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
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誰能保持心態平衡,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
「長壽」是由先天條件和後天條件共同影響的,長壽基因是一個因素,而良好的生活心態是更重要的原因。
而我們常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很多事情有付出才有回報。
儘管現在隨處可見的「卷」,但是隨着年齡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還是注重起了自身的健康問題,比如開始晨練夜跑、健身打卡、保溫杯泡枸杞......
但是,我們這麼努力的運動養生,真的有效果嗎?
其實,運動健身和做別的事情不一樣,付出和收穫可不一定成正比。
隨着年齡的增加,特別是40歲以後,有時候「太努力」反傷身,會「偷點懶」的人可能更長壽~
讀完本篇智慧運動養生秘籍,你就會懂得,應該適當停下自己的腳步去「偷個懶」,在休息中輕鬆實現養生效果,不費事也能「長壽」。
誰在白費勁兒,誰是真養生,看完之後你就明白了。
最易犯的5個運動誤區
有句老話說得好:40歲前必須鍛煉,50歲前適當鍛煉,60歲後重在保養。
隨着年齡的增加,肌肉、骨骼逐漸流失,身體機能也慢慢不比當年,所以在運動鍛煉上,需要更加把握好「度」:
1、走得多
世衛組織曾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走路」。
但是,走路步數越多越好嗎?
如同一輛汽車,我們身體的組織、機能也都是有一定壽命的:
適量運動有助於減緩「生鏽」,但若過度使用只會加重損耗。
比如,人在劇烈運動的時候,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這些激素的增加使得機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反而不利健康。
甚至,還會磨損膝關節,造成半月板損傷、關節腔積液,誘發足痛......所以,平時走路也不能過多。
2、走得快
很多人喜歡跑步或快走,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速度越快則強度越大。
而高強度的運動,很容易於造成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及腰部的疼痛和損傷。
所以,雖然走得快一點,確實有助於提升代謝率,加速脂肪燃燒,但如果僅從延年益壽的角度來說,其實沒有必要追求太大的強度。
3、早起猛跑
早起的時候,人體血液更黏稠,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運動風險更大。
而且,清晨是心血管病高發期,高危人群應避免清晨劇烈運動。
4、寒暑無阻
經過研究發現,極端溫度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而如果早晚溫差大、或者天氣過於寒冷,那就一定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避免過度運動。
天氣不好的日子,就不要堅持出去了,在家原地走走/跑跑也是不錯的選擇。
5、運動但不節食
人體一天中攝入的熱量越多,器官負擔越重,如果再進行超負荷的運動,器官的負擔則翻倍,久而久之,會加快器官衰老。
休息才是最好的鍛煉
都說「三分練,七分養」,在把握好量、適度運動外,真正的養生還重在日常。
有些小習慣,乍一看像是在「偷懶」,實際上可是妥妥的養生好習慣!
比如下面這7個,有你常做的嗎?
