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一旦幾億元乃至數十億元投下去,難道還讓已經生出來的孩子再塞回娘肚子不成?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海花島:熱點新聞製造機

上周,五集反腐敗電視專題片《零容忍》播完了。

在最後一集《永遠在路上》中,講了一個「靠地斂財」「借島發財」的貪官典型——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書記張琦。

張琦面對鏡頭自述他的貪腐經歷

在張琦所靠的「地」和「島」中,很重要的一塊便是這段時間的新聞製造機——海南儋州海花島。海花島的手筆有多大,看這些數字就夠了:規劃填海8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600億元,包含會展中心、博物館群、酒店群等28個業態,參與建設的建築設計師超過600名。

2021年最後一天,海花島首次登上熱搜,起因是海南省儋州市的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布的行政處罰書在社交網絡上流傳,內容是:儋州市海花島2號島上的39棟樓,因項目違法取得的規劃許可證已被撤銷,現責令相關開發商,也就是恆大集團,限期10日內拆除。

網傳的儋州市行政處罰決定書

而幫助恆大拿到規劃許可證的人,就是張琦。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的披露,張琦擔任儋州市委書記時,積極推動海花島填海項目,授意儋州市政府和海洋部門,將整個項目拆分成36個面積小於27公頃的子項目進行申報,強行上馬,導致周邊海岸的白蝶貝和珊瑚礁受損。

到了本周,海花島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起因是坊間傳言恆大在1月4日發起了行政複議,並獲得成功,樓不用拆了。昨天(1月24日),有媒體向儋州市城市管理局詢問此消息的準確性,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根據規定,行政複議結果不對外公布,不過該案件還處於「未辦結」的狀態。

簡單推斷,就是恆大確實發起複議了,但目前還沒出結果。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複議機關必須在複議發起後的5日內做出是否受理決定。受理後,應在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複議決定,情況複雜的,可以再延長30日的期限。

鑑於恆大海花島違建事件的重大性、複雜性,最後會用滿這共計95日的期限,也不無可能。所以,海花島這39幢樓應該還能屹立一陣子。

海花島2號島39棟待拆建築

兩次成為焦點,為海花島帶來了不少人氣,關於海花島的報道多了起來,有不少主播前去現場拍攝視頻,也有人慕名前去遊玩,可以預見,當複議結果有定論後,海花島估計還能再製造一波熱點新聞。

沉沒成本:拆不拆都會有損失

在有關海花島違建的各種新聞中,有一類評論頗成規模。

有人說:為啥要拆,為啥不能再利用?幾百億的投資,不能浪費。

還有人說:早幹嘛去了,現在拆除就能恢復生態嗎?

更有樸素的觀點認為應該妥善利用:送給無房孤寡老人不好嗎?

總而言之,這些觀點都有同一層意思:建都建了,何苦再拆呢?

這可說是典型的沉沒成本案例——已經造成的損失無法挽回或難以挽回,拆除還會讓已經投入的成本變成新的損失,算經濟賬太不划算,只好繼續。

要命的是,這種案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不少。

2020年10月,住建部通報批評了兩個違建項目——湖北省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項目和貴州省獨山縣水司樓項目。

一個是世界最大關公雕像,高57.3米,耗資1.7億元建成;一個是世界最高最大的水族建築,高99.9米,投資2.56億元,至今還未徹底完工。關公像已經在2021年9月開始了搬遷工作,預計耗資1.5億元;而水司樓無法搬遷,再繼續投資建完又難度太大,只能尬在那裡,採取一些補救措施。

水司樓如今是獨山縣的一大難題

這麼一看,網友們說得還挺對:拆果然不划算。其實,不只網友們這麼想,那些推動違規項目的貪官,也是這麼想的。

吳曉波老師在《大敗局2》中,記錄過江蘇鐵本大鋼廠的敗局:

