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 者:脆皮先生

來 源:脆皮先生(ID: cpxs2009)

我是脆皮。

「真不是我矯情,換誰誰都會哭。」

這是一個上海女孩,近日收到政府物資後的哭訴。

最近,這個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原因無它。只因這批物資背後的故事,實在讓人淚崩。

女孩是安徽滁州人,在上海打拼多年。

疫情這段時間,家裡的物資也不是很充足了。

沒想到,關鍵時候,收到了自己老家滁州市政府送來的一箱物資。

一打開箱子,女孩的淚,就忍不住啪嗒啪嗒往下掉。


箱子裡是一大塊肉,一些可以儲存一段時間的蔬菜,還有米麵等……


最讓她感慨的,是政府還貼心地為她配備了辣椒和蔥姜蒜。


別的不說,單單這蔥姜蒜。

在如今的上海,可以說是十分緊俏的東西。

非常難買。

而家鄉竟然連這些都安排上了,可見是真的在為她用心。

它就像每次臨行前,都要往我們的背包里拼命塞東西的父母一樣。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苦了,挨餓了。所以為她考慮安排得面面俱到。

甚至都是將物資精準投放到了她的小區門口。

女孩說,自己下去拿的時候。

負責消殺的大白們,還好奇地問:

「小姑娘買了這麼多東西花了不少錢吧,好重的,」

她無比驕傲地說:「不是我買的。」

「這是我老家政府,怕我在外面沒有菜吃,給我送過來的。」


別的居民都來問,她的家鄉是哪?

她一遍遍自豪地重複:滁州,安徽滁州。

那天,她成了整個小區最羨慕的人。


看到這裡,我也忍不住有點哽咽。

何為家鄉。

就是你哪怕走得再遠,也時時牽掛着你的地方。

是無論何時,無論何境,只要你遇到困難,就願意給你依靠的地方。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在時未曾發覺,離開才知情重。

無獨有偶。這樣的事情,在這次疫情里並非個例。

一個網友說,自己也接到了來自老家河南的電話。

政府說大數據查到他在上海。問他回不回家,吃的還夠不夠。

如果生活有困難,可以隨時聯繫他們求助。

網友說,接了電話,真的好想家。


還有一個女孩,收到了家鄉宜昌興山寄來的特產。

除了雞蛋、水果,還有家鄉的臘肉。

居家這麼長時間,一定很想念家鄉的味道了吧。

裡面,還有一封慰問信。

信上寫着:「家鄉人民始終牽掛着你們,家鄉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女孩瞬時淚如雨下。

那心情,像是被戳中軟肋,又像是有了鎧甲。

她知道,那是自家人在告訴她:天塌下來有我們呢,別害怕。

山東沂蒙,為在滬隔離的沂蒙人送去物資。

裡面有他們從小吃到大的煎餅、芝麻鹽。

雲南保山,政府送來的物資里,放着本地人最愛吃的米線。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能收到家鄉特意送來的東西。

能吃上一口最熟悉的家鄉菜。

真的鼓舞人心。

這樣向在滬人員精準投送物資的城市,還有很多。

雖出門在外,但仍是自家的孩子。

他們或許有些鞭長莫及,但只要是自家孩子的事,就永遠放在心上。

那片生你養你的土地上,對你有着最深沉也最內斂的愛意。

你要追夢,要飛出去,去大世界,我不攔你。

但你要是有了難處,受了委屈。縱然天高水遠,我也要第一個趕來給你撐腰。

老人們常說一句老話,叫事上見。

困難面前見真章。

無需聽什麼吹牛皮的漂亮話。

遇到難事,能擋在你面前。幫你解難,為你分憂的,才是真正為你好的人。

家鄉就是如此。

各地支援上海的情況,讓我又不免想到了武漢那會兒。

當時,聽說前去支援的山東醫療隊吃不慣南方的米飯。

急壞了在家鄉關注着他們的老鄉們。

很快,山東德州一家饅頭企業,就捐贈了10萬個山東大饅頭。陸續運到武漢,黃岡。

和饅頭一起送去的,還有蒙山的羊肉,平度的水餃,沂源的蘋果……

一天的勞累後,回賓館吃上一口家鄉的味道。

成了當時山東醫護們,最幸福的事情。


老鄉們說了,家鄉的特產要多少我們都給,管夠。

只要你們一個不少的回來。


福建,廣東的鄉親們也是如此。

甚至有人直接帶着十幾噸食材進駐了醫療隊的駐地,保障好他們的大後方。

家鄉對於我們,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或許它經濟條件沒有多好,這個地方也不怎麼出名。

有時還會被人看不起。

但是當你需要幫助了,即便身處異地,他也會隨時為你伸出手來。

都說他鄉安置不了靈魂。

最懂你,也最掛念你的,其實還是與你同承一脈水土的那些人。

你們或許素昧平生。

但真要幫忙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拉你一把。

無論是上海,還是武漢,亦或是那無數個你身在異地,卻被同鄉人溫暖過的時刻。

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被同一片土地養育起來的義氣。

中國人,多少都是有些故鄉情結在身上的。

這份情結,並不只存在於生你養你的那座城市,那片鄉村。

也存在於這遼闊山河的每一厘,每一寸,每一個省份。

四川,截至20日已援助上海各類生活必需品500噸。

遼寧,調配到上海的物資總量超過2300噸。


黑龍江,直接用火車運600萬斤大米飛馳援滬。


還有很多省份。

他們不僅有直抵人心,照顧到每一個遊子的小情懷。

更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傾囊相助的大氣魄。

這何嘗,不是因為我們都共生在一片土地,有同樣熱血。

故鄉,不僅是家,也是國。

我們就像是一個大家族裡的兄弟姐妹。

也有產生矛盾,鬧性子的時候。

平時沒事的時候,怎麼調侃怎麼抱怨彼此都行。

但事來了,大多數人又團結得似一簇火。

中國人的義氣,並非共享榮光,而是患難與共。

這場疫情,不單單是上海的決戰。也關乎我們每個人。

哪怕再怎麼嘴硬,再怎麼恨鐵不成鋼。

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忍不住關心,看看自己有沒有幫的上忙的地方。

請記住,是全國各省支撐起了上海。

雖然我們來自五湖四海,但也都願以綿薄之力,幫它度過難關。

好文推薦:

《困境當前,悲觀還是樂觀?》《狂賺137億!這40句話真狠!》《江南春:從業30年,我發現賺大錢的公司,都相信這8個字》《宮玉振:極端環境下,共產黨軍隊怎麼打勝仗?》《創業6年,從拼湊200萬半年花光,到被資本瘋搶!這個湖北人,全憑8個字》
排版| 米小白
審校| 正風主編|孫允廣

正和島新媒體

(ID:zhenghedao)

面向中國商界決策者的新媒體,解析商界大勢,聚焦商業價值,助力企業家持續成功,讓新商業文明的曙光溫暖世界。

關注正和島,和270萬企業家、管理者一起,看透商界大勢與大事。

《任正非:面子是給狗吃的》

《馬化騰凌晨4點看產品,馬雲一年飛行1000小時:成年人的牛逼談何容易》

《王林: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場倒逼》

《張瑞敏,自以為非》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