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風靈
緣於企業家精神的理論先驅熊彼得的傑出貢獻,特別是因為他提出了「創造性破壞」這一概念,企業家精神常常與創新聯繫在一起,甚至有時候成了市場創新的代名詞。但是,柯茲納對企業家精神的創新特性的立場與熊彼得有所不同,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我們先簡單總結一下熊彼得的觀點。在熊彼得看來,企業家的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而創新能夠從內部不停地革新經濟結構,即不斷地破壞舊有的秩序和結構,同時再不斷地創造新的結構。這一過程便被稱為「創造性破壞」。企業家的功能是「革新或變革生產的模式」,其創新的方式包括「新發明,更普遍的情況是用新技術生產新產品,或者用新技術生產老產品,或者發現原材料供應的新來源或產品的新銷路,以及新的產業組織形式」。這種「創造性破壞」的過程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行為只與先驅者即創新者和開拓者有關。這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行為與後來的模仿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先驅者通過打破均衡狀態獲得了暫時的利潤,推動經濟體進入更高的發展水平,而後來大量的模仿者使經濟發展在新的均衡中靜止下來。在熊彼得看來,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是由開拓者在前面創新,而模仿者不斷尾隨而至所構成的。
必須明確的一點是,柯茲納的企業家理論絕不排斥企業家創新。事實上,柯茲納認為,他的企業家競爭理論,乍看來,與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理論非常相似,甚至可能會被認為是完全相同的。如我們前面幾講反覆提到的,與均衡狀態下的完全競爭不同,市場過程中的企業家競爭是向交易對象提供與競爭對手所不同的更優惠更有吸引力的交易條件,差異是競爭的方式,這包括與其他人不同的價格,不同的質量,不同的產品,等等。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柯茲納和熊彼得的企業家都是以「新」競爭,以「新」取勝。此外,不管是哪種企業家精神,要想發揮作用,都必須是在非均衡的條件下,均衡狀態下,沒有企業家精神的用武之地。
但是,柯茲納並不強調「創造性破壞」,或者說,他並不贊同這一概念。因此,看起來,柯茲納不像熊彼得那樣強調企業家的創新性,但這實際上只是一種誤解,甚至是一種錯覺。
柯茲納不特意強調的只是熊彼得所描述的那種打破常規的創新,在他的分析中,創新是市場中的常規行為。企業家創新不是打破均衡的力量,而是趨於均衡的力量;不僅個別先驅者的行為是企業家創新,大量後來者模仿者的行為也一點不差都是創新;創新的能力不僅僅屬於少數的優秀的企業家,而是人的行為的本質,屬於每一個人。
熊彼得認為,新技術新產品等創造發明打破了原有的均衡,使經濟進入一輪新的非均衡。在熊彼得看來,均衡狀態下並不一定是單一的價格,僅僅是價格的調整仍然是與均衡狀態相容的。但這種主張與均衡狀態的定義其實並不相符。如果進入了均衡狀態,意味着供求已經完全協調,數量、價格、質量等參數都已經沒有進一步調整的餘地了。可見,熊彼得的理論並沒有真正理解市場,也不能真正解釋市場的運作。
原本均衡的市場,如果出現了新技術新產品,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曲線,柯茲納認為,這是因為企業家發現了其他人沒有發現的機會,從而開始了新一輪更加趨於均衡的調整過程。原有的均衡不是真正的均衡,而只是一種幻覺。讀者可能會覺得柯茲納的這種說法有些違反直覺,但直覺並不等於科學,也不等於真實。我們直覺地面是平的,但實際上地球是一個球體;常有人直覺自己身體很健康,但實際上已身染沉疴;我們自以為設計得非常完美的方案,實際上卻有很多問題,等等。表面上已處於均衡的市場,當然也很有可能只是所存在的錯誤尚未被發現而已。
柯茲納以這種方式,統一了所謂的先驅者和模仿者的行為。先驅者可能推動了長期的經濟發展,而模仿者的效果只是短期的,局部的。但不管是長期的發展還是短期的效果,都具有同樣的創造性。其本質都是警覺地發現了其他人所尚未發現的機會,從而糾正了先前存在的不那麼協調的錯誤,把市場進一步地推向均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是非常罕見的,只是一種特例,大量的創新都只是點滴的改進。如米塞斯所說,今天的汽車是由第一輛汽車進行了千千萬萬的微小的改進所發展起來的。每一個點滴的改進都是市場競爭壓力下市場主體糾正錯誤的協調努力。一個經濟體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僅僅只關注「創造性破壞」那樣的創新,得到的可能只是幾枚漂亮的貝殼,而失去的可能是整個海洋。而且,如我們先前談到投機行為分析的,即使是純粹低買高賣的投機套利行為,同樣絕非易事,也需要敏銳的眼光,創新的精神,也是創造性的體現。
因此,柯茲納的企業家理論將市場上的各種調整行為納入了統一的框架。與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相對應,柯茲納的理論或許可以稱之為「創造性協調。」我認為,柯茲納的理論重要的意義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協調或者說均衡,是需要創造性的行為才能夠實現。
我們從第一講到現在第十講,都在反覆強調,很多人輕視市場,輕視市場運作機制,不理解米塞斯首先提出的經濟計算問題,就是因為這些人想當然地認為,非創造性的行為就能夠實現供求協調,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實現經濟發展。而哈耶克和柯茲納有力地證明了,只有在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下,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才能實現上述的這些目標。這是值得我們反覆體會的深刻洞見。
這是我在正一君書院出品的主線經濟學精讀課第二期領讀柯茲納的代表作《競爭與企業家精神》的第十講,有修改。
加本公眾號讀者微信群可聯繫mefengling。
相關文章:
主流經濟學壟斷理論的問題出在哪裡?
《競爭與企業家精神》系列講座
《市場過程的含義》系列講座
《市場過程的含義》中文版(風靈譯)
點擊閱讀原文可閱讀:主流經濟學壟斷理論的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