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西周公子「爆紅」,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而大家的憤怒背後,則是對體制內優質資源「門閥化」的憤慨。其實體制「門閥化」,可以說是廣泛存在,甚至習以為常。尤其是國企,「父退子繼」幾乎成為明規則。這些年經過整治,情況已經好了很多,尤其是公務員系統,隨着逢進必考,以及考試規則的嚴謹化,至少在招錄環節——筆試就不說了,哪怕是面試,想通過打招呼找關係放水,難度也越來越大。當然,很多人對此不信。而且文化越低越不信,因為文化越低,大概率階層越低。低階層群眾生機艱難,但大多又先天不具備參與公務員招考的資格(想報名一般最起碼得有張全日制本科文憑),所以天然的傾向於將公務員招錄視為黑幕。但真正參與這類考試,並脫穎而出的,反而心理明白——至少在招錄環節,雖然有時也有蘿蔔坑,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拼的確實是硬本領。公務員考試制度,隨後被推廣到了事業編,所以近年來事業編也越來越規範——雖然比公務員還是差些,但至少比以前還是強了許多。但國企,尤其是地方國企,迄今為止依然是公認的暗箱操作重災區。之所以如此,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很正常,畢竟改革是要一步步來的,不可能一觸而就。而具體到現實中,機關、事業單位、國企,三者的地位本身就是依次遞減;但人員規模,卻是依次遞增。所以改革理所當然的會從公務員開始——這樣綜合效應更顯著,難度和阻力也更小。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三者性質各有不同。前二者,尤其是前者,本身從事的是多是高度重複的事務性工作,不需要,甚至不允許有太多的創造性或自由發揮空間,更強調紀律性和服從性,更注重流程的規範化,所以相對容易通過制度進行規範。而國企畢竟是企業,雖然也要講政治,但根子上還是以經營為主。既然是經營,更注重靈活性、創造性、主觀能動性,更注重結果導向,所以相對而言,個人水平和工作能力很難用文化類的考試來評判,或者用過程的是否嚴謹來做考核。這就導致了國企裙帶關係的泛濫——畢竟說是經營部門,結果導向,但企業是國家的又不是自己的,創造出的利潤也歸國家而非自己。既然經營好壞跟自己沒有強烈的利益瓜葛,人事制度上又沒有公務員那樣的嚴謹規範加以明確,那為什麼不多塞點自己人,多招點關係戶?這就有了江西周公子這樣憑着民辦三本學歷,擠入江西國控這種「好國企」的現象。雖說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既然他從小就有優良的成長環境,結果在做不得假的高考中都只能混進個民辦三本,那如果真有做不得假的規範化考試存在,其超越一眾985、211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也微乎其微。不過,雖然這種劣幣驅逐良幣在國企中廣泛存在,但在過去,似乎很少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引發社會這麼大的反感。為什麼這樣?因為過去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上機會很多,所以體制內工作的吸引力還沒那麼明顯——何況國企還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體制內。因為經濟繁榮,有能力的人就算進不了好國企,去民企或者自主創業,也都有不錯的出路,有機會獲得不錯的收入。但現在大環境變了。經濟下行,利益越來越稀薄,尤其是體制外,機會明顯大不如前,生存空間日益逼仄。而與此同時,中國教育幾十年蓬勃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到了良好教育,獲得了高學歷——也相應的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多期許。這種此消彼長之下,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就被激化,以前可以忍受的公有資源門閥化,家族化,現在不能再忍受;以前大家見怪不怪的明星考編、二代接班,在今天變得尤為刺眼。所以前有易烊千璽、後有江西周公子,這幫人的特權騷操作,就被揪了出來,成為千夫所指的靶子。而輿情接連爆出,引發熱議卻未見官方強力管控的現象背後,似乎也在傳遞一個信息:國企人事制度改革,可能快要來了。其實這一點,在官方的一系列會議和文件中,就已經窺得端倪。而在剛剛結束的政治局會議中,又着重強調了抓龍頭,加速完成國企改革三年方案,利用大壟斷國企,提供更多的投資產業帶動效應。