢且自然。
▲圖源自筆者與 ChatGPT 的聊天
2
界面中的對話式設計
技術的進步固然能為設計帶來新的天地,但設計師們已經開始注意到另外一點:那就是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蘊涵着無數設計的可能。
——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
儘管科技的發展已經把設計引向更多可能性,但目前人們日常頻繁使用的依然是屏幕數字產品比如智能手機,這意味着大部分用戶都在與圖形界面交流並完成目標。並不是僅僅只有製造出新奇的東西才算是創造,把熟悉的東西當成未知的領域再度開發也同樣具有創造性。➌ 所以下面筆者將簡單介紹界面中的對話設計:
它由什麼組成?

對話行為通常是指使用相互理解的語言、動作、符號將意義從一個實體或群體傳達給另一個對象的行為。相較於在語音交互中,人們只需要使用自然語言與機器進行交流,就可以完成目標。

常規意義上,圖形化界面通常由桌面、窗口(單一或多文件界面、標籤)、菜單、圖標、按鈕等組成。用戶通常需要瀏覽屏幕,並理解界面中的影像、描述、層級結構、操作指引再通過相應的交互行為完成目標,這使得人與數字產品中的交流變得機械且容易產生誤會。

它為什麼這麼重要?
你是否熟悉 404 這個數字?在計算機發展早期,用戶在與機器進行交流時經常面對一些不知所措的代碼,比如 404 與 502,它們神秘又讓人感到沮喪。它像一個不友好的鄰居,總是給你冷硬、且僵硬的回答,且不會幫助你解決問題。與機器的交流總是變得很困難,而對話式設計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
3
如何在界面中設計良好的對話
「設計實際上是一種交流行為。」
——唐納德·A·諾曼《日常用品的設計》
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說、畫、寫相互交流,互相尊重且友好,而今天人們開始與電腦、手機、電視等數字產品交流。同樣的,面向用戶的設計依然需要互相尊重且友好。在常見的圖形化界面設計中,設計師需要將自己視為用戶與數字產品之間交流的中介。幫助用戶與數字產品自然對話,從而完成目標。
明確對話的目的,並突出重點

在生活中,人們的對話往往會集中在一個「主題」中進行着重討論。在界面設計中理應如此,所以在開始設計之前,不妨先思考當下什麼對於用戶來說是最重要的,確保每個界面都有相應的重點。這決定了用戶獲取信息的迫切度與順序,以及界面中的信息層級的排布。

例如在 iOS 的與好友共享照片的新手引導頁面中,設計師按照信息的優先級,利用強調、對比等設計手法區分界面中的重點與非重點,確保用戶能快速獲取到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我們都知道用戶有可能不會按照順序進行閱讀,所以標題與按鈕上的文案同樣需要清晰地突出重點。

營造對話的語境
良好的對話設計需要模擬真實的語境,就像在現實環境中,一句話來源於一段互動,它與所產生的上下文具有聯繫;而一段互動,總是有來有回。設計師們應當儘可能在信息環境中營造這樣的語境。
上下文的聯繫性

人們在口語交流時常使用簡寫或者代稱,默認對方會在對話中自動補全那些句子之間的「潛台詞」,所以在設計界面時,設計師需要推斷用戶的目的以及使用場景,利用上下文聯繫,補充這些「不言而喻」,營造對話的環境且幫助用戶提升潛在效率。

當用戶使用地圖工具時,Apple Map 和 Google Map 均顯示這家餐廳目前已經關門,將明天中午 12 點開門營業。但考慮到用戶可能不是立即前往該目的地,而是希望在將來的某個時間在這個特定地點吃飯。Google 通過向用戶顯示該飯店下次開門的時間來更好地對此進行優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如果用戶隨後選擇導航到該目的地,Google 會在出發前主動提示該目的地已關閉。以及會通知用戶該地點目前在營業,但可能在到達時關閉。➍

大多數用戶更喜歡被告知信息並判斷所帶來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而不僅僅是信息本身。利用上下文的聯繫提供預期,這有助於用戶更好地進行決策。當然在此過程保持對話的重點也同樣重要,確保用戶能夠獲得他們需要的信息,且不被其餘信息所干擾。

有來有回的交流
一段令人愉悅的對話總是有來有往的。這是由語言哲學家保羅·格里斯(Paul Grice)所提出的概念。格里斯把它稱為合作原則之一(Cooperative Principle)。同樣,在界面設計中,需要以自然的方式及時響應,滿足用戶的需求。在 iOS 設定睡眠時間的流程中,更改設定時會與用戶進行一問一答式的交流,詢問生效的範圍,啟用後會為這段對話進行總結:睡個好覺,並結束此次對話。就像結束和朋友的聊天一般自然。在合理的產品設計中,應當模擬自然的連續對話,增強用戶代入感有助於提升用戶體驗。
▲圖源自 WWDC2022
保持清晰的語義
良好的對話設計需要以合乎邏輯且易於理解的方式組織對話,幫助用戶理解對話的目的並有效參與。
簡明扼要
日常對話的過程中,我們通常輪流扮演兩個角色:傾聽者和訴說者,若某一方單獨傳遞大量的信息,會導致對話變得「卡頓且難以繼續」。

在界面中依然如此,同一時間內用戶可處理的信息是有限的。提供過量信息反而會干擾用戶的判斷。讓我們來看下面的案例:儘管標題清晰講述了「iPhone 需要降溫」。但在描述中不僅試圖詳細地告訴用戶手機是因為被陽光直射或使用過度而導致發熱。還給出了建議溫度下降後才可以繼續使用,以及重點突出了「若有需要可以撥打緊急電話」。

設計師的本意是儘可能地提供詳細的信息幫助用戶理解界面中的內容,但信息冗餘,反而降低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並且回顧界面所突出的紅色按鈕:此時用戶目的是為了撥打緊急電話嗎?不,是等待溫度下降後繼續使用 iPhone。

因此,設計時應當簡明扼要地提供關鍵信息供用戶決策。可以使用更具有指向性的圖標「溫度計」清晰地傳達關鍵詞溫度,並且精簡文本,避免分散用戶的注意力,弱化非關鍵信息撥打緊急電話。幫助用戶快速獲取信息,理解界面中的內容才能與數字產品進行流暢的對話。
▲圖源自 WWDC2022
易於理解
在文案的撰寫上,也需要儘量避免使用特定的專業術語,避免帶來誤會。隨着互聯網的普及,404 似乎已然變成常見的詞語,大部分用戶都知道它表示網絡異常。但始終有新手用戶,所以普適化專業術語,避免專業術語給用戶帶來困惑。
使用友好且自然的語氣
語氣在語言傳播過程中會與受眾的交流、呼應。同樣在界面設計中,我們可以恰到好處地利用語氣與用戶交流,增強他們對產品的正向感受並傳達品牌感。
尊重與友好
沒有人願意犯錯誤——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使用應用程序或網站時。犯錯雖然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但有時會也會讓人感到慌張和羞愧。所以在提示的措辭中避免使用單一的負向語言指責用戶,使用帶有鼓勵性、友好、可信任的詞語,讓用戶以自然和愉快的方式處理錯誤。
適當的個性化

良好的對話設計需要了解你的用戶,在 Microsoft Design 所發布的 Outlook 的新設計中,通過可自定義的主題選項、使用帶有富有表現力的 3D 表情符號,調整寬敞、舒適或緊湊的顯示方式,讓 Outlook 成為用戶所屬。

所以,記住用戶的喜好,就像是記住你的朋友的喜好一樣。提供的選項應該使用戶能夠以自己的喜好的方式安排。設計的目標應該是提供靈活性的支持,讓用戶享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➎

▲圖來自 Microsoft Design
4
總結
很難準確預測對話式設計的未來將如何發展,它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技術進步、用戶期望和行為的變化以及新應用領域的出現。但通過以上這些建議,我們可以在界面設計中營造出友好的、自然的對話。或許在奔向未來之前,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數字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交流。通過設計這些對話,幫助用戶與產品更好地互動。
注釋:

➊ 維基百科

➋ Google Assistant

➌ 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

➍ Apple Maps vs Google Maps

➎ Microsoft Design:Designing a New Outlook Experience

—The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自WeDesign
Iris

我要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