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好,這兩天時事話題關注的有點太多了,今天我們換換胃口,說最近我一直在追的劇。可能近期文章選題的關係,本號最近吸引了不少女讀者,昨天女讀者比例正式過40%,可喜可賀。相應的,女讀者們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前兩天有個妹子的留言我覺得很有意思:小西,你在之前的文章中說,女性的困局其實不僅僅在拐賣案中呈現,家暴、婚內出軌、其實都是拴住女性鐵鏈,我覺得特別對。那你能不能寫寫相關的話題,或者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籍?我想說,其實這種話題你與其看書、看文,還不如追個劇。比如最近我一直在看的《江照黎明》,前兩天寫《家庭,多少罪惡假汝名以行之》一文,說到家暴問題時曾經提過它,有朋友當時就想讓我說說——因為這劇里反映的家暴太恐怖了。劉凱在該劇里塑造的這個蘇睿,恐怖感和壓迫感都直逼馮遠征當年在《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里演的安嘉,有望成為新一代極品渣男丈夫的代名詞。這裡多說一句,我這人在寫稿寫不出的時候就是愛看推理作品,尤其是森村誠一的那種社會派推理。因為社會派推理有個好處:能讓你在追蹤懸疑的過程當中,順便獲得一種思考某個社會問題的視角。比如我曾推薦過的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高野河明的《13級台階》,就典型的借了推理小說的外套,去探討死刑存廢、復仇合法性等問題,寫得相當深刻而精彩。前年在國內引發熱議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其實也是一部影視化的「社會派推理劇」,借着懸疑的外殼,討論青少年犯罪及其由來的問題。而如果說這兩部社會派推理作品討論的話題還過於邊緣、小眾,那麼今年開年播出的《江照黎明》這部劇討論的話題就非常大眾了——當代女性們在婚姻中所面臨的陷阱與困境。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這個話題似乎剛好踩在了中國當下的社會熱點上。如果剝除社會派的描寫,《江照黎明》的推理故事主幹其實非常簡單:女主角李曉楠與其丈夫蘇睿,在外人看來本來是一對模範夫妻,妻子勤勞能幹,丈夫體貼關懷,兩個人情投意合,甜蜜無比。但繞到這樁婚姻的「內面」,你會發現這個丈夫幾乎是辦了一個渣男套餐——雖然在外人面前裝出一副好丈夫的模樣,但關起門來,這個魔鬼丈夫噁心事兒都做,什麼家暴、出軌、高利貸,最可怕的是,他還有那套把老婆當私有奴隸的可怕邏輯。最終在欠下100萬高利貸、無力還債的情況下,蘇睿決定鋌而走險,想用殺妻騙保的方式還債。於是他精心謀劃,製造一系列「意外」,試圖致妻子於死地。但妻子李曉楠每一次總能化險為夷。可神奇的是,第二天早上,人們發現躺在江邊橫死的,居然是蘇睿自己,這個鬼故事一樣離奇的劇情背後,究竟藏着什麼樣的玄機?整個故事由此展開。《江照黎明》目前已經播到了第18集,我一集集追下來,覺得它採用了一種非常聰明的敘事方式——它以警方追查誰是兇手為線索,破開了一對又一對男女關係之間的內核:蘇睿與李曉楠這對夫妻,是溫柔外表下所掩蓋的獵手與獵物關係,但究竟是誰在「捕獵」誰,其實懸疑重重。李曉楠到底在她丈夫的死亡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觀眾到現在還沒有看透。其次蘇睿與其出軌對象、李曉楠的同事於紅之間,看似進行的是一場以愛為名的不倫遊戲,但實則埋藏着赤裸裸的金錢、利益算計。再者,李曉楠的姐夫,看似是十分成功的企業家、也是無微不至的愛妻家,但實則,在這段男強女弱的婚姻當中,他很可能是將自己時刻宣稱深愛的妻子推向絕路的最大幕後元兇。就連李曉楠與其中學同學、追求者王誠,兩人看似有一場封印在青春記憶里的、無比純真而美好的初戀回憶。但隨着劇情的展開,觀眾們開始發現影影綽綽當中,王誠到底是不是在為了舊日之愛,富於騎士精神的在無私幫助自己當年暗戀的女神,還是為了自己另一項更隱秘的計劃?這個事兒是很存疑的。甚至我猜測王誠幫助李曉楠的動機,可能會成為整個網劇被留到最後的最大的一個懸疑。
