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901篇原創
1
前幾天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每年世界地球日都有主題,今年的主題是「攜手為保護地球投資」。
主題年年有,口號不見少。
「保護地球,保持生物多樣性,愛護環境」,這些口號光在國內也喊了有幾十年了,我從小聽着這個長大的。
效果麼,確實也有效果,大家也認可把這個星球搞得乾乾淨淨的、整整潔潔的,是應該的。
行動的前提是要熱愛。
熱愛的前提,是要先了解。
想要人人都熱愛這個地球,熱愛自然,總得先了解這個地球,了解自然吧。
看了冰川覺得世界好壯麗啊,愛了愛了。
回到家連自己家小區裡的桃花杏花都不認識,到了農村驢和騾子都分不清楚,去了田裡玉米和高粱分不清。
你還指望大家怎麼去熱愛大自然?
就好比你在搞對象,連人都對不上號,何談愛呢?
你愛的不是對方,你是自己感動自己。
環保也一樣。
保護地球,不是保護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先認識這裡具體的東西。
認識這裡具體的東西,就是科普。
口號喊得震天響,不如彎腰做科普。
2
環保科普也好,自然科普也好,綠色科普也好,這些字眼很容易勸退很多人。
它天然帶有說教的成份在裡面。
過於說教,就會帶來逆反心理。
你在教我做事?
你讓我不踐踏草坪,我偏要踩兩腳。
你說跑步要比走路多排放碳,哎,那我偏要跑個馬拉松。
你說含氟冰箱會破壞臭氧層,那你給我買一台無氟的?
大道理講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大家不是不熱愛環境,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願意山清水秀,都願意鳥語花香。
但一旦保護地球需要付出自己的成本,需要付出自己時間,需要和自己的懶癌對抗的時候,或者這些東西和自己日常生活沒有關係的時候,就拋諸腦後了。
今天被人科普了個環保知識,熱血沸騰,當即表示馬上化身環保勇士。結果第二天就忘,有啥用。
真正有效的科普要長年累月,深入日常,走進人心。
與此同時,主流的科普手段,在效率上也是相對低下的。
比如過去最常見的綠色內容是環保宣傳片。
畫面好,細節很棒,看完很震撼。
但花很多成本和精力製作出來,傳播效果卻配不上他們的巨大付出和投入。
花幾十萬、幾百萬拍出來的東西,觀看量卻並不多。
再比如,要教大家認識自然,認識動植物,那就出個科普畫冊吧。但讀者們光是看圖片不夠,記不住,你得讓大家跑到野外拿着圖片來一一對照,才能完成一次有效科普的所有動作。
效果有限。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幾十年,國內做環保科普、自然科普的人很多,很專業,也花了很多時間,但卻並沒有輻射到大多數人的原因。
傳播力不夠。
而2021年,抖音、西瓜視頻和今日頭條合計的綠色相關內容超過2700萬條,獲贊超20億次,點擊量超1100億次。
效果非常驚人。
與過去的科普手段相比,抖音、西瓜和今日頭條天然適合科普。
一是性價比高,傳播效率高,範圍廣。
一個製作成本不高的、十幾秒時長的科普短視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幾十萬次、幾百萬次的傳播。
幾百萬次的傳播,就有可能出現千分之一的人被觸動,願意去找更深度的綠色內容去看,比如成本高昂製作精良的紀錄片。
科普科普,「普」要更重要。
只有「普」了,才會有更多的人被鼓舞,願意出來進行下一次自發的「普及」。
二是,內容不說教。
為了讓自己的短視頻點讚數傳播數更高,很多抖音達人絞盡腦汁把視頻做得有趣,做得動人。
而一旦有趣,大家就能接受得更容易一些。
3
現如今的短視頻早已是包羅萬象,什麼東西都有。
有的是幫你鑑定你不認識的一些小動物,有的是告訴你自然界的一些神奇現象,有的是動物園工作者,把飼養小老虎的日常發在自己抖音賬號上,有的專注於介紹青藏高原本土物種。
比如自然科普區的頂流@無窮小亮。
之前有一段時間,網上很多人發一些模糊動物視頻,說這是民間傳說里的水猴子。
於是《博物》雜誌的副主編「無窮小亮」就在抖音進行科普,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這些並不是「水猴子」。
而是動物A、動物B、動物C,以及在河裡洗澡的光頭老男人。
無窮小亮的視頻和評論區內容都非常有梗。即使過去一些對自然科普有偏見的人都會覺得有意思,潛移默化地就被「科普」,被「灌輸」了自然知識。

