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仙人JUMP的第655篇原創




1



市面上存在着所謂的「功能型奢侈品」。

這種產品的普遍特點是,擁有大多數人買不起的價格,且沒啥特別具體的實用性。

它的存在只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裝X。

不要小看這個功能。

裝X,是人類生活的第一驅動力。

裝X素來有兩種。

一種是物質裝X,即「我有錢」;

一種是精神裝X,即「我有文化」。

如果只有物質,沒有精神,就顯得非常土大款。

如果只有精神,沒有物質,就顯得非常窮顯擺。

更何況,真正的裝X,是我全都要。

如何把兩個X一起裝了,裝得又有錢又有文化?

功能性的奢侈品便是其中一種答案。

用超出一般消費品的價格,作為物質能力的證明,有錢;

以超出日常範圍的極限功能,作為精神追求的象徵,有文化。

所以這些強大的功能儘管你可能大多數時候都用不上,但必須要有。

沒理解?

繼續看。

比如豪華跑車,要百公里加速1.9秒,要有各種極端酷炫的流線式造型,要講究輪胎抓地力,要堪比飛機發動機的引擎。

再比如名牌手錶,要有潛水錶,要有飛行手錶,要抗高壓還要適應低壓,要海底無敵,還要高空最帥,要一分不差,還要使用長久無偏差,單鈕,飛返,追針,雙追針,一樣不落。

這些功能,日常基本用不到。

豪車上路,一樣限速80,一樣轉彎讓直行,一樣跟堵在市中心。

名表潛水上天,一樣憋氣會死,一樣落地成盒,一樣嚼着口香糖防耳鳴。

更不用說,絕大多數買豪車的人日常都在市區裝逼蹦迪,推背感都推到了代駕的背上;

買名表的人,不是有錢到有專人幫忙記日程看時間,就是閒到不在意時間。

更何況,你的手機還沒死呢。




2



以用不到的功能作為產品主賣點,聽着荒謬,但如果說裝X,則非常合理。

沒錯,這些用不到的功能,才是功能型奢侈品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有用,但又沒用。

沒用,但好像有點用。

裝X的底層邏輯,是用一種文化模因來讓自己顯得和別人不一樣。

是拋棄實用主義價值,追求另一種「不實用」的文化價值,本質上是「務虛」。

但務虛和務虛也是不同的。

玩足球跟玩富婆快樂球,說出去能一樣嗎?

雖然都是折磨,但前者花錢,後者掙錢。

務虛這事,也是如此。

有的「虛」,是人造產物,那是真的虛。

比如消費主義為了賣貨而生造的概念,像現在爛大街的盲盒文化,包包文化。

包包有沒有相關文化?

有,但沒邪乎到一群闊太天天拿包定身份互相攀比碾壓的地步,更多的是消費主義的產物。

有的「虛」,是自然形成。

是過去實際存在作用的活動、產品、歷史,在失去了適用環境後,在社會發展中自然而然的轉為一種模因,一種文化。

比如冷兵器文化、漢服文化,便是在退出「實用」領域後,轉變成一種「文化」而存在。

功能型奢侈品也是如此,其過於強大的功能,在最開始其實是基於實用用途。

典型的,如飛行手錶。

為什麼這幫開飛機的喜歡戴機械錶,同時還對功能有如此多的要求?

因為在以前,手錶是作為飛機的備用儀表存在的。

在過去,受限於技術水平,飛機儀表的故障率很高,特別是在戰時,飛行員既是一個高精度的工作,又是一項人命關天的重要工作。

於是手錶在飛機上就具有了很多的功能。

比如,算油。

電影《敦刻爾克》中,飛行員便通過時間和耗油率來估算自己飛機的剩餘油量。

再比如,確定方位。

在沒有明顯地面參照物的情況下要確定方位,需要使用時針定位法估算出東南西北,利用太陽方向與12點產生的夾角的中線,指向南方。

另外,飛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需要在空中做等待時,原始的標準等待也是以計時來完成的。




3



看到這裡,你肯定笑了。

為什麼不用電子表?

一方面電子表的大範圍普及已經是在戰後,錯過了 「創造文化」以及「普及文化」的窗口。

另一方面,許多地方的規定也更偏向機械錶。

比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也有相關規定,飛行員的手錶都需要走字準確,且帶有秒針。

因為在一些突發情況中,時間掌控需要精確到秒。

也因此,飛行員對手錶的要求必須是機械錶且高精度,穩定可靠,完全是出於實際需求。

甭管什麼需求,還是小命重要。

現在,各大手錶廠商主打的飛行手錶上,附加了各種功能,自動校準,飛返計時機芯、導柱輪疊合垂直離合裝置結構,有必要嗎?