多說一句,演王誠這個演員是王大錘……啊不,白客。是的,這部網劇讓我感覺最有趣的一點,就是給劇中幾乎所有男女關係施加的一層迷霧,讓你永遠猜不透,看不穿。不知「枕邊人」到底是人是獸,感覺很像《消失的愛人》。愛情、婚姻這件事本身其實就是最大的一種懸疑,而我們卻要為之託付一生,這事兒想想,其實挺驚悚的。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劇中目前出場的人物似乎「全員惡人」,所有人好像都朦朦朧朧中有着殺掉蘇睿的動機。我猜,導演也許會給這部劇安排一個類似阿加莎克里斯蒂《東方快車謀殺案》的謎底——真相很可能是,所有人都在這個渣男丈夫的黃泉路上推了他一把,但其實沒有人是這場謀殺中最重要的那個主謀。如果這部劇的結局真的是這樣的,那麼我想說它其實很類似於我們的人生——每個你生命中遇到的人,都塑造了現在的你,但這其中其實沒有誰是主謀。而有趣的是,即便該劇最終的結尾不是這樣的,也並不妨礙你將這部劇追下去。因為如前所述,這部劇作中,最大的疑案,其實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一直在困擾女主的那個問題——究竟一個什麼樣的婚姻,才是她真正想要的。縱觀這部網劇,你會發現女主幾乎一生都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女主出生在一個十分特殊的家庭環境當中,父親早喪,母親贍養着祖母,拉扯着兩個女兒辛苦的生活。在這個四口人全是女性的家庭中,可以想象,女主的安全感一直是十分缺失的。而劇中母親對兩個女兒的教育也一直是:「只有嫁得好,才是真的好。」——找一個靠得住的男人,女人這一輩子才能有靠。可是究竟什麼樣的男人,才是「靠得住」的呢?命運在這裡給這種信念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她幾乎處處碰壁:女主的姐姐,遵從母親的教導,儘量「高攀」找了一個能力超強、似乎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丈夫。可是這段男強女弱的婚姻中,這個姐姐不得不處處向丈夫讓步,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女主吸取了姐姐的教訓,不以能力論英雄,找了一個貌似體貼、溫柔、足夠愛自己的「老實人」老公,但沒想到的是,她差點輸得比她姐姐還要慘——「老實人」丈夫在結婚之後原形畢露,成為了一個集家暴、出軌、好吃懶做、大男子主義於一身的極品渣男,幾乎毀掉了女主的人生。我覺得,編劇可能是想通過這對姐妹的婚姻選擇,展現和討論了一個幾乎所有女性的困局:在婚姻選擇上,既然「高攀」和「下嫁」都可能遇人不淑,遭遇渣男,那麼真正靠譜的選擇方式,又應該是什麼呢?我曾在《答讀者:「渣男」越來越多,女孩還敢嫁嗎?》一文中說過,所有品種渣男的本質,其實都是奴隸。一個人,如果滿腦子裡都只有那種一層壓一層的階層觀,那他就失去了與人平等交往的能力,他看所有人,包括他號稱「愛」的異性時,滿腦子一定都在把你當成一個物品來衡量。《江照黎明》里的那個蘇睿,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會感到困惑,這樣一個曾經對女主噓寒問暖、體貼入微的暖男,怎麼會在婚後那麼迅速的完成「豹變」呢?其實你多看幾集也就明白了,其實無論婚前暖男還是婚後渣男,對蘇睿這個人來說都不過是一層外衣而已。這個人最本質的特徵,是一個被殘酷的世界成功塑造了欺軟怕硬的階層觀的人。