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墩難求」的冬奧吉祥物、冰雪體育用品銷量成倍增長;春節檔票房突破60億元居影史第二;全國國內旅遊出遊2.51億人次、旅遊收入2891.98億元……在這個火熱的虎年春節,藉助北京冬奧會的「東風」,「冷冰雪」燃起「熱經濟」——冬奧紀念品、冰雪景區及服飾裝備、住宿旅遊等領域的消費熱情持續升溫,冰雪消費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最大看點之一。
據攜程發布的《2022年春節旅遊總結報告》顯示,僅截至2月5日,春節期間滑雪主題酒店預訂量就同比增長54%,冰雪、滑雪景區門票訂單也同比增長近40%。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長遠來看,伴隨我國綠色經濟轉型以及消費升級的需求,我國的冰雪產業無疑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疊加冬奧經濟的催化,冰雪運動有望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和潛力。
重塑價值鏈,
「中國銀行滑雪通」創新產品支持冰雪產業發展
從美麗風景到美好生活,冰雪旅遊日益成為國人的剛性生活需要。當前我國冰雪產業快速發展,冰雪人口和滑雪場數量都在不斷增加。自2015年7月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24.56%,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但也要看到我國在冰雪產業的供給和體系化服務生態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以歐美成熟市場的「滑雪大區」概念為例。隨着歐美滑雪人口不斷攀升,越來越多資深雪友已經不滿足於普通的滑雪場,據此形成了「滑雪大區」的概念——憑藉數量眾多的滑雪人口、頂級的滑雪大區以及完善的滑雪配套服務等有利資源形成了發達的冰雪產業,在滑雪裝備和滑雪旅遊度假等方面持續推動經濟增長。
冰雪市場如何形成更優質的產品供給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冰雪旅遊需求?在冰雪產業鏈中,居於國民經濟核心的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可以提供什麼?帶着這些使命和思考,依託專業的金融實力、數字化經驗積澱以及對冰雪產業的深刻洞察,近年來中國銀行聯合河北、吉林、北京多地頭部雪場創新性開發了「滑雪通」系列產品,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堅持履行「雙奧銀行」的責任與擔當,深入崇禮、吉林以及北京周邊多家雪場,利用金融科技創新推出「一卡通滑」型數字化體育產品。「中國銀行滑雪通」創新體育消費支付形式,支持崇禮五山通滑,包括翠雲山、富龍、太舞、萬龍、雲頂,以及吉林北大湖和松花湖兩湖通滑的跨雪場運動消費,打通雪場支付和服務斷點,為雪友提供雪票購買、自助取票、餐飲住宿等全渠道、一站式便利服務,為廣大雪友打造通暢、便捷、優惠的滑雪體驗。
近期「上新」的是中國銀行聯合北京周邊八達嶺、懷北、靜之湖、軍都山、蓮花山、石京龍、西山、漁陽以及雲居等多家雪場推出的全新通滑產品——北京通滑,這也是中國銀行滑雪通涵蓋雪場最多的一個通滑產品。北京通滑分為單次體驗卡、三次卡以及五次卡三種產品,打通了北京各大雪場通滑場景,讓滑雪愛好者不用出遠門,僅憑一卡就可以體驗不同的雪道、飽覽不同的雪場景觀。票一問世,就吸引了眾多滑雪愛好者前往購買。
具體來說,站在廣大雪友以及冰雪產業鏈的視角,以「中國銀行滑雪通」為代表的中行金融產品創新,體現以下「兩強兩高」性上:
1、科技性強:無論是從金融產品屬性還是從體育、旅遊消費產品來看,「中國銀行滑雪通」從產品設計之初就高度凝練了中國銀行的數字化實力和經驗,旨在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的冬奧冰雪場景生態圈,實現通過手機銀行APP端即可操作,大幅度減少單獨購買成本,避免重複操作。
2、便民性高:開拓了全新的「金融+冰雪」場景,讓滑雪愛好者不用出遠門,僅憑一卡就可以體驗不同的雪道、飽覽不同的雪場景觀。
3、產業整合性高: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雪場等冰雪產業的標準化和整合者的作用,推動了各雪場之間的數據互通、資源共享,讓雪場以及產業鏈企業實現多元增收。
4、促進冰雪文化性強:以往受地理位置、氣候差異、場地匱乏等因素影響,讓很多地區的客戶無緣體驗冰雪運動的魅力。「滑雪通」系列產品很大程度推動了南客北滑,進一步促進了冰雪文化擴散——從當年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到如今完成3億人上冰雪。
接下來,「中國銀行滑雪通」還會加強異業合作,通過「智慧升級」、「聯動通滑」等方式,推出更多的優惠的產品為雪友解決出行、住宿、雪具租賃、雪場通滑等需求。特別是針對南方區域消費者,中國銀行將繼續推出全國大通滑產品,打通冬季夏季,貫穿南北的通滑產品,使南方雪友獲得更便捷、智能和貼心的通滑服務。
