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紐約時間》出品
歡迎轉載,請規範署名,添加公眾號名片

編輯:Schnappi

來源:衛報

翻譯:胡安

【前言】

今年1月15日上午9點半左右,40歲的高慧民在時報廣場地鐵站等車。高女士是德勤的一名高級經理,當她低頭看手機時,一輛火車呼嘯着進站,一名男子從後面推了她一把。她被駛來的火車撞死了。

高女士的遭遇激起了人們的震驚和憤怒。她是亞裔,而此時,紐約的反亞裔仇恨犯罪正在激增。謀殺她的嫌犯馬歇爾·西蒙有兩項暴力重罪記錄,並因涉嫌違反假釋而被通緝。據報告,他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史,無家可歸,多年來一直在醫院和監獄之間出出入入。儘管警方表示,沒有跡象表明高女士的死是反亞裔仇恨犯罪,但檢察官表示,他們正在審查「每一項證據,以確定被告的行為是否出於種族偏見」。

不管兇手是誰,他的動機是什麼,高女士的悲劇顯然是進一步加深了許多紐約人的恐懼,他們害怕幾十年前危險的地鐵再次變得不安全。


1.

新任市長埃里克·亞當斯(Eric Adams)做出了回應。亞當斯說,高女士的死「真的讓我們更加擔心我們的地鐵系統不再安全」。他還指出,一些紐約人現在「感覺我們的地鐵系統總體上是無序的」。

上周,喬·拜登來到紐約市,在紐約警察局總部會見了亞當斯和紐約州州長霍楚爾(Kathy Hochul),討論全美不斷上升的犯罪率問題。總統此次訪問的重點是遏制紐約和美國其他主要城市的槍支犯罪。此前,紐約警察傑森·里維拉和威爾伯特·莫拉在上月響應家暴報警後遭到槍殺。

拜登說:「解決辦法不是撤資警察局。我們需要給你們提供工具、培訓和資金,讓你們成為合作夥伴、保護者——社區需要你們。你們也需要了解社區。」

亞當斯已經誓言要讓警察在地鐵中「無所不在」,從1月6日到1月26日,在全市範圍內增加了5萬次地鐵檢查,每天在地鐵中額外部署1000名警察。

然而,政治上的回應簡化了目前紐約市安全問題的複雜程度。這不僅僅體現在地鐵里,更出現在全市各個地方。

2.

據統計,與前幾十年相比,地鐵相當安全——儘管比幾年前稍微不那麼安全。據《紐約時報》報道,自2019年以來,每百萬乘客中的暴力犯罪率有所上升;儘管紐約仍然是美國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但《紐約時報》報道稱,2021年「最嚴重的犯罪案件比前一年上升了5%,包括自2018年以來一直在上升的謀殺案件」。但是,總體犯罪率遠未達到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高點。

然而,對安全的定義會因人而異。許多紐約女性表示,統計數字並沒有說明全部情況。「不,我覺得不安全,」40歲的按摩治療專業學生坦尼婭·墨菲(Tanya Murphy)說。「在地鐵里居然隨隨便便就會被推下去,這些只會讓人感覺更不安全,我的朋友總是叮囑我說,『嘿,在地鐵里要小心。』」

最近的一個周三,55歲的普雷斯利(Therin Pressley)在時報廣場地鐵站進行一項籌款活動。他認為,新冠疫情對經濟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助長了地鐵上的暴力犯罪。「在某種程度上,我感到安全,因為,看看我:我6英尺5英寸,我大概200磅。」他說,但又補充道:「這裡有人在公共汽車、地鐵上帶着槍……這裡有警察被槍擊,所以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安全。」

反街頭騷擾組織Hollaback!的執行主管霍格·阿爾泰加(Jorge Arteaga)說,公共場所的安全經常涉及有身體暴力的記錄,而威脅行為也應該被考慮。「我們對安全的定義是什麼,人們還在被謾罵嗎,被毆打,被吐口水,這些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在內?實際上,當你去社區里和人們交談時,他們覺得更安全嗎?可能不是,」 阿爾泰加說。