外人在他眼中,其實無所謂愛也無所謂恨,唯一的區別只是比他強還是比他弱。對於比他強的債主、上司,他可以忍受一切折辱,曲意逢迎,毫無還手之力。隨時準備跪在地上唱《征服》。而對於有求於他、或者命運捏在他手上的人,他會立馬換了另一幅嘴臉。把在別處承受的壓力、屈辱,全部都轉嫁到你的身上。也正因為他們心中有着強烈的層級觀,所以他們對「一夜翻身」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劇中的蘇睿和李曉楠曾經為網賭有過一次爭論;李曉楠勸:「你別搞這個了。過日子還是要本本分分的攢錢」。但蘇睿不聽,問那得攢到什麼時候去啊,什麼時候買得起房,什麼時候能完成階層躍遷啊?是的,越是有奴隸思維的人,往往就越渴望一夜翻身,也就越迷戀「走捷徑」。你看劇中的那個蘇睿,甚至將婚姻本身也當做了一種賭博,從已公布的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最開始追求李曉楠和婚後出軌於紅,都是動機不純的。前者是看上了女方的家庭關係,而後者則是看上了女方拆二代的身份。這兩場追求對於蘇睿來說本質都是豪賭。而被他作為賭具的兩個女性,下場則註定是悲慘的:十賭九輸,而任何賭徒輸光血本之後的常規操作,一定是拿賭具撒氣。這種人的思維,就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中說的那句話,中國很多人是相信「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相信「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仆臣台。」天經地義。但是「台」沒有臣,不是太苦了麼?無須擔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長大,升而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驅使。所以成為這樣的「台」(奴隸)的妻子則會變得很倒霉,因為你在他眼中其實算不上一個人,而是他的一個賭具、一個工具、一個排水管、一個撒氣桶。他想搏一搏的時候,拿你當賭本和賭具,有壓力的時候用你撒氣。貧窮和卑微也許並不是這種人的原罪,但卻是他那種奴化思維應得的報償。所以遇到有這種氣質的人,是男的千萬別嫁,是女的千萬別娶。不要把他的無能當做老實,把他的卑微當做可靠,把他對你的追求當做愛,因為他們骨子裡根本就不會把人平等相待,沒有平等相待又何來的愛情?當然,從某些意義上說,有奴隸式等級觀念的人,不一定是奴隸,也可能是飛黃騰達的奴隸主。《江照黎明》中李曉楠的那位姐夫,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典型。雖然與蘇睿的社會地位截然不同,但他們思維其實是驚人相似的。劇中這位姐夫在婚後不久立刻提出了讓他的妻子辭職,名義上的理由是「以我現在的身價,完全養得起她。」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是完全無視了他的妻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事業心與追究。把她當做一個花瓶來對待。那麼既然富貴時可以拿你當花瓶來擺,危難時拿你當缸來頂似乎也就說的通……這樣說可能就有點劇透了,反正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看吧,隨着劇情的層層推進,你會發現,這位姐夫與女主的那位丈夫,看似截然相反,應該算是同一種人的一體兩面。西塞羅說:「平等人與平等人才能相得。」所以,其實破解婚姻這場疑案的方法,說難也不難,拋開貧富貴賤,能力強弱,找一個真正懂得與你平等相待的人,其實就可以了。而在《江照黎明》這部劇中,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似乎看到,那位一心愛着李曉楠的王誠似乎就是這樣一個人。