總體而言,「中國銀行滑雪通」展示了冰雪產業增值和重塑的可能性:以銀行創新產品為紐帶,打通雪場景區、冰雪服飾裝備、交通出行、本地服務等諸多資源,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優質的冰雪旅遊服務。從中國銀行自身的戰略來說,「中國銀行滑雪通」也擴展了中國銀行「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的邊界,開拓了全新的「金融+冰雪」場景,帶動了中國銀行體育戰略場景的發展與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銀行滑雪通」的一系列創新舉措,與中國銀行一直以來的動作是高度契合的。從2017年起,中國銀行與北京冬奧組委正式簽約,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銀行合作夥伴,以此為契機,中國銀行發起了「冬奧冰雪行動計劃」,為冰雪運動推廣與冰雪產業發展提供300億資金支持,帶動全國3000萬家庭、1億人口參與冰雪運動。
當「百年中行」遇上「百年冬奧」
從過去的「只有少數人了解」到當下的「時尚生活方式」,冰雪運動及旅遊在升溫。而當下正在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將是「倍增器」和「東風」。當冬奧會開幕式上,冰立方被冰球雕琢成五環破冰而出、雪花的「花瓣」融入「中國結」;當谷愛凌這個18歲的小姑娘在大跳台上最後一輪強勢逆轉、激動跪地落淚……冬奧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幕幕精彩的瞬間,還有植入我們心中對冰雪運動的激情和熱愛。
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同時也是中國銀行成立110周年。百年中行牽手百年奧運,是時代賦予中國銀行的光榮使命。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官方銀行合作夥伴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官方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深知奧運經濟的效應以及推動冰雪文化的作用。立足於服務好奧運舉辦以及後奧運冰雪產業的發展,中國銀行集合全行之力,交出了一份「硬核」可靠的答卷。
可靠,首先體現在「全場景全流程的支持」。在大型體育賽事的籌備與舉辦過程中,金融機構的支持往往都在「安靜的地方」。為了服務好冬奧工作,中國銀行按照「三個賽區、一個標準」的要求,組建了200多人的冬奧金融服務隊伍,在三個冬奧賽區設立了5個臨時網點和4個自助服務區,制定了冬奧專屬金融服務方案,還特別了優化冬奧賬戶服務、結售匯、跨境匯款等業務流程。另外,中國銀行可特別提供28種外幣現鈔服務、數字人民幣服務、24小時自助銀行服務、自助外幣兌換服務,並通過95566提供9種外語諮詢服務。
可靠,體現在「對戰略、政策的響應和落實」。為響應綠色辦奧以及國家「雙碳」目標的落實,中國銀行向全社會鄭重承諾,以實現淨零碳排放為目標,對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過程中產生的所有碳排放進行中和,將推動所有冬奧服務辦公場所、設施設備、物料實現碳減排和抵消。
可靠,還體現在「創新服務以及推廣」。集中體現在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和推廣上。奧運期間,中國銀行承擔了冬奧安保紅線內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服務工作,包括提供「軟錢包」、「硬錢包」兩類數字人民幣。中國銀行還打造了4萬多個受理場景,全面覆蓋了食、住、行、游、購、娛等多元需求:正是在特許商品零售店、餐飲等消費場所的「輕鬆一掃」,不少運動員、工作人員以及廣大消費者迎來了自己的數字人民幣支付「初體驗」。
「等冬奧會結束,我們更多消費場景將推廣數字人民幣。一方面手機上的『軟錢包』很容易開立賬戶;另一方面,還有各種『硬錢包』。」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曾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
如同預期奧運之後數字人民幣在全社會的推廣一樣,後冬奧時期將會迎來冰雪產業的黃金髮展期。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冰雪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國內冰雪旅遊收入將超1.1萬億元。依託「雙奧銀行」的底蘊以及「中國銀行滑雪通」為代表創新性的產品體系,中國銀行無疑已經搶得先機。
對於後冬奧時期的規劃,中國銀行會繼續積極布局冰雪產業,緊抓後冬奧冰雪發展的紅利,繼續踐行「上冰雪,找中行」的願景,實現冰雪與金融的產業融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深化普惠金融。中國銀行也將會把通滑產品作為中國銀行常規的冰雪金融產品繼續推向市場,並根據市場反饋、消費者需求洞察等不斷完善、擴充通滑產品,用金融服務、金融場景帶動三億人甚至更多人上冰雪。
長城精神綿延不絕,冰雪文化生生不息。中國銀行已經喊出了響亮的口號:「上冰雪,找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