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真沒必要。

即便是在技術不過關的過去,飛行手錶也只需要走字準確,上面有三根針就夠了。

而隨着技術的進步,設備的逐漸完善,手錶作為額外儀表的功能也已經不復存在。

國內航空公司對飛行手錶的要求,一般也是要求走時準確的手錶或具備計時功能的設備。

也就是說,能看時間能計時就行。

手錶的作用已經不大。

如果現在你乘坐飛機,航空公司告訴你,他們給飛行員配備了最新最好的手錶,算油耗看定位老准了。

你會覺得飛行員專業嗎?

不,你只會覺得這家公司是不是有什麼大病。

所以,單從功能性上來講,現在的飛行手錶的功能大多已經超出必要。

別說日常坐飛機的富人用不上,專業開飛機的飛行員也用不上。

但飛行手錶並沒有就此消失,反而在退出「實用」領域後,憑藉過去在大眾認知中高端、專業的形象,轉而成為了一種專業精神的象徵。

進而誕生成為了一種「飛行手錶文化」。

文化無法被生造出來,只能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中通過歷史沉澱積累而生的。

所以,同樣是務虛,如果追求的是真實的歷史文化,會讓人覺得你有追求。

但如果追求的是消費主義的生造概念,只會讓人覺得你的錢挺好騙。

有沒有反例呢?

也有,幣圈文化。

一個號稱可以改變互聯網的技術,沒來得為現實世界發光發熱,就迅速成了梭哈文化的精神代表,給互聯網世界添亂加堵。

只能說,實用在梭哈面前一文不值。

梭哈,是一種魔幻智慧。




4



文化,是表意的,重在表達精神。

豪華跑車代表什麼?

有錢騷包不環保?

對,沒錯。

但有錢之外還代表速度與激情,代表人類粗獷狂野不斷燃燒的夢想。

誰會不喜歡在車上飛馳人間呢?

現實的引力太重了,只有在飛馳的時候,才會忘記一切。

名表代表什麼?

還是有錢無聊?

也對,但除了有錢以外,還代表這些產品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年代,陪着人類潛水下海飛機上天,是挑戰極限,是星辰大海。

名表豪車憑藉數十年來不斷挑戰極限,在大眾認知中成為了有錢、有追求、有生活品質的象徵。

這種象徵是如何形成的?

一方面靠突破,另一方面靠時間。

比如豪車,靠的是各大豪車品牌持續數十年,不斷推出各種帥氣的流線式造型,各種花紋各異的輪胎,以及各種造型奇特的方向盤。

是不斷強調推背感,百公里加速,最高時速,這些你日常用起來都犯交通法的功能。

各種突破常規的賣點,外加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認知方才形成。

名表也是如此,就拿上文所說的「飛行手錶」為例。

一說到飛行手錶,對手錶比較熟悉的人就會聯想到寶珀BLANCPAIN的空軍司令Air Command。

這種聯想由何而來?

來自寶珀精準度達到1/10秒的飛返計時碼錶,來自其宗師級飛返計時機芯F388B,來自首創的導柱輪疊合垂直離合裝置結構。

不論是從19年開始便只限量出品500枚的空軍碼錶,還是如今的鈦合金款、紅金款,寶珀的空軍司令都已不再單純的計時碼錶,而是極致中的極致,是腕錶界的計時之王,也是腕錶收藏者中飛行手錶的王者。

從整合式設計的自研機芯,到藍寶石玻璃表鏡18K紅金、23級鈦合金的外殼,再到強大的再到綜合性能,由內至外展露出的,只有極度的專業。

種種超出一般手錶的功能帶來的「專業」陪伴人類上天入地幾十年帶來的「歷史地位」,讓寶珀成為大眾認知中的「飛行王者」。

儘管寶珀空軍司令的極限功能,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用不上。

但這種功能的存在,代表着大眾對「飛行」的認知,寄託着人類對天空的嚮往。

把那麼多錢花在手錶上,花在對天空的念想上,是浪費錢嗎?

當然是浪費錢。

但所謂理想主義,不就是為了心中念想不顧一切嗎?

不就是將信念的價值看得高於金錢嗎?