不過這個事情也有懸疑,這部網劇很高明的地方就是通過女主的視角,看到了很多王誠的可疑之處。這個「模範戀人」在最後來一出翻轉也不一定。於是這又要談到你破解婚姻疑案所必須具有的另一種能力了——時刻不要放棄自己主動權。美國作家、號稱「婚姻教皇」的約翰·戈特曼曾經寫過第一本叫做《愛的博弈》的書。在書中戈特曼指出一個問題:婚姻等兩性關係,雖然看似十分親密,但其中也蘊含着博弈。博弈的焦點就在於雙方投入的「押注」(包括時間、精力、金錢)的比例。當然,完美的兩性關係最終一定是雙方都「All in」(全力押注)的。但如果彼此「押注」的分量並不匹配,一方已經用上全力,另一方卻有所保留,那麼本來看起來再好的感情,最終也會被這種不平衡所敗壞。而以這個理論去看《江照黎明》,你會發現,女主姐妹二人婚姻悲劇的根源就是信了那句「女人只有嫁得好,才是真的好」。這話只要一出口,不管姐妹二人對「嫁得好」的「好」有什麼不同的理解。都意味着她們在結婚那一刻,把自己人生的賭注都壓上去。一旦遇人不淑,這種的下注方式完全無法規避風險。幸運的是,我們看到,在劇中,女主李曉楠在從她的魔鬼丈夫手中完成自救的過程中,其實一點點找回了曾經失去的自我。當女主又遇到似乎真心愛她,願意與她攜手同行的愛人王誠時。她依然小心的保留着這份「尋找回來的自我」。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當兩個人為了一個誤會而心存芥蒂後,李曉楠對王誠說法是:「我並不憤怒,我只是感到很失望。」這話很耐人尋味:一個人之所以憤怒,多半是對一件他無從改變、又能左右他生活的事情。而一個人失望,所針對的則是一件他能改變的事情。所以可以看出,李曉楠在這段新戀情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她成了一個能冷靜判斷的獨立女性。而再不是一個指望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嫁得好」之上的小姑娘了。所以婚姻不應是賭博,而應是一樁懸案。兩者區別在於,賭徒一旦買定離手,他對賭局的走向是無法左右的,而一個偵探走入懸案當中,他依然可以保持着清晰的自我意識,做能動的推理與解析。兩性,尤其是女性,如果能以意識走入婚姻,她人生收穫幸福的概率也許會大大增加吧。結尾在說一句這部片名——《江照黎明》,這個詞兒初看起來特別奇怪:按說,名字應該叫「黎明照江」才對麼。按我的理解,主創者偏要這樣「倒裝」可能有兩層寓意:一則暗喻了女主的魔鬼丈夫殺人不成反被害的案件。但更深一層的,它似乎更隱喻了女性解脫婚姻困局的真正鑰匙——主動尋求解脫、救贖與新生,也許這才是我們唯一能做的。最近這兩年,關注女性話題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了,剛播了不久的《開端》關注了公共場合性騷擾、女性失語的問題。正在播的這部《江照黎明》則直接把手術刀切在了女性的婚姻困境上。長期被忽視的女性困境問題現在得到了關注,即便作為一個男人,我也覺得這是好事,我相信實現和保障人的尊嚴與權利是一件不分階層、種族與性別的偉大工作,每個人的枷鎖都有我們一份,每個人的解放都值得我們去歡呼。中國女性們也許正在迎來她們權益的黎明——至少但願如此。灼灼煙火,撫凡人心。向有這方面苦惱的朋友們推薦之。將那縷清晨的曙光,照耀在你們的長河上。這部劇每周末在芒果TV上播,周末快樂,也願此文對您的觀影有幫助。本文5500字,如上篇文章所述,至少近期會少碰時事熱點,更多從軟一些、文藝一些的角度卻切入,本文是篇試水,不知您是否喜歡,感謝您讀完,若喜歡請轉發、關注、點在看,也算支持一下我的轉型。
PS:今天的配樂,是《江照黎明》的片尾曲之一《不會飛的鳥》,一首我一聽就很喜歡的歌。也推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