2002年5月,江蘇鐵本鋼鐵廠的戴國芳想擴建自己的工廠,計劃耗資10億元,目標年產260萬噸。但是,項目報到常州市以後,被有關官員熱情地推動,最終項目目標翻了數倍,膨脹到了總投資額106億元、年產量840萬噸。

為此,常州市將鐵本項目拆分成7個子項目和1個碼頭項目分別上報,土地切成14塊報批申請——這與張琦在海花島項目上的「化整為零」策略不能說是非常相似,只能說是一模一樣。

官員們懷有的僥倖心理非常簡單:「一旦幾億元乃至數十億元投下去,難道還讓已經生出來的孩子再塞回娘肚子不成?」

城建項目:貪官落馬的高發地帶

回顧近年一些重要貪官的情況,會發現不少人都和城建項目關係頗深。

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在成都市大搞建設工程,被人冠以」李拆城「的外號;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在六安市大興舊城改造項目,「扒市長」的名號由此傳開;南京市委原副書記季建業,在南京市搞舊路改造和雨污分流,被市民們送上了「季挖挖」的諢名;而推動水司樓項目違規落地的獨山縣委原書記潘志立,更是製造了400多億元的債務,其中大部分都投到了各種「超級工程」中。

潘志立調任獨山縣的主要任務原本是脫貧攻堅

貪官們鍾愛城建項目的原因,主要有三條。

第一,城建項目方便利用沉沒成本心理,可以綁架全體政府班子。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一旦錢投出去,就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建都建了,難道還拆嗎?要是搞成了,誰還會去管過程中有沒有小違規?

第二,城建項目財務環節繁多,可供權力尋租的空間大。貪官們並不直接貪墨工程款或是收受賄賂,而是利用權力讓自己的親屬、朋友拿到項目,變相漁利。不僅隱蔽,有時候還能讓自己產生「我沒有貪污」的幻覺。

第三,城建項目容易出政績。相比於扶貧攻堅、改善營商環境等任務,城建能直接提升GDP,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感知度強,收效又快,有些重點項目還能作為城市名片,讓自己產生「功在千秋」的幻覺。

其中,第三條最為致命。有些貪官即便落馬了,仍認為自己拼命搞城建的行為是有功的,至少是有一部分功勞。違規審批,急於求成,是路線方法問題,不是立場問題;至於貪腐,是項目執行時沒有經受住誘惑。可推動項目的初衷,是好的。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城建與腐敗:做錯都很難回頭

讓我們把視線拉回海花島。

這座號稱已投入810億元的人工島,如今尚在運營,被行政處罰勒令拆除的只是島上一小部分住宅樓,島上的遊樂園、博物館、度假酒店等依然在接受門票預訂,燈光璀璨,氣勢不凡,談不上遊人如織,但也陸續有來,儼然一個成功的文旅項目,住宅區的些許違建,不過是小小瑕疵。

但是,如果從資金面考慮,海花島項目的母公司恆大集團,正因上萬億的債務問題而焦頭爛額。海花島項目到底是住宅樓的銷售回款更重要,還是旅遊門票更重要,相信大家心裡都有答案。

雄心勃勃的企業家,與好大喜功的地方政府官員,共同構築了這種「沉沒成本+化整為零」的違規操作套路。這個套路只是路線方法問題嗎?相信大家心裡同樣有答案。

在鄰國日本,泡沫經濟時期也有很多好大喜功的城建項目,比如1997年開通至今一直虧損的東京灣橫斷高速路、運營效果完全不及初始目標的神戶未來港,還有遮蓋住了大量名勝古蹟的東京市內高架橋。

學生們腳下的才是日本橋,上面的其實是高架橋

其實,城市建設也和腐敗問題一樣,有些事,做錯了就很難回頭,而代價則可能非常高昂。

我作者|林克|當值編輯|范程遠

責任編輯|何夢飛|主編|鄭媛眉|圖源|VCG

加入《東西情報站 | 會員版》

每月2場超150分鐘閉門直播

聽人氣導師大白講解

樓市動態、股市復盤、宏觀經濟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總編為好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