手錶這種標準功能已經被電子代替的產品,壓根就不該存在了。

但還能存在,就代表人類的理想追求不敗。




5



馬斯洛老師的需求層次理論講的很清楚。

當你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你不會考慮消費問題;

但當你解決溫飽之後,你會開始進行娛樂消費;

當你徹底沒有生存壓力之後,你會想盡一切辦法取悅自己。

玩豪車名表,跟大家玩遊戲刷短視頻網購一樣,本質都是一種自我取悅。

裝X也好,務虛也罷,最底層的邏輯,是自我取悅。

不然奢侈品怎麼能存在呢。

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有部分人類要讓自己更有存在感。

我們常看到的許多商業大佬獲取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後,都開始挑戰極限。

他們想要攀上高山、想要征服大海、想要翱翔天際。

為什麼?

寂寞啊,孤獨啊,快感閾值拔高了啊。

其實和成癮要加劑量是一個道理。

別說這種孤獨你體會不了,讓你一個人待半個月,你就會求着都要回去上班上學,一條狗路過,你都得摟着聊半天。

一樣的道理。

但坦白的講,即便是這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在終於獲得成功之後,很多事情他們也已經沒有了追求的條件。

命運的殘酷,在於求而不得。

高山、大海和天空,屬於真正的天選之子,不僅需要錢,也需要時間和身體。

而即便有錢,他們也已經沒有了尋找刺激的條件。

你想玩賽車,坐了半輩子辦公室的你,反射神經跟得上嗎?

你想開飛機,那一大堆儀錶盤,你看得懂嗎?

你想學登山,你抽了半輩子煙的老肺,遭得住嗎?

遭不住。

你去陰間加速根本剎不住。




6



現實中的他們往往不具備找刺激的條件。

所以他們要找一個東西,來釋放自己對天空和大海的嚮往。

就像許多歐美老頭退休沒事幹之後都喜歡買個敞篷跑車滿世界溜達一樣。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敞篷跑車就是街頭浪子,就是大眾情人,就是自由和熱情。

是循規蹈矩大半生的他們對「浪蕩」的唯一認知。

聽起來好像很可悲,但大多數人都是如此。

我也想氮氣加速九連壪,這不不現實嗎?

我也想高速俯衝鷹式盤旋,這不身體吃不消嗎?

於是,一台跑車,一枚手錶,成為了那些無法實現的野心最後的安放之處。

強大的功能塑造大眾認知,大眾認知形成文化,而文化,便是產品的情感價值所在。

有用嗎?沒用。

酷嗎?酷斃了。

如果再附加上部分「突出賣點」,那麼情感價值還會超級加倍。

比如「世界第一輛跑車」,「世界上最快的飛機」,「世界上的計時碼錶之王」等等。

像寶珀在50年代中後期生產的12枚初代空軍司令計時碼錶的其中一枚,就在19年富藝斯拍賣會上,拍出112萬5千港幣天價。

文化價值和社會認可,給用戶提供了「造夢」的空間。

這正是為什麼我會說消費主義生造的概念無法被稱為「文化」。

因為這種生造的概念缺乏大眾認知,你騙不了別人;

同時因為它無法承載文化無法給用戶造夢,你也騙不了自己。

既然是裝X,既然是務虛,那麼首先,必然你自己得認。

所謂的理想主義,究其根源,其實就是滿足自己。

很多人覺得,奢侈品這東西,我又買不起,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誒,這麼想就對了。

一個產品,無論有沒有功能,只要是奢侈品,就註定了與大多數人無緣。

它們的價格,就註定了能擁有者不多。

但,星辰大海,高山巨浪,是有錢人的專屬嗎?

也不盡然。

每個人都心中都有星辰大海,都有高山巨浪,只不過現實的壓力讓這些願景被困於一日三餐,柴米油鹽之中。

於是星辰大海,成了海市蜃樓。

但人生在世,還是應當給自己留一點念想。

努力生活,穩穩攢錢,但也得給自己留一點點野心和欲望。

這不衝突,不是嗎。

長按下圖進入小程序了解更多

仙人JUMP

點擊關注下方賬號!

你將感受到一個放飛自我的靈魂

且每篇文章都有驚喜


-----------------------

感謝你的閱讀,下面是1個抽獎鏈接按鈕,5月6日晚上19點開獎,一共6666元,2022個紅包,感謝大家的支持。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閱讀、在看和轉發,點我參與抽獎!點我參與抽獎!

【我愛這個魔幻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