而現實中,國企人事制度改革,也確實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首先,就是維護社會公平。裙帶關係對公平的傷害,我們前面已經分析了。以前經濟好,大家有別的出路,所以還能忍受。但現在,明顯經濟已經不如從前,所以民怨自然就越來越大,針對特權和關係戶的反感也越來越強。最關鍵的是,這種經濟增長的放緩,不是短期現象,而是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現在的國際大環境可以說是風聲鶴唳,全球經濟危機乃至大蕭條一觸即發,不可避免。而且從更長期看,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紅利耗盡,人類財富增量遭遇天花板。這也就意味着,除非第四次科技革命提前爆發,否則全球經濟必將長期滯脹。當然,我們中國的處境,比其他國家還是要好一些。我們政策儲備充分,工業基礎也比較完善,所以可以通過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通過對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吃干抹淨,去搶發達國家的飯碗。但這也只是相對好一些而已。說到底,存量競爭的難度,是增量開拓不能比的,難度大不說,效果跟增量開拓這種一張白紙好作圖也完全不是一個層級。所以,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內,從絕對角度看,中國經濟的放緩乃至滯脹,也是在所難免。既然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繁榮,不再有更多的蛋糕可以做大,那分蛋糕的重要性就會越來越凸顯。是否分的公平,將直接決定經濟和社會能否穩健有序運行,決定政府的統治合法性。基於這種思路,體量巨大,裙帶關係泛濫的國企,勢必成為公平化改革所必須重點關照的對象。其次,對外拓展經濟影響力的需要,也決定了必須要強化國企競爭力。七月會議已經提到,要利用大壟斷國企,提供更多的投資產業帶動效應。而就在本月內,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成立。這一系列動作也表明,中國要強化國企龍頭作用,對內利用他們講政治的基本屬性,對內帶動經濟,推動共同富裕,引導產業升級;對外強化博弈,為國家爭取海外利益。國企,尤其是龍頭國企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提升了,那麼對他們的經營能力要求自然也會提升。而裙帶關係、家族化作為影響國企經營水平,影響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肯定也要加大整治清除力度。最後,中美博弈的需要,也從外部迫使中國必須對國企進行重大改革。未來十幾年,是中國在綜合國力層面全面反超美國的關鍵時期;相應的,也是美國對華遏制最瘋狂,最歇斯底里的階段。外部壓力從來就是內部改革的重要催化劑。既然未來我們要面臨這麼大的外部壓力,那我們內部自然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以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而國企作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的龍頭,以及政治上最可靠,最不可能被美國牽着鼻子走的經營部門,也勢必在這個歷史階段,於經濟層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就進一步強化了國企人事改革的需要。必須要打造出一支規模更精簡、業務水平更高超、信仰和意志更堅定的國企員工隊伍,這樣才能保證國企的競爭力,降低他們對社會資源消耗的同時,為國家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以應對美帝的衝擊。總而言之,和平發展的歷史階段已經成為過去。歷史發展的進程,決定了國企在下一個歷史階段,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這種重大歷史轉折,決定了,人事改革在內的國企改革,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要動大手術,也肯定要動大手術的關口,接下來裙帶關係、家族化,以及吃空餉,躺平等等,都會成為國家重點整治對象。而宣傳部門對江西周公子炫富輿情的任期發酵,以及對社會批判情緒的默許甚至縱容,不過是為這場即將進入深水區的國企人事改革,做一個輿情上的鋪墊而已。那麼,國企人事改革,具體怎麼操作?這個就涉及很多層面了,一篇文章講不完。但結合大家最關注,也是影響最大的焦點——也就是進人招錄環節,我覺得,公務員考試制度,可能很快會被引入到國企人事招錄環節中。