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妖刀鬼徹
來源:逸柳投研筆記(ID:ealiu_investment)

昨天市場暴跌,幾個大盤指數都下跌超過5%,盤後看了下新聞和評論,基本集中在幾點:

1)疫情的多點散發,尤其上海防控付出了較大社會成本,可能引發一些對未來防控成本的擔憂。

2)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貶值與此相關)。

3)經濟自身的周期性,上市公司業績承壓。

疫情

這是一種突發情況,按照我們之前的防控效果,付出這樣的社會成本是預期之外的事情。

社會上有討論「躺平」,但任何決策都有兩難,從決策邏輯的角度,「躺平」決策具有不可逆性(沒有回頭路),帶來的成本是未知的、而且難以衡量,引發的經濟和社會不確定性更大。

從長期來看,這個疫情狀態終究會控制下來,那個時候,這會成為一個案例,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會成為一種確定的值,而其經驗和教訓可以得到反思和總結。

影響市場信心的,常常不是某個確定性的成本(即便這個成本可能比較高),而是一種未知的成本(即便從結果來看,成本並不高),從而讓預期失去一個錨。

美聯儲加息

關於細節我沒有仔細研究過,從理論上講,加息主要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率,而通貨膨脹通常什麼造成的呢?一方面是前期的過度經濟刺激,造成經濟過熱,另一方面則是成本驅動,通常與某種能源危機有關,1979年石油危機。當然,歷史上這兩個原因常常會在一起。

加息對股市的影響通常是負面的,從貨幣創造的角度,加息與貨幣供給減少相伴,存量資金減少了,對股票資產的需求就會降低;從資產比較的角度,加息帶來固定收益工具收益率的提升,同等情況下對股票資產需求減少,從而造成股市下跌(這樣會提升股票資產的收益率)。

對於國際經濟而言,一國加息,在另一國貨幣政策不變的情況下,這個國家貨幣會相對升值,因此美元加息會帶來匯率波動,使得人民幣資產的美元收益率下降,從而造成的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減少。

而從長遠來看,緊縮的貨幣正常帶來的是社會融資成本提升,常常會帶來經濟總量收縮,經濟學教材中說:存在短期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的權衡取捨。所以,加息還會引發一種經濟下行的預期(這對應着第三個)。

業績壓力

經濟總體狀態最後會體現在微觀企業中,跟朋友聊,大家的直觀感觸有一些不是很好,諸如裁員、項目不好做之類的事情,當然,我沒有更多的證據支持,不過似乎大家多有這個預期。

對於我主要關注的幾個「賽道」板塊,有些面臨成本壓力,有些面臨下游需求的壓力,新能源和半導體在收入端可把握性比較強,而在利潤端可能存在不確定性。

而且當前市場處於業績披露期,大家會根據一季報的情況對全年的業績估算進行調整,而之前一些知名大公司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比如某逆變器公司的醫療之外,某醫藥企業、某工程機械公司的業績下滑。

引申思考

決定行情的因素有很多,而且A股目前存在較濃的機會主義,情緒性也非常明顯,從而大起大落,牛短熊長。

目前市場很悲觀,信心不足,其實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個人的偏見是,覺得總體市場下跌空間可能不會有很多了,但是時間上不好把握,一些特定的個體也不好說),不過這樣的事情並非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周期性,經濟增長、世代觀念、個體心理和情緒等等都是周期變化的,而股票市場更是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觀念、心理、情緒的綜合體。

其實很多時候,下跌都是機會(對應的,上漲意味着風險,從個體角度,不少公司目前的下跌是因為之前估值漲得太過離譜),下跌過程會有很多好資產都跟着跌下來,而這些好資產遲早會通過日常持續經營慢慢證明自己。所以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發現這些公司,並且願意去相信。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