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胡慧茵
編 輯丨李瑩亮
圖 源丨搜狐
面對債市拋售不止,日本央行再次出手。
當地時間2月10日,日本央行提出以固定利率無限量購買國債,以打消數周以來交易員對其政策正常化的猜測。根據官方聲明,日本央行表示將在2月14日開始以0.25%的利率購買10年期債券。據悉,這是日央行自2018年7月以來首次執行此類操作。
事實上,在日本央行出手前,日本國內正經歷了一波國債拋售浪潮。從2021年12月下旬開始,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直保持着攀升的狀態。截至2月10日收盤,10年期日債收益率報0.215%,連續多日刷新2016年初以來的最高紀錄。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戰略師王昕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日本央行以固定利率購買10年期國債的舉動,符合市場預期,「因為近期日本10年期大幅上升,已經逼近日本央行收益率曲線控制的理想波動區域上限 0.25%, 所以類似2018年7月的以固定利率來無限量購政府債券是可考慮的一種操作方式。」
雖然日本央行以固定利率無限購國債,但央行官方絲毫沒有加息的意思。另一方面,民間儲蓄率也迎來飆漲。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情況是日本民眾對未來經濟預期不佳所致,即便日本央行放水,也無法拉動市場活力。

公債收益率上升引發哪些擔憂?
面對日本國債收益率日益躍升,日本央行的行動頗為積極。當地時間2月10日,日本央行提醒投資者,該行不會放任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升至0.25%以上。也是在當天,日本央行宣布將在2月14日起開始以0.25%的利率購買10年期債券。而此舉也似乎打破了官方對國債收益率提升一貫樂觀的看法。
此前,日本央行副總裁若田部昌澄曾表示,最近的收益率上升沒有問題,因為10年期公債收益率正在圍繞着日本央行目標50個基點的隱性區間波動。但實際上,日本央行此前認為,該基準收益率的理想波動區間為正負0.25%之內。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駐東京高級市場經濟學家Naomi Muguruma也表示,雖有外部因素推動,但是很難想象日本國債收益率在日本央行大舉購買的情況下還能繼續攀升。照此看,日本央行的這次調整顯得頗為緊迫。
孫立堅向記者表示,此次日本央行提高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對10年期國債價格的糾偏,其次是防範美聯儲加息導致日本債券市場資金流出,起到提前托市的作用。」
孫立堅認為,在目前全球通脹率飆升至高位的情況下,投資者更偏向於選擇擁有穩定收益率的債券。但要注意的是,債券價格的走向與收益率是反向關聯的關係。這就意味着,在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新高的同時,其價格也在不斷探底。對此,孫立堅向記者表示,「日本國債價格下跌是受到美國拋售債券的影響,美國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通脹率上漲,但日本的情況並不同,所以央行要進行價格的糾偏。」
此外,孫立堅還認為這一舉措,是日本政府未雨綢繆,起到防範債券市場資金流出的作用。可以看到,當前日本10年國債的收益率還未到達0.25%的臨界點,而日本央行卻願意以0.25%的利率,這一高於市面的價格來購買債券。「一旦美聯儲加息,全球資金很有可能就會湧向美債市場。對日本來說,這就很容易會導致資金流出,從而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孫立堅向記者分析,提前一步對債券價格進行穩定,可以起到托市的作用。
然而,日本央行的購債行為也難免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王昕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日本央行無限購買10年期國債,對於其他期限國債的收益率影響過小。此外,此舉可以吸引市場的賣盤有限,或會造成日本央行的購買量累積,對財政造成負擔。
而孫立堅則認為,具體的影響還得看市場如何判斷日本經濟的走向。「若市場判斷日本的經濟基本面是糟糕的話,即便央行債券利率上漲,可能反而會給市場帶來通縮的擔憂,此時資金可能會外流。反之是日本政府的財政盈餘足以穩定波動。」

寬鬆貨幣政策還要維持多久?
儘管當前日本央行已經決定提升國債收益率了,但另一面,日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也表示,現階段討論上調日本央行利率目標或採取措施使短期收益率曲線趨陡,還為時過早。
不得不說,在全球眾多發達經濟體紛紛按下加息按鈕之際,日本央行始終按兵不動顯得頗為「另類」。雖然黑田東彥表示,日本像其他國家一樣出現通貨膨脹大幅上升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事實上,日本的CPI也正呈現出攀升的苗頭。
據日本總務省數據顯示,日本2021年12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5%,與11月持平,連續第四個月上漲,為2020年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其中,能源價格12月同比上漲16.4%,是CPI上漲的主要因素。「物價的上漲除了需求端的因素以外,還有供應端,目前全球的原材料由於供應鏈的瓶頸,而造成下游的成本上升,下游企業把成本上升的因素傳導至消費者而造成了物價水平的上漲。」王昕傑向記者分析道。
日本央行的報告將2022財年日本通脹預期由此前的0.9%上調至1.1%。就目前來看,雖然日本的通脹水平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仍有差距,但這並不代表通脹提升不會產生影響。「日本通脹雖然不高,但日本民眾也很難承受,畢竟若工資不提升,這就等同於實際購買力下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廖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相較歐美主要國家,日本經濟恢復速度明顯緩慢。2021年12月23日,日本政府發表最新經濟預測,再次下調經濟預期,將截至2022年3月底的2021財年日本實際GDP增幅由此前預計3.7%大幅下調至2.6%。對此,廖群向記者表示,日本在實施寬鬆財政政策時,還需要注意如何保持通脹率和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平衡。
其實,日本政府在疫情期為提升經濟活力方面沒少下功夫。前有日本政府為18歲以下未成年人發放價值10億日圓的現金或代用券,後有日本工會要求給雇員漲薪,一律上調月薪2%左右,力爭實現合計加薪4%。
可以看出,日本首先岸田文雄正試圖兌現競選時要實現「新型資本主義」的承諾。然而,派錢和漲薪之後的結果卻是儲蓄率明顯飆漲。據日本總務省近日公布的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示,日本勞動者家庭的平均儲蓄率為34.2%,連續兩年保持在35%左右的高位,而日本兩人以上家庭的消費支出僅實際增長0.7%,比2019年實際減少4.6%,並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在孫立堅看來,這就意味着,即便政府放水,民眾對日本的經濟預期也並沒有變好。「由於民眾對未來的經濟前景不樂觀,他們選擇通過儲蓄跑贏通脹,而這種儲蓄很大可能會用於買債券,」他向記者分析稱,這種儲蓄的資金往往是「脫實」的,一旦收益率達不到預期,民眾很有可能會把錢轉移到海外,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泡沫。所以他認為,當前的重點是日本政府如何解決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因為僅僅通過印鈔票放水,反而很有可能會加劇這種失衡的問題,陷入經濟的惡性循環。
談到日本的現狀,孫立堅認為日本政府需要想辦法增強民眾的消費意願。「就目前而言,日本政府除了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外,並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案。只能以時間換空間,現階段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孫立堅向記者補充說道。
王昕傑也向記者表示,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因為日本的經濟在本次疫情當中,並沒有展現出過熱的跡象,「整體的經濟增長復甦還在過程當中,雖然物價水平同比有所上升,但是仍沒有超過2018年的水平,日本央行還是有空間做寬鬆的貨幣政策。」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李凱琳
百萬讀者都在看
車厘子價格「腰斬」?網友歡呼實現「車厘子自由」!但這類人要注意了
三個月漲價超60%,完全違背基本面!多部門強勢發聲:嚴厲打擊!
這個春節笑點都被他們包了!「還得是沈騰馬麗」;孫儷:超哥你冷靜點,都跳出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