阿爾泰加表示,人們在遭到騷擾時往往不會報警,特別是當行為沒有上升到犯罪級別時,這意味着官方的衡量標準並不總是準確地傳達人們的真實體驗——女性,尤其是少數族裔女性,不成比例地受到騷擾的影響。

他說,疫情導致的客流量下降也改變了搭乘地鐵時的感覺。「如果我在地鐵上發生了什麼事,我會覺得會有人站出來支持我嗎?」 阿爾泰加說。「大多數情況下,很多人會說『不』。」

洛杉磯的AAPI平等聯盟(AAPI Equity Alliance)執行董事曼殊沙·庫爾卡尼(Manjusha Kulkarni)表示,安全不僅僅是針對人身攻擊。「尤其是對我們社區的女性而言,很多人可能會因為感到不安全而被迫改變自己的生活。」

庫爾卡尼和阿爾泰加都認為加強警力未必能解決這些問題。庫爾卡尼說,支持者希望更多地討論解決安全感的實際方法,比如確保車站有充足的照明,以及周圍的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3.

克里斯托弗·赫爾曼(Christopher Herrmann)曾是紐約警察局的犯罪統計分析師,現在約翰·傑伊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任教。他強調,地鐵仍然非常安全,「在紐約地鐵中成為受害者的幾率一直是百萬分之一或更高。中彩票的幾率和在地鐵中受害的幾率差不多——真的很低。」

但他指出,低客流量可能與發生的犯罪類型的變化有關。「客流量率較低時,有時會出現一些更暴力的犯罪,因為我認為壞人在這種時候會更大膽,他們相信會更少有人會介入」。

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大量無家可歸者都會在地鐵逗留,就像高慧民謀殺案的嫌疑人一樣。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客流量的下降,都凸顯了這一事實。

比安卡·貝勒諾(Beanca Beleno)平時上夜班,深夜下班乘地鐵回家,她說她現在在地鐵上看到很多古怪的人。有人吸煙。有人咆哮。有人在睡覺。

「我敢說情況更糟了,尤其現在疫情還在持續,然後又是冬天,」貝勒諾說。「他們到處都是,在所有的地鐵站和列車上。」

地鐵的員工對此同樣十分擔心,他們沒有責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員工很害怕,」大都會交通管理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雅諾·利伯(Janno Lieber)上個月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除了我們的乘客,我們的員工也在掙扎,他們也擔心會遭到攻擊,因為他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患有不可預知疾病的人。」

對許多在地鐵中流浪的無家可歸者來說,心理健康和藥物濫用的治療仍然是無法企及的。法律援助協會無家可歸者權利項目的律師戈德費恩(Joshua Goldfein)說:「我想每個紐約人都會告訴你,他們在地鐵上看到的無家可歸的人比以前多。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問題已經更加明顯,原因是我們沒有為這些人提供足夠的其他地方居住或居住。」

當被問及如何幫助地鐵上的無家可歸者時,紐約市社會與無家可歸者服務機構(New York City social and homeless services)的官員表示,該機構已經加大了服務力度,並在地鐵終點站和客流量大的地鐵站加大了力度。霍楚爾最近宣布,紐約州將派遣行為健康專家在地鐵上提供幫助,這些專家將幫助無家可歸者獲得社會服務和避難所。

有些人謹慎樂觀地認為,這些措施可能會有所幫助。

利伯最近說:「我們知道很多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長期無家可歸者在哪裡,我們需要繼續創建一個系統,首先讓他們離開站台和火車,然後進入一個長期的、支持性的環境......但最重要的是,保護我們的乘客免受這些騷擾和傷害。這就是我們的重點,」利伯說。


「Airbnb之狼」:他租下紐約公寓轉租,欠着$45萬租金,過着奢華生活
工資捲起來:亞馬遜大幅提薪意味着什麼?
大西洋月刊 I 是時候開放一切了
美籍華裔陳巍的冠軍之路
美國正在走向「政變」還是「內戰」?(萬字長文)
紐約客最應該關注的油管頻道
紐約客最應該下載的AP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