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產品中同樣的布局卻有着一些細微的差別,這些細微的產品這樣做是因為什麼呢?作者總結了幾點交互體驗中的一些情境感代入,與你分享這些產品中的細微之處。
編輯:鄒小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習生
全文共 4273 字,閱讀需要 9 分鐘
——————/ BEGIN /—————
日常碎片化思考和生活發現的欄目,碎片想法雖不足以寫成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這些有意思但轉瞬即逝的發現如果能記錄下來,或許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有過牛油果購買經歷的朋友一定會有這樣的困惑,到底怎麼判斷果實熟了沒?
在盒馬鮮生,牛油果的標籤上會通過印有青綠色、褐綠色和墨綠色三種顏色,分別標註「不熟」、「成熟」和「熟透」字樣,告知消費者成熟度。
最近逛盒馬鮮生有新發現,在熟的牛油果中,盒馬鮮生會告訴你,牛油果哪顆比較熟、哪顆比較生。在挑選時通過標籤會先給予你一份告知,對於愛吃牛油果的消費者來說,也能輕鬆購買。
我的思考: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做出理性的決策,但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人們總會在決策過程中因經驗或認知不足,無法做出有利判斷。
而盒馬通過把牛油果成熟度可視化、數值化,把這種由於經驗或認知導致顧客的決策能力落差給撫平。增加了顧客決策的可靠性,也促使顧客依自己的需要更快決定。
此外,盒馬在牛油果「不熟」、「成熟」和「熟透」 3 種成熟度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加精準告訴顧客對於同樣熟了的牛油果,哪顆可以先吃(85%),哪顆可以後吃(75%)。
這種在牛油果成熟度的數值化表達,會激活顧客對數字的感知程度,會產生類似「 85% 成熟度的今天吃,75% 的可以放到後天也不會壞…」相關情境的隱喻聯想。顧客不知不覺中代入了購買牛油果後的情境詮釋,這種溢出效應會直接影響後續的消費行為。
簡單理解,這時使得顧客決策不再僅僅根據對牛油果成熟度的權衡,而是更加依賴已經代入的情境。

使用即刻 App 的時候,「展開和收起」這個小小的細節很巧妙得擊中了我。它的交互和傳統的「展開和收起」邏輯不太一樣。
當用戶發布的動態超過某個字數時,超過的文本會被摺疊起來,用戶可以點擊展開查看剩餘的內容。
傳統的做法:會把收起放在動態內容的末端,意思是當用戶念完之後,可以選擇再次摺疊起來。
即刻的做法:會把收起放在動態內容的左下角,意思是當用戶不想念了,隨時可以選擇再次摺疊起來。
我的思考:
對於我來說,一段動態內容點擊「展開」很大程度是是被前面露出的內容所吸引,想要看更多。
但是,常常在「展開」之後,會發現某些動態只是開頭精彩或標題黨,念了幾句就不想再念了。在用戶想着說要不要滑動屏幕看完它的取捨之前,相比傳統的做法,即刻 App 試圖不讓用戶啟動這種警覺機制,就預先為用戶準備好了最省力的方式,隨時「收起」。
好比,我去電影院去看一場電影,開始被預告片吸引,看了一會發現情節拖沓,穿幫鏡頭比比皆是,在以往你需要思考「起身離開」和「忍受着繼續看完」的心理博弈之間掙扎。
如果電影院有個「不滿意免費退票通道」,你便不會受到沉默成本思維的限制,能更加自由的做出自己想做的決定。

小宇宙 App 是我目前最常用的播客,沒有之一,先安利一波。
在小宇宙 App 發現頁,會為你推薦一些編輯精選的播客節目,會通過外置聽眾熱門留言,吸引你選擇,「別人都說好,那我是不是也要聽聽看?」
我的思考:
在小宇宙 App 中,對於新推薦的節目,去聽一期節目需要的時間成本太高 ,在不知道怎麼判斷哪個節目好不好時,聽眾的外置熱門留言會大大影響你的判斷。這種外部信息的影響,是便捷的,而你,恰恰就是會被這種效應吸引,訂閱了一個又一個播客節目。
其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被影響着。比如,你打算購置某品牌的汽車,但聽到朋友對該品牌不好的評價,你還沒去真實試駕過,與其他品牌進行比較,就草草放棄這個品牌。
然而,這些都是信息都是你未曾體驗或驗證過的,你在這個過程只是在被動的接收朋友、品牌方灌輸給你的好,或者認為你需要、應該擁有。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鮮活性效應」,人們會過分看重更為鮮活並因此更容易從記憶中提取的證據。
生動鮮活的案例在記憶中更容易被提取,會賦予過高的權重,此時人們會習慣性調動「系統一」,讓大腦中的直覺思維機制發揮作用,這樣在決策中特別容易犯「易得性偏差」錯誤。
不是說非得要去反抗這種效應,而是在做決定前,保留一份清醒,讓自己不至於喪失分辨的能力。

我發現知乎請求用戶開啟推送通知權限的彈窗做得很不一樣。
上圖是我截取知乎的界面,在界面中你會看到「你關注的@xxx 有新的創作」、「@xxx 贊同了你」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啟動了聯想,如果不把通知權限打開,我就會 Miss 掉他們這些人的信息。
我的思考:
用戶第一次使用 App 時設定不允許推送通知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習慣。
在知乎的做法中,我意識到社會屬性在產品中發揮的價值。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社會活動中,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產生各種鏈接。而這種鏈接,則是影響人行動的重要因素。
在獲取通知權限的時候,從鏈接關係出發影響行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你關注的人創作了新內容,不想錯過的話,授權通知吧!你的文章被贊同了,不想錯過的話,授權通知吧!你給好友發送訊息,不想錯過回復的話,授權通知吧!
這種情境代入感關聯了你的社會關係,每一個信息都與你的心理狀態相呼應,都與你有關,都會讓你期待和滿足,這一切對你來說都響應着行為的召喚。

