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秦薇
繼去年底對遠大國際期貨有限公司(「遠大期貨」)重罰800萬港元後,香港證監會(「證監會」)對違規跨境期貨交易的調查還在持續。
最新受到處罰的是南華期貨有限公司(「南華期貨」),由於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未能遵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定和其他監管規定,被證監會處以480萬港元罰款。
又見「信管家」
與遠大期貨的情況類似,證監會對南華期貨的調查同樣源自針對包括南華期貨在內的多家持牌機構的投訴。
投訴稱,這些機構允許客戶通過名為」信管家」的軟件,向經紀自設系統發出交易指示。通過信管家,南華期貨的客戶能夠在其已有賬戶下設立子賬戶,並招攬內地投資者無須開戶,就能通過信管家利用子賬戶進行交易。
調查顯示,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南華期貨曾允許19名客戶利用他們的指定客戶自設系統(包括信管家)發出交易指示。而在2017年6至10月期間,南華期貨客戶通過客戶自設系統進行的交易(以期貨合約數計)占總交投量的89.4%。
證監會指出,南華期貨沒有對客戶自設系統進行充分的盡職審查,未能妥善評估並管理客戶使用該系統相關的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和其他風險。
除了信管家,南華期貨的客戶還有使用其他自設系統,但證監會在調查後發現,除信管家外,南華期貨不知道這些客戶自設系統的名稱,也不知道其中任何客戶自設系統是否設有允許用戶開設或管理子帳戶的功能。
證監會指出,南華期貨沒有妥善監控其客戶使用客戶自設系統的情況,導致其承受着無牌活動、洗錢、代名人帳戶安排及未經授權而使用客戶帳戶等不當行為的風險。
反洗錢措施缺失
證監會還在調查中發現,南華期貨沒有對與客戶財政狀況不相稱的客戶存款進行適當查詢。
其中,證監會識別出存入四個客戶帳戶內的款項與有關客戶所聲明的財政狀況並不相稱。南華期貨聲稱並無察覺該等異常情況,但證監會認為南華期貨未能顯示出它曾就有關存款作適當查詢,並妥善處理所涉及的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
在抽查客戶帳戶交易時,證監會發現南華期貨也沒有設立有效的持續監察系統以識別客戶帳戶內的可疑交易模式,導致未能發現出9個客戶帳戶內的3783項自我配對交易。
所謂自我配對交易,是指客戶的交易指示與其本身的反向交易指示進行配對的交易,也就是自己和自己交易。此前,證監會對遠大期貨的調查中也曾發現同樣問題,當時遠大期貨曾被發現有9個客戶帳戶內進行了超過10萬項自我配對交易。
內地「南華期貨」躺槍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受罰的南華期貨成立於1988年,是港股上市公司南華金融(0619.HK)的全資控股子公司,持有證監會頒發的2號牌,獲准進行期貨合約交易。
南華金融的官網顯示,該公司於1988年由三位資深金融專家創立,1993年7月上市,提供包括股票、外匯、金銀、金融期貨與環球期貨合約經紀及買賣,以及企業融資、資產管理等業務。業務範圍包括中國台灣、東南亞及英國等地。
不過,南華金融近年來業績表現一般。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南華金融儘管扭虧為盈,但整體淨利潤僅566萬港元。可以說,證監會此次對南華期貨的罰款幾乎相當於母公司南華金融去年半年的淨利潤。股票市場上,南華金融的股票交易也並不活躍,過去幾年股價始終低於1港元,今日則是零成交。
南華期貨受罰,最意外的是連累了內地名稱相似的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南華期貨股份」),該公司迅速發布澄清聲明,解釋遭到證監會處罰的南華期貨並非自身或其子公司。
南華期貨股份還強調,境內外附屬機構嚴格遵守中國及經營所在地國家或地區的監管規定,目前該公司及附屬機構均未收到證監會有關反洗錢調查或處罰文件。
編輯:艦長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大師兄回來了:創業板、醫藥、新能源!頂流基金:建議不要短期快速贖回!寧德時代回應:我們是最棒的!蘇翊鳴金牌,元氣森林贏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