(@無窮小亮去嘉塘保護區拍攝的藏狐,該視頻光是點讚數就超過了41萬)
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無窮小亮的粉絲就漲到了2000多萬。
專業和有趣並不衝突。
大家是喜歡綠色知識的,喜歡被科普的,只是需要換個方式。
還有專注於植物拍攝的@時五六。
時五六的科普內容完全都不需要解說。
他用相機延時拍攝下玉米、秋葵、花生這些日常作物的生長過程。
在十五秒的視頻里,他的粉絲可以看到種子發芽生長的全過程。

(@時五六 用9天時間延時拍攝的玉米生長過程)
美,動人,很有精神。
有粉絲在留言區評論說「玉米出苗,就像一位優雅的舞者」,還有人評論說「突然感覺植物和人一樣,都有自己的一生」。
確實。
我很早就在股市里找到了「植(jiu)物( cai)和人一樣」這個真諦。
也只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真正地把植物當成生命,才會有保護植物這種生命體的衝動。
至少下次踩踏草坪的時候,會多猶豫一秒鐘。
在今年4月22日,「抖音自然」也發起挑戰線上活動——「出發吧守護人」,並落地了一場線下的抖音自然嘉年華,推進公眾自然知識科普。
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的綠色科普內容也不僅僅只有關於動植物介紹的自然科普,也還有關於大氣、水、土壤等等的科普內容。
碳中和這個詞這兩年很熱,但是很多人只覺得是個概念,和自己毫不相關。
西瓜視頻聯合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推出了10集碳中和主題的科普視頻。
來自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和北京理工大學的7位學者,就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碳中和的作用、如何實現碳中和、碳中和對產業的影響等話題進行科普。

知識有淺有深,有輕度的內容,也就有重度的內容。
就像我前面說的,一些人在十幾秒的短視頻里被touch到了,那麼就有可能會主動去尋找更重度的綠色科普內容。
而這個時候,西瓜視頻剛好就能承接這個角色。
4
想讓地球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想讓環保不流於口號, 得讓更多的人真正愛上這顆藍星,真正熟悉這顆藍星。
只有先熟悉,才能談愛。
只有先認識,才能談守護。
相識,相知,相愛。
這是一個逐漸遞進、不能跳過去的過程。
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地球上不僅僅是有我們,也不僅僅是有寵物,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物種。
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們的生產消費活動對它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也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一些行為是破壞了環境,破壞了自然。
綠色內容,綠色科普,是實現這一切的前提。
科普科普,重點在「普」。
有力的綠色科普,不是要設置壁壘,把知識講得晦澀難懂,而是要把正確的、專業的綠色內容傳播到更多的人。
實現有力的「普」,就需要有力的平台傳播。
而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就是這樣的平台。
希望這樣的平台,可以更多。
環保不僅是保護地球,更是保護人類自己。
-----------------------
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裝
知乎:半佛仙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會寫出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點擊關注下方賬號,你將感受到一個朋克的靈魂,且每篇文章都有驚喜。
-----------------------
感謝你的閱讀,下面是1個抽獎鏈接按鈕,5月6日晚上19點開獎,一共6666元,2022個紅包,感謝大家的支持。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閱讀、在看和轉發,點我參與抽獎!點我參與抽獎!
【我愛這個魔幻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