你只需要準備一個垃圾箱和坐墊,將垃圾箱頂部切成兩半時,把邊緣包裹至完全光滑。再把坐墊放進去箱子裡,一個出現在法國圖書館的「Book Boats – 書舟」就製作完成啦。
這個巧思,讓每個好動的小朋友都可以成為安靜的「愛閱者」。
我的思考:
這個設計讓我想起來一個故事。Doug Dietz 是一位核磁共振儀設計師,有一次他去醫院觀察儀器的使用情況,發現有一位小女孩被儀器冷冰冰的檢查嚇哭了,後來了解才知道,有將近 80% 的兒科患者,需要服用鎮靜劑才能做核磁共振。
一直以來,Doug 以自己的設計驕傲,認為它可以拯救人的生命。但事實證明,這台機器還會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恐懼。
後來,Doug 到斯坦福大學學習,重新設計了核磁共振儀的體驗,他把核磁共振儀變成了海盜船,在做檢查時,告訴小朋友:好了,你現在要潛入這艘海盜船,別亂動,不然海盜會發現你的。
結果是驚人的,服用鎮靜劑的孩子從 80% 直降到了 10%。這個遊戲化的設計體驗,讓小朋友的檢查體驗充滿着趣味和故事性,讓小朋友進入設定的情境中,哪怕是在疾病面前,也完全可以讓孩子們保持快樂,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
Book Boats – 書舟同樣給我這樣的感動。設計者為不同的用戶設計,對於小朋友,有時候只需要「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細心觀察兒童的行為特性,通過設計告訴小朋友你想傳達的話,你總能為小朋友們創造一個新世界。

這是上海市血液中心一次獻血活動招募的活動,招募工作是通過詢問之前有過獻血經歷的愛心人士,是否願意再次參與獻血。
這個活動很有意思。有一位獻血者盡之前有斷斷續續獻血的經歷,但他還是第一次接到血站的電話詢問。他問對方,為什麼會聯繫自己。
血站的工作人員表示,「血站讓我們給去年參加過奧特曼活動的人打電話,覺得你們會更有意願再次獻血,在人們需要的時候站出來。」
我的思考:
人沒有絕對的無私奉獻,也沒有絕對的冷漠無情。
在人道主義精神互幫互助的理念下,上海血站正義的邀請讓人們獲得了對獻血的身份認同感,讓獻血者真切感受到自身的獻血行為可以拯救他人的生命,自願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動中來。

Adobe 的Spectrum 色彩體系有三個主題,分別是淺色(light)、深色(dark)、最深色(darkest)。以往在淺色主題轉換至深色主題的時候,只是簡單的進行對比度翻轉。
在多年的實踐中 Spectrum 的設計師們發現,WCAG 對比度(物體與附近其他物體的亮度差異的數學測量)和感知對比度(物體與其背景之間的亮度差異如何被人眼感知)是不一樣的,意識到深色主題需要一種更獨特的方法來實現顏色的感知。
他們的解決方案是計算目標對比度(當一種顏色由顏色工具生成時,兩種顏色之間所需的對比度)作為每個主題可用對比度的百分比。
意思是,在生成的顏色不會默認為純黑色或純白色,而是通過色值對比度進行百分比轉換,匹配人眼感受的模型,生成人可感知的對比度。
對於難以區分某些顏色(「色盲」)的人來說,還可以增加高度飽和的顏色讓他們獲得色調的感知和區分能力。
我的思考:
對於 Adobe 來說,全球龐大體量和多樣化的用戶群,完善企業級設計系統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需要慮各種用戶群視力、色彩和感知的動態平衡,讓色彩更易於被理解、被使用,確保顏色的可訪問性。
色彩是我們感知世界、感知變化的傳感器。交互體驗功能與審美的高級結合,色彩是交互體驗最具有表現力、影響力的組成部分。
通過人們的視覺系統可以激活一系列的心理映射,喚起用戶對於主題的不同情緒和感受。
從淺色模式變為深色模式,通過實驗驗證,保證深色模式和普通模式視覺感受的一致性、舒適性和閱讀的易讀性。
其中 Spectrum 在深色模式上對於規模性用戶群體的認知洞察,發現可能對比度的顏色人眼感知和用戶心理預期發生背離,這是極為讓我佩服的地方。

交互體驗是繁複、持續的設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存在最佳解,只有不斷代入更加多元的情境視角,才能在這條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
沒有終點的追尋,對於體驗設計師來說也許是一種最美妙的狀態。
參考資料:
[1]數字效應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 – https://journal.psych.ac.cn/xlkxjz/article/2018/1671-3710/1671-3710-26-9-1680.shtml
[2] 鮮活性效應是什麼意思?- https://www.getit01.com/p20180126827139275/
[3] Reinventing Adobe Spectrum’s colors. – https://adobe.design/stories/design-for-scale/reinventing-adobe-spectrum-s-colors
—————— / END / ——————
產品經理培訓|產品運營培訓|企業內訓服務
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培訓」了解更多
▼ 喜歡請分享&收藏,滿意點個讚,最後點「在看」 ▼