公務員考試招錄,經實踐證明確實是足夠公平——其公平程度甚至可以和高考媲美。所以只要引入國企,招錄環節的公平,基本上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首先,其會引入大量躺平族,以及不適應崗位的人——比如現在就有很多人從大學開始就一門心思備戰考公,考進去了就躺平;或者很多本來高強度,重體力,常年出差的崗位,本來不適合女生,卻因為男女平等的原因不能限制性別,被更善於考試的女生強行考入,結果進去了後就撂挑子哭鼻子,結果引發一系列問題。不過,這一點,對國企來說問題不大。因為國企和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不同,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體制內,國企員工除了少數公務員系統轉過來的領導,其他中下層職員也沒有編制,不存在難以開除的問題。如果真有這種人投機取巧,國企完全可以解僱。真正麻煩的,是第二點:就是公務員考試制度,適合的是招錄辦事人員、最多延伸到技術人才;而不適合經營人才。經營性人才所需要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是無法通過文化類考試來評測的。不過這一點,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首先,國企雖然是企業,是經營部門,但其內部也是分崗位,分職能的。經營性人才可能無法通過可以明確用分數來量化成績的文化類考試甄別。但對於行政人員乃至技術人員,卻沒有這個問題。所以,對於這部分人,完全可以直接套用。至於經營性人才,文化類考試確實效果不大,甚至面試,由於要考慮企業面對的市場環境迥異,對經營性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也不能像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考試那樣,通過招考分離的方式,從外單位隨機抽選面試考官。不過這個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畢竟國企也分政策性的壟斷國企和市場化國企。政策性國企說白了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國家賞飯吃——像天然氣公司、電力公司,根本就無所謂市場競爭。這種其實哪怕是經營性人才,也照樣可以套用公務員考試制度——把專業、學歷門檻定下來,然後進行規範化招錄,這樣進來的人才其實就算不完全合心意,水平一般也大差不差,出錯率其實不大。市場化國企,這個就確實沒辦法了。畢竟這個是要跟民企外企正面競爭的,所以必須要確保招到的人才於企業實際需求高度匹配——不然遲早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被對手乾死。不過這類企業,一般來說就是放權給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的關係戶。邏輯很簡單——這些企業沒有政策庇護,完全靠自己能力混飯吃,你低水平關係戶招的太多,你自己業績肯定維持不住。而且市場化國企,通常國資委在對企業領導的考核中也非常重視盈利能力,所以企業領導壓力也比較大,也有動力去採取手段限制關係戶——退一步說,真沒有水平,只想混日子的關係戶,也不太願意進這種要靠本事吃飯的國企。所以這一類企業,招錄環節即便不用統一的規範化模式,也問題不大,最需要的反而是日常員工考核層面的改革,給企業領導足夠的生殺大權,讓他們有條件有底氣,將過去吃慣了大鍋飯的那幫人改造過來,或清除出去。當然,招錄環節只是國企人事改革的一部分。人進來以後,如何避免拉幫結派,如果降低內耗,這個同樣需要進一步探索。但不管怎麼說,只要把進入這環節卡死,裙帶關係、門閥化等現象,就能減少一大半——至少周公子這種人,基本上就絕無可能擠入江西國控這種優質部門。就算最後仍無法完全杜絕關係,但一來,這些人的數量和占比會大幅下降;二來,有了更高的門檻,哪怕最終還是關係戶進來,這985混出來的關係戶,也大概率比三本民辦的周公子更強,更能派的上用場。這樣,對國企經營水平的負面影響,就可以降到相對最低。總而言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發生,未來的歷史發展軌道,將和過去完全不同。環境改變,自然也會引發社會一系列調整,既然國企在下一個歷史階段,要被賦予更高的地位,發揮更大的租用,那國企改革,肯定也會越來越進入深水區。過去在國企里混日子搞關係的,還是要有緊迫感,這碗躺平的安逸飯,公務員和事業編還能不能繼續吃不好說,但國企,未來肯定是越來越不好吃了!認可的朋友,關注+點個讚吧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