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16日,財新智庫聯合數聯銘品BBD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月DEI錄得421。
報告要點
1
數字經濟指數持續回落
2022年1月,我國數字經濟指數環比下降3.2%,錄得421。1月數字經濟指數的下降主要由於溢出指數的下降,產業指數、溢出指數、融合指數和基礎指數分別對總指數貢獻-0.9%、-2.8%、0.1%和0.4%。
2022年1月,產業指數、溢出指數、融合指數和基礎指數分別錄得276、29、261、52,環比分別變動-11.2%、-39.0%、2.9%、8.1%。1月我國數字經濟產業投入下降,數字經濟和其他產業的融合速度略有上升,數字經濟對其他產業的溢出作用下降,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投入上升。
2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上升
工業、商貿業、服務業和金融等行業里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體現為工業互聯網、智慧供應鏈、共享經濟和金融科技,我們根據這四個領域的勞動、資本和科技投入情況來衡量融合的程度。
2022年1月,工業互聯網、智慧供應鏈、共享經濟和金融科技指數分別為620、140、235、129,環比變動幅度分別為31.3%、-15.0%、-11.8%、11.1%,1月智慧供應鏈和共享經濟領域投入下降,工業互聯網領域投入上升幅度較大。
3
各省數字經濟發展保持穩定
2022年1月,數字經濟指數前五名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和北京,指數分別為1184、983、981、957、949。1月排名上升最快的是河北,從12月第十六名上升到1月第十二名。1月排名下降最快的是河南,從12月第十一名下降到1月第十四名。排名最低的五個省份為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和西藏,指數分別為273、211、206、160、124。
4
數字經濟產業和融合領域創業熱情表現分化
1月,我們來看數字經濟產業和融合領域註冊資本比重變化。數據顯示,新增企業中數字經濟融合領域的比重在2019年前變化不大,自2019年以來轉為快速上升趨勢。整體占比從2017年的3%左右上升到現在的11%左右,比重提高了約4倍。相對的,數字經濟產業比重則變化不大,甚至略有下降,自2017年的14%下降到現在的12%。兩者加起來代表的數字經濟整體比重則從17%上升到23%。
兩者的變化表明,全社會初創企業中數字經濟領域的占比在最近五年明顯上升。其中,數字經濟融合代表的產業數字化創業動機在最近幾年越發凸顯,占比快速上升。數字產業化創業熱情在疫情期間受到打擊,新增企業占比大幅下降,隨後逐漸恢復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兩者走勢差異或反映出我國目前數字經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領域在當前的生存狀態出現分化。
關於NEI
由萬事達卡冠名,財新智庫和數聯銘品(BBD)研發的中國新經濟指數(New Economy Index,簡稱NEI),於2016年3月正式推出。這是中國首個以實時公開大數據的挖掘方法,量化中國新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數。迄今,圍繞中國新經濟細分領域的NEI子指數——「中國數字經濟指數(DEI)」「『一帶一路』指數(BRI)」已初具規模並持續擴容,成為衡量中國新經濟的權威指標體系。
中國數字經濟指數(DEI)每月12日在財新數據(https://yun.ccxe.com.cn/indices/dei)發布上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