1、小憩20分鐘,讓心臟動起來
研究表明,小憩是減壓神器,有利於心臟健康。
而且,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午睡時間小於30分鐘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了37%。
2、喝杯熱茶,讓大腦動起來
發表在《人類神經科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喝水能夠讓你的大腦提速14%,有助於保持思維敏捷。
喝杯熱茶能促使毛孔張開,加速汗腺分泌,還可以利尿,讓大腦隨時保持清醒。
3、伸個懶腰,讓肺動起來
伸懶腰能增加對心、肺的擠壓,增加全身的供氧,還有利於全身肌肉的收縮和呼吸的加深。
大腦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適。
4、吃健康零食,讓腸胃動起來
在兩餐之間或餐前吃點健康零食,可以放鬆身心、補充營養。
建議在10點或15點左右給自己來個短暫的「茶歇」,酸奶、水果、堅果等都是比較健康的零食選擇。
5、簡單運動,讓身體動起來
拉筋、扭腰、深蹲、靠牆站、高抬腿都是比較簡便易行的運動,工作之餘來個短暫的「運動加餐」,是極好的。
6、曬太陽,讓免疫力動起來
曬太陽的好處不勝枚舉,但國人曬太陽的時間仍遠遠不夠,不妨在你感到疲倦時,把曬太陽這個功課補上。
曬太陽的最佳時間是10點和16點,此時可以散散步,一舉兩得。但是,因為紫外線太強,建議在早上8點前和晚上5點後曬。
可以多曬曬背部、雙腿和頭頂,有助於鈣的吸收、合成,還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曬15~20分鐘為宜。
7、發呆5分鐘,讓精神動起來
研究顯示,發呆是最簡單的減壓方式,心無雜念、腦子裡什麼也不想的時候,大腦中的α腦電波得到加強。
這種特殊的腦電波可以抑制信息超載,讓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從而改善情緒,減輕壓力,緩解焦慮不安,還能加強記憶力,緩解疼痛,並提高免疫力。
另有研究發現,每天適當發會兒呆能將焦慮和抑鬱風險降低25%。
搭配7個簡單動作
助人長壽
1、拍手
拍手這個動作一般是表示歡迎、喜悅,其實它還是一種至剛至陽的養生方法,主要功能就是補氣。
手穴共有39個,拍手可以震動陽氣,推動全身氣的運行。
長期堅持拍手,可促進氣血通暢,增加機體熱度,預防多種慢性病,延緩衰老,對於預防老年痴呆也很有效。
2、踮腳
踮腳尖的確是個不錯的有氧運動,讓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人的心臟、心血管健康,還能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
關鍵它還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
著名保健氣功八段錦中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就是運用了墊腳的方式來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3、叩齒
叩齒可以使牙齒堅固,《修齒要旨》中說:「每晨醒時,叩齒三十六遍,可使人長壽」。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經常叩齒還有補腎的作用,叩齒還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起到保養皮膚,延緩衰老的作用。
4、握拳
握拳的時候,中指接觸處是勞宮穴,按壓此穴可以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研究表明,手的握力越大越長壽,生命力越強,經常握拳,可以起到強肝、養肝的作用,握拳可以有效促進機體的運作,預防血液滯留帶來肌肉或是器官的壞死。
經常握拳可以有效保護血管健康,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延緩衰老。
5、勾腳
勾腳與踮腳的動作類似,但勾腳是在躺或臥的時候進行,腳背上不僅縱向由腳外側到腳內側順序排列着膽、胃、肝、脾四條經絡均至足趾端,而且有膽經的耳部支脈經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進入足四趾外側端(足竅陰)。
勾腳可以運動肝、膽、脾、胃等多條經絡,起到疏泄肝膽、調養脾胃的作用。
勾拉動作我們平時坐着、躺着都能做,簡簡單單就能疏通絡,是長壽不可少的一個方法。
6、搓耳
研究表明,很多長壽的老人都喜歡搓耳,中醫認為,耳朵是全身經絡匯集之處,「耳為宗脈之所聚」「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者」,人體各個部位都與耳郭通過經絡形成密切的聯繫。
按摩耳郭就能打通全身經絡,活躍機體臟腑,特別是腎臟。
藏象學說認為「腎開竅於耳」,經常搓耳朵就是對腎臟的調理和養護,而腎為先天之本,保護好腎就是在延長壽命。
7、伸懶腰
為什麼那些平時不去健身房、也不怎麼跑步的人,依然照樣可以精神飽滿、健康長壽呢?可能就是和「伸懶腰」這種健康方式有關。
因為,常常伸懶腰,可以增加對心、肺的擠壓,增加全身的供氧,還有利於全身肌肉的收縮和呼吸的加深。
大腦血流充足了,人自然也就感到清醒、舒適了。
總的來說,生命在於運動,而最智慧且健康的運動達人,都懂得「偷懶」:
不刻意追求運動量與強度;該休息就及時休息;適度運動,貴在堅持。
才是我們應遵循的運動準則!